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火星被发现以后,人类就有登陆火星的梦想.也许在不久的未来,一个太空计划将开始使这一梦想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但是这一计划真正具有可行性吗? 下面是美国《连线》杂志记者概括的人类登陆火星面临的多种问题以及一些解决的方法. 运载火箭 要登陆火星,首先需要巨大的运载火箭.  相似文献   

2.
《科学大观园》2007,(17):33-34
美国宇航局太空网公布了"机遇"号和"勇气"号这两个火星车的十大发现,证明火星上曾经有液态水位居首位。根据最初的计划,"机遇"号和"勇气"号的服役期限只有短短的3个月,  相似文献   

3.
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宣布,美国西部时间2008年5月25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26日7时53分),"凤凰"号火星着陆探测器成功降落在火星北极附近区域. "凤凰"号有何与众不同之处?它肩负着什么样的使命?它在火星上又有哪些新发现?综合来自美国宇航局的各种报道和资料,让我们对"凤凰"号火星探测计划作一回顾.  相似文献   

4.
自从1957年人类迎来航天时代以来,世界各国已经向火星发送了数十颗探测器。就在此刻,在这颗红色星球的轨道上仍然有三颗正在工作的轨道探测器,在火星的地表也有两辆正在开展考察工作的漫游车,当然就是长寿的"机遇号"和2012年抵达火星的"好奇号"。然而,可能在2014年,这些探测器就会发现它们正身处一个完全不同的星球之上。火星是一个干燥,寒冷并且找不到生命踪迹的荒凉行星。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近地天体项目办公室的唐·耶麦斯博士表示:"尽管可能性很小,但是一  相似文献   

5.
每个太空爱好者都知道,20年之内人类将登上火星.当然,过去半个世纪里,我们一直在这么说.1950年到2000年期间,NASA(美国宇航局)和各种独立团体设计了超过1000个详细的人类登陆,但没有一个接近成功.至少在理论上,火星依然是NASA最终的目标,2012年8月5日,好奇号成功在火星着陆后,NASA局长查尔斯·博尔登说,"今天,‘好奇号’的车轮开始为人类的脚印探索道路."可事实上,火星并不在NASA的雷达上.除了定于2013年发射的"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化"探测器之外,近期NASA并没有为红色星球安排其他的探索计划.太空历史学家大卫·波特里说:"毫无疑问,现在没有人真的想把人类送上火星."但是,在民间却不乏各种火星探索构想,有野心勃勃的——比如技术大亨艾伦·马斯克希望在20年内派人登上火星;也的古怪至极,比如自杀式火星单程旅行.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12,(17):37-37
"好奇号"火星车目前已经做好准备开始工作了。在此之前,这辆火星车经历了一次计划中的"智能升级",即一次对其搭载软件系统的远程升级。这项升级工作于2012年8月10日进行,到2012年8月13日已经顺利完成。现在,"好奇号"已经准备好开始它为期两年的火星考察计划,在此期间  相似文献   

7.
火星一直吸引着人们关注的目光,自从航天时代开始以来世界各国已经向火星发射了超过40颗探测器,科学家们迫切地想知道,尽管现在满目荒凉,但在历史上这颗红色的行星上是否曾经存在过生命。而现今一颗最新探测器即将抵达这里,这就是美国宇航局的"火星科学实验室",也就是"好奇号"火星车。但是尽管科学家们兴致高涨,仍然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火星探测是否真的是一项值得去做的投资?因为很显然,探测火星并不便宜。当然我们很难开列出一张完整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20,(2):18-21
正中国2020年探测火星计划已就绪,在这一火星探测器的发射窗口,将有4个国家或组织的火星探测器升空。2019年被不少人称为"中国航天超级2019",而2020年,中国航天将进一步延续"超级模式"。2019年12月下旬,国家航天局首次公开了我国火星探测任务。今年是火星探测器的发射窗口,我国的火星探测将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对火星开展全球性、综合性的环绕探测,并对局部地区开展巡视探测,这在世界火星探测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9.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正在开展一项名为"百年星舰"的宇宙探索计划,希望在百年内能够让人类冲出太阳系,抵达其他遥远的星球。该计划的第一个目标是火星,或是火星的两个卫星。不过,由于目标遥远和资金所限,这项计划存在致命缺点——是一张有去无回的单程票,宇航员几乎不可能返回地球。建人类星际殖民地  相似文献   

10.
向火星送外卖,成本有点过于高昂.因此火星的第一批移民者,将要考虑如何在火星上种植食物.特别干燥和多尘,是火星上土壤的特点.风化层缺少向植物和动物提供营养的有机物质.  相似文献   

11.
《科学大观园》2022,(2):76-77
2021年5月15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成功着陆.如今,"祝融号"火星车已运行超过210个火星日,环绕器在轨510多个火星日……从发射、环绕到着陆、巡视,天问一号的一举一动,备受世界关注. 12月15日,英国《自然》杂志公布了影响2021年科学事件的十位人物评选结果,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  相似文献   

12.
对于火星一号移民计划,有些人认为过于雄心勃勃,有些人认为具有可行性,有些人则认为是一场骗局,但不管人们怎么看待这项任务,“火星一号”至少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想象在地球以外的其他星球上殖民.为此,丹麦“太空建筑师”克里斯蒂安·范-本格特森不久前公布了他的“火星一号”任务栖息地的概念设计,本格特森的设计包括居住区、一间实验室、一间温室以及一个全息甲板.如果付诸建造,首批登上火星的宇航员便能居住在这个栖息地.本格特森所设计的火星栖息地由两个圆柱形充气栖息地构成,其总面积200平方米栖息地包括居住栖息地和工作栖息地.为使宇航员顺利进入栖息地,在每个栖息地中都安装有可以和登陆器与对接的模块.  相似文献   

13.
火星是太阳系中除了地球之外,人类最感兴趣的行星,它的环境曾经与地球非常相似. 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在2012年8月6日以有惊无险的复杂过程登陆火星,之后一直在火星表面忠实地进行着探测工作.如今,它正在向地球发回越来越多的探测信息,人类也正在为它在火星上做出的每一个发现而兴奋不已.  相似文献   

14.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所属的"好奇号"火星车,不久前首次使用其全套搭载设备对火星土壤样本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火星土壤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好奇号"使用机械臂抓取火星地表土壤样本,并将其送入火星车内部的分析仪.分析结果显示,除了一些常见的成分之外,火星土壤中还有一些含有水、硫和氯的物质."好奇号"在任务开展的早期阶段便取得这样的发现,展示了它在未来两年的主任务期内,对多样化的火星土壤及岩石样本开展分析工作的能力.科学家们也趁此机会对"好奇号"所搭载的设备状况开展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15.
正窘迫的预算和时间欧洲空间局预计将在瑞士卢塞恩召开的会议上正式向其23个成员国的部长们提出4亿欧元的补充预算申请,用于该机构“Exo Mars”探测器计划,该项目预计将在2021年前后将一辆火星车送上火星表面。在预算补充申请总金额的4亿欧元中,约有3亿欧元计划用于工业界,以便后者完成相关研制工作,剩余部分则用于欧空局内部的运行支出,这其中就包括为Exomars项目的实  相似文献   

16.
据美国媒体1月25日报道,随着人类对火星的了解越来越多,许多科学家、尤其是美国宇航局的研究专家都已经开始探索人类未来移民火星的可行性。美国火星协会甚至制定出了一套详细的千年改造火星计划,这套计划可以让人类像愚公移山一样在1000年内将毫无生机的火星逐  相似文献   

17.
<正>移民火星是个非常热的话题,无论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还是SpaceX,都己经推出了火星移民计划,到时,地球上的幸运儿将搭乘宇宙飞船前往火星。但我们知道火星上的重力小,而且辐射强和缺乏微生物,跟地球环境有天壤之别,这就意味着移民者不仅要考虑如何适应火星环境,同时,孤立隔绝的火星环境也会加速移民者后代的进化。那么,这些未来火星居民又会长成什么样呢?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宇航局的"洞察力"将会揭晓火星表面之下隐藏的谜团,而这将是美国宇航局首次研究火星内部深层结构的探索任务。科学家希望这项研究将有助于解释岩石行星的形成,其中包括我们的地球。"洞察力"任务计划2018年5月8日之后的5个星期某个时间窗口进行发射,并预计在2018年感恩节之后着陆火星表面。洛克希德-马丁太空系统公司太空飞  相似文献   

19.
爱尔 《科学大观园》2012,(13):64-65
荷兰公司公布惊人计划:2023年发送4名宇航员殖民火星,此后每两年增派4人到火星"定居",并将火星殖民生活拍成电视真人秀——据美国《纽约每日新闻》、英国《每日邮报》6月5日报道,根据美国政府的载人登陆火星计划,美国NASA宇航员或许最迟要到2029年才能登陆火星。不过日前,一家荷兰独立太空发  相似文献   

20.
2020年7月23日,在中国文吕航天发射场,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人们熟悉的“胖五”——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天际划出一道金色曲线,经过2000多秒的飞行后,成功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4月7日,记者从国家航天局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目前“天问一号”探测器正在火星停泊轨道运行,绕火期间一次次从火星首选着陆点乌托邦平原上空掠过,观察着陆点,开展预着陆区成像探测,为5月到6月择机着陆火星做准备. “天问一号”任务,是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计划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绕、着、巡”(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三大目标,这在世界航天史上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