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丁爱艳 《科技信息》2012,(2):358-358
一、挑杆前探梁支护设计思路 爆破或掘进机截割完成后的正常施工作业进行临时支护和永久支护时掘进人员相对比较集中,主要有支设永久支护,挂风筒、吊挂瓦斯传感器、安设钻机打锚杆支护等环节。虽然执行敲帮棒问顶等措施,但目前我公司掘进巷道临时支护使用槽钢式前探支护,这种前探支护强度大,人员操作难,现场管理复杂,不同程度上影响巷道掘进的速度。由于临时支护不及时,一系列工序在空顶下或近似空顶下作业,  相似文献   

2.
基于煤巷综掘临时支护技术的现状,研制了一种新型煤巷综掘临时支护装置,该装置利用永久支护顶板锚杆为悬吊载体,安装在煤巷掘进面空顶区域,提高掘进迎头空顶区顶板支护强度。通过前探梁、吊梁环和护顶金属网等主要构件,实现掘进面临时支护的防滑限位、角度可调、前探支护与护顶挂网同步等功能。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装置井下装拆灵活方便,节省了临时支护时间,提高了支护效率,为综掘巷道迎头空顶区域支护安全和快速掘进提供了设备保障。  相似文献   

3.
综掘面支护工作的及时性与支护设备的配套协调关系是发展综掘、提高综掘效率的关键。综掘工作面液压支架的研制就是立足于改变掘进机停机加固空顶区工序,取代传统的人工前探支护方式,实现连续掘进作业。本文全面阐述了综掘液压支架的设计特点、技术特性以及综掘液压支架稳定性的数值模拟研究,该型液压支架的成功研制为井下综掘巷道的掘进工作实现综掘机-液压支架自动化“双机”配套提供了新视野。  相似文献   

4.
马玉责 《科技信息》2012,(36):404-404
1、概况 为了解决工字钢支架巷道的临时支护问题,针对我国已经使用过的其他前探梁存在的缺点,笔者于1991年7月设计加工出滑移式前探梁。该种支护具有结构简单合理,稳定性好,强度高,使用过程中滑移轻便,且安全可靠等优点。经过实践证明:使用了该种支护的3条工字钢支架巷道掘进工作面顶板事故为零,工程质量优良品率比使用前提高了15%。我矿自1989年3月开始在全矿工字钢支架巷道推广使用矿务局设计的钳卡式前探梁。该种前探梁紧固器由8个零件组成,容易在放炮时损坏丢失。工人们为了保证这种前探梁的使用,常常在放炮前将其拆卸到永久支护区,放炮后再重新加设,不仅工序增多,且易造成施工人员空顶作业,酿成顶板事故,虽经矿区采取强硬的行政、经济措施,实际上前探支架的使用仍然是流于形同于地面,也有别于井下,都为蹬空作业。因此,安全工作十分重要,除身系安全带、有合适的通讯联系和可拆卸的工作平台。鉴于这种情况,从1999年10月起,我矿就开始研制新型前探粱。2、滑移式前探梁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煤矿开采安全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文章通过分析煤矿掘进开采现状,阐述沿空掘进巷道支护技术相关要点,对沿空掘进巷道重点部位支护策略展开探讨,旨在为如何促进煤矿掘进开采工作安全有序开展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6.
同煤集团塔山煤矿在工掘施工现场,改造引进的机载临时支架作为前探支护形式,改造成功后全面推广使用,为解决工掘巷道前探支护安全、提高掘进工效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煤矿巷道掘进和支护施工是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施工作业环境往往比较恶劣,若掘进施工速度过快,支护设置不合理,很容易造成巷道坍塌,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应高度重视煤矿巷道掘进施工,采取科学高效的支护技术,优化掘进施工工艺,加强掘进和支护控制管理,确保煤矿巷道的安全顺利开采。  相似文献   

8.
本实用新型掘进工作面锚杆支护用前探梁,用于煤矿巷道或隧道顶面支护,其组成为吊具(4上连板、5可调螺栓、6中间卡板、8下部卡板)和铰接顶梁组成,其为上连接板4与顶部锚杆1联接,通过可调螺栓5与中间卡板6下卡板8连接,拧紧螺母9,将铰接顶梁卡紧卡牢。主要克服:煤矿巷道或隧道顶面临时支护时,用锚杆托盘或圆环带铁管、长梁与顶板等接触面小,每掘进一道网,前探梁整体前移,且受顶板起伏不平限制,容易发生冒顶落石的不足。具有安装本装置能提高和扩大与顶接触面,且不受顶板不平的限制,便于操作,防止冒顶落石增加安全系数,以及安装简单,牢固,可靠,安全易行特点。  相似文献   

9.
在矿井巷道掘进过程中经常需要架棚支护,架棚支护的临时支护都是使用前探梁,而前探梁挂卡对前探梁的固定又起到了关键作用,所以在前探梁挂卡的方便牢固可靠关系到架棚巷道的施工安全和掘进效率。  相似文献   

10.
王本忠 《科技信息》2010,(6):319-320
概况 随着井巷掘进机械化的普及,综掘将逐渐取代传统的炮掘工艺,掘进机迎头临时支护安全问题是困扰煤炭生产多年的一项技术难题。目前国内煤矿掘进施工普遍使用的临时支护是插挂前探梁和支柱加托梁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都严重影响着掘进效率,最大的问题是仍有安全的薄弱环节,因而选择掘进机机载临时支护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机载临时支护在巷道掘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孝宾 《科技信息》2011,(14):I0306-I0306,I0303
目前,国内煤矿掘进施工使用较为普遍的临时支护是插挂前探梁和支柱加托梁。随着井巷掘进机械化的普及,综掘将取代传统的炮掘,掘进机迎头临时支护安全问题是困扰煤炭生产多年的一项技术难题。这两种方式都严重影响着掘进效率,安全的薄弱环节仍是最大的问题,因而,选择掘进机机载临时支护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前探梁护顶技术具有工艺简单、安装和操作简便、安全性好、适应性强等特点,可用于各种情况下的井巷施工中. 在以往的井巷掘进施工中,采用金属支架的巷道普遍使用前探梁护顶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在锚喷、锚网喷支护的巷道中基本上是采用戴帽点柱的方法进行临时护顶.由于迎头空间有限,往往给施工带来不便,并且爆破后的岩堆松散,支护不牢靠,安全上也存在一定的隐患.现在采用巷道顶部安装前探梁方法后,上述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归纳我国目前煤巷快速掘进作业线的研究现状和工作特点,收集了16组具有代表性的煤矿巷道掘进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制约煤巷快速掘进技术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临时支架的有效控顶距、新型掘进设备的研发及其智能化。最后从长距离临时支护技术、掘锚一体化技术、掘进机智能导航技术这三个方面展望了快速掘进作业线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李伟  刘帅  李善飞 《科技信息》2013,(23):121-121,79
本文介绍煤矿井下炮掘巷道一种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放炮后可以自行移至迎头,同时支架可探至迎头实现零空顶化,所有工序都是在有效支护下进行,支护强度大、安全可靠,达到一掘三锚或一掘多锚模式,打破传统的一掘一锚落后支护工艺,促进工序间合理平行作业,提高进尺效率。  相似文献   

15.
顶板事故是指在地下采煤过程中,顶板意外冒落造成的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等生产安全事故。顶板事故是煤矿生产的五大主要灾害之一。虽然一般来说顶板事故每次死亡的人数要比瓦斯、水害、火灾等造成的死亡人数少,但其事故频率高,死亡总人数多年靠前。近年来,各产煤地区和煤矿企业不断加强顶板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煤矿顶板事故总量逐年下降。但是,一些煤矿特别是小煤矿仍然存在采掘机械化程度低、支护方式落后、支护设计不合理、违章空顶作业等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6.
针对车集煤矿2604上巷回风联巷与2602下巷交叉区域贯通施工安全问题,进行了巷道贯通时交叉区域的施工工艺及支护方法设计,包括2604上巷回风联巷贯通施工前期依据顶板岩柱厚度加强支护、贯通掘进时探眼深度和角度的控制、全断面一次爆破贯通施工、贯通后巷道加强支护以及巷道贯通安全技术保障措施,贯通施工工艺和支护技术的实施,有效保证车集煤矿2604上巷回风联巷与2602下巷的安全贯通。  相似文献   

17.
陈伟强 《科技资讯》2013,(18):36-36,38
五沟煤矿生产任务重,接替紧张,掘进单进水平低,为保证工作面正常接替,五沟煤矿对充填开采首采工作面机巷进行了沿空留巷,先后采用了“垒砌矸石墙+半断面”沿空留巷支护方法、“垒砌矸石墙+锚栓”沿空留巷支护方法.“π型钢栗+单体支柱”沿空留巷加强支护方法,通过不断改进,确定了最适合五沟煤矿的沿空留巷支护方法即“π型钢梁+单体支柱”沿空留巷加强支护方法。  相似文献   

18.
孙孝林  孟兆颖  李善飞 《科技信息》2011,(35):I0399-I0400
随着掘进机械化装备程度高速的发展,机械装备逐步实现本质安全化,但是临时支护工艺仍采用传统吊环式前探梁,该工艺不但落后,安全系数低,职工劳动强度大,工序繁琐、工时占用时间长,同时严重危及施工人员的自身安全:翟镇煤矿充分利用装煤机液压系统,研制出了液压机载临时支护支架,通过试验应.用实现了临时支护由被动向主动的突破,促进掘进巷道施工机械化、高效化、本质安全化。  相似文献   

19.
大断面巷道掘进时合理空顶距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利用薄板理论确定大断面巷道掘进期间的空顶距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0.
翟龙 《科技资讯》2014,(29):34-34
煤巷掘进技术是煤矿开采中的重要环节,该文详细分析了目前我国掘进技术、掘进设备的适用条件、作业方式、作业线配套设备及使用效果等特点,并阐述了锚杆支护系统的在大中型煤巷中的应用有力的保障了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