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张振华 《科技信息》2009,(35):234-235
高职院校煤矿开采专业巷道锚杆支护技术的教学,应与生产一线采用锚杆支护的新技术,新工艺紧密结合,对不同的顶板条件应采用不同巷道的锚杆支护技术,因为锚杆的支护参数对围岩稳定性影响不一样,要让高职院校了解锚杆的长度、数量、直径和强度对围岩稳定性有哪些影响,施工中出现问题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依据实际地质力学资料,运用整体锚固结构理论提出了曙光煤矿巷道锚固支护方案,确定了锚固支护参数;对整体锚固结构下的巷道围岩变形进行了现场观测,结果表明,锚固支护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胶带机上山是连接采区与大巷的重要运输环节,其巷道围岩稳定性的控制好坏决定了矿井安全、高效生产,本文在特定地质工程条件下,采用工程类比,设计了巷道支护方案,通过FLAC3D数值模拟分析了巷道的围岩稳定性,结果表明:虽出现了部分网兜现象,但巷道围岩整体稳定,支护效果好。为类似条件下巷道支护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泉店煤矿-540m东翼轨道大巷属于典型断层构造带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较为破碎,裂隙发育,应力集中程度较高。巷道易陷入"前掘后修"的恶性循环。针对初次锚网索喷支护方式整体支护强度偏低及整体稳定性较差的特点,通过采用二次支护技术进行围岩加固,有效地抑制了新掘进巷道围岩的离层及变形,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5.
基于巷道支护中锚杆与顶板的复合作用和损伤机制分析,对锚固顶板稳定性潜力进行研究,实现了对加锚巷道顶板稳定性的定量描述。利用锚固潜力分析与数值模拟对具体巷道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与实际吻合较好,该方法对类似巷道稳定性评价与巷道锚杆支护定量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根据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利用FLAC3D数值软件,建立三维计算模型,对锚网锚杆、U型钢支护和吸能支护条件下的煤岩巷道冲击变形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再现深埋巷道变形破坏过程,研究不同支护作用对巷道变形动力响应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说明,锚网锚杆(主动支护)对提高围岩体强度作用明显,但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巷道围岩应力大,变形量也大,破坏程度严重;U型钢支护(被动支护)可有效提高巷道支护强度,冲击作用后同样表现出抵抗能力较差,巷道整体变形较大;吸能支护对于抗缓冲和吸收冲击能作用明显,表现为冲击应力大幅度降低,巷道变形量减小,整体稳定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深部巷道支护围岩体系的安全性,应用FLAC3D软件分析了井下巷道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速度响应和应力、位移演化规律,以及冲击波在支护围岩体系中的传播及衰减规律.结果表明:冲击波作用下,巷道两边帮最大水平速度达1.6m/s,U型钢支护使巷道整体支撑能力增强,同时减小了巷道变形.通过数值计算研究冲击载荷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冲击载荷对深部巷道支护围岩体系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总结巷道施工普通钢模板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指出采用整体移动钢模板施工巷道混凝土支护的合理性,建立起新的计算模型,推导出设计计算公式,提出巷道混凝土支护整体移动钢模板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井下煤矿巷道所受的地应力越来越大,尤其在地质构造活动强烈的地区,井下巷道支护及保持其稳定性更加困难.根据深部软岩条件下煤矿巷道锚杆支护效果不理想的情况,研究高地应力软岩环境下巷道科学的支护方式是保证煤矿采掘深部煤层的关键.矿井支护实践证明高强高预应力变形让压锚杆均压锚杆能够有效的解决深井高地压巷道支护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深部软岩巷道变形特性及其控制支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深部复杂软岩巷道稳定性控制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软岩巷道的变形破坏特征、围岩的变形破坏机理以及深部软岩巷道的稳定性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研究。基于对深部复杂软岩巷道变形破坏特征与围岩变形破坏机理的研究成果,分别采用"三锚"联合支护技术、"长短锚"联合支护技术以及抗让结合的支护理念,研究确定了深部复杂软岩巷道稳定性控制的合理支护方案。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表明,所确定的软岩巷道的稳定性控制方案是合理、有效的,可以保证深部复杂软岩巷道的长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许家荣 《科技资讯》2006,(22):35-35
软岩巷道支护是煤矿生产中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也是严重影响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利用锚网喷支护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边坡岩土的结构强度和抗变形刚度,减小岩(土)体侧向变形,增强边坡的整体稳定性。本文通过分析软岩巷道特点,对实施锚网喷支护过程中的主要技术.设计要点及在施工与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在实施锚网喷支护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赵先茂 《科技信息》2010,(17):J0244-J0244,J0337
针对海孜煤矿86采区跨采条件下围岩稳定性雏护的技术难点,提出了分阶段支护巷道的控制思想,即先采用锚梁网索支护巷道,当巷道再次受到回采影响时采用锚注支护控制巷道围岩。井下工业性试验达到了预期效果,提高了煤炭采出率,保证了矿井产量,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前锚喷支护已经成为煤矿巷道支护设计首选的支护形式,但是对于软岩巷道应运用软岩支护理论,针对不同类型的软岩,采取不同的设计对策。本文借用大雁三矿在设计中采用先让后抗、柔让适度,适时支护的二次支护原则的实例,阐述膨胀性软岩巷道支护采用锚喷支护的设计方法,并在实践中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4.
根据马蹄形巷道受力后产生的变形特征,利用复变函数对马蹄形巷道进行弹塑性分析,研究构造应力的大小与方向对马蹄形巷道稳定性的影响,并针对马蹄形巷道稳定性问题,提出锚杆、锚索和混凝土喷层的联合支护方式。结果表明:构造应力大小及方向对马蹄形巷道的稳定性存在一定的影响,其中构造应力大小显著影响马蹄形巷道变形状态,沿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布置可改善巷道的稳定性;联合支护后的马蹄形巷道的变形位移量约为支护前的1/4,具有良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5.
综放回采巷道护巷煤柱合理宽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较薄厚煤层综放开采留煤柱护巷回采巷道围岩大变形、难支护的特点,基于弹塑性极限平衡理论分析得出的煤柱合理宽度计算式,以谢桥矿1151(3)综放面回采巷道为研究对象,定性定量分析护巷煤柱宽度合理留设的影响因素及相互间的力学关系.结果表明,提高支护阻力、优化支护参数、加大采空侧对煤柱的侧向约束力是提高巷道围岩和煤柱整体承载能力、保证巷道整体稳定性的有效途径.研究成果为类似条件综放开采留煤柱护巷煤柱合理宽度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于采用锚喷支护的岩石巷道,依据弹塑性小变形理论,提出应对支护结构进行概率极限状态优化,利用蒙特卡络方法,建立了巷道围岩稳定、锚喷支护结构的可靠性计算公式,从而为巷道围岩稳定性评估,支护设计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王振东 《科技信息》2014,(4):209+214
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燕子山矿巷道顶板稳定性较好,北翼回风大巷、轨道大巷以及运输大巷顶板是石灰岩,底板是细砂岩,两帮全部为煤层。为了合理评价燕子山矿巷道顶板的稳定性,本项目计划采用现场调研、围岩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分析、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计算等综合研究方法,来进行燕子山矿巷道顶板稳定性分级,据此来优化燕子山矿巷道支护参数。巷道围岩分类及巷道支护参数优化项目研究工作,是通过北翼回风大巷8#煤围岩微观分析、力学性能试验、北翼回风大巷巷道支护参数的优化设计研究等工作。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巷道围岩物理力学参数测试与分析、巷道围岩顶板稳定性分级、巷道支护设计理论研究、巷道支护参数的优化设计。总之,本项目以矿山岩石力学、弹性力学等理论为指导,结合理论分析、现场调研、常规力学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方法,进行燕子山矿8#煤层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级及巷道支护参数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8.
为控制新强煤矿急倾斜松软煤层回采巷道上帮变形失稳,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场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急倾斜煤层回采巷道合理支护方式、支护参数和上帮稳定性控制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急倾斜煤层巷道的变形与破坏呈非对称性;采用锚杆支护后,影响上帮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是巷道底臌的控制,巷道上帮底角是控制的关键部位。新强煤矿采用文中回采巷道支护参数优化设计方案,巷道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取得了显著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9.
邓敢博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17):7040-7045
为了解决特厚煤层回采巷道顶板变形严重、支护困难等问题,通过现场观测和理论分析得出特厚煤层回采巷道变形因素及其特征,并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在原支护和高强恒阻让压锚网索联合支护2种护巷方式下巷道围岩变形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含软弱夹层的特厚煤层回采巷道自稳时间短,变形速度快,顶板破碎严重,塑性区破坏范围较大,巷道顶板整体变形明显;高强恒阻让压锚网索支护系统能够适应围岩高应力的特点,遏制顶板过度变形破坏,满足该地质条件下巷道顶板大变形的趋势.工程实践表明,高强恒阻让压锚网索支护时巷道顶板最大下沉量为206 mm,并且现场未出现锚杆(索)破断失效的情况,支护结构能够满足巷道顶板变形特征,保障综放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条件下的巷道顶板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峰峰矿务局九龙矿软岩巷道为例,探索大采深、大矿压、大断面软岩巷道的支护方法,利用锚网喷支护加锚索悬吊加固作用设计了支护参数,通过巷道稳定性数据观测,实验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