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高效、环保的分布式发电将在电力系统中获得广泛应用。实现分布式发电井网运行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对相关继电保护问题进行正确处理。分布式发电的接入,使得配电网由单电源、辐射式结构成为一个多电源的网络。文章通过一个仿真算例,主要分析了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网继电保护快速性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络重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络重构的影响对于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配电系统仿真程序OpenDSS,通过IEEE33节点系统的仿真发现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络重构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当网络正常运行时,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可以提高配电网络重构可行解数量,降低配电网络重构优化解对应的网络损耗,优化了配电网运行.当网络发生故障导致不存在满足网络约束条件的拓扑结构时,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可以产生网络可行解,从而保障了网络的正常供电.  相似文献   

3.
根据光伏电源特点及电网接线方式,本文对含分布式电源(光伏电站)的配电网正常检修方式实例进行介绍。研究结果表明,合理配置配电网设备保护,准确预测光伏发电功率,充分利用光伏电源发电容量,能使含光伏电站的配电网系统检修方式更灵活,电网供电可靠性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4.
在分布式电源大量并网的主动配电网环境下,实行优化策略是实现配电网经济与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可控分布式电源的调度则是配电网优化的核心措施。结合分布式电源带来的影响,分析了配电网重构与无功优化所组成的综合优化交替迭代方法的不足,提出了综合网络重构、电容器补偿、分布式电源出力的实数编码方法,针对群智能算法中的狮群算法易陷入早熟收敛的特点,加入人工免疫机制中的浓度选择方法,结合形成改进狮群算法,在保证约束条件下实现主动配电网的综合优化目标,算例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胥银辉 《科技信息》2012,(28):367-367
为了更好地在配电网中运用分布式发电,就必须要先对这一项技术进行深入的了解。本文结合具体的图表,详细分析了分布式电源上下游及相邻馈线不同地点发生短路故障之后,短路电流对继电保护及动作行为的影响,为日后更充分合理地运用分布式发电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谈电流、智能自动器及FIU自动化继电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的中、低压配电网主要是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单侧电源、、辐射型供电网络,地区间的继电保护及自动化发展水平很不均衡,整体水平不高。因此,大量分布式发电的并网运行将给配电网的运行与控制带来多方面的影响。本文针对传统电流型继电保护、基于智能自动化电器以及基于FTU的自动化保护方案,对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网保护及自动化的影响,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配电网是电能传输的主要途径,也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使配电网的结构和运行特性发生了改变,其对电网电压质量、电能质量、系统安全等方面的影响值得关注。分布式电源(DG)并网运行会对配电网的运行特性和电压分布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导致配电网损耗的增加。本文基于分布式电源并网理论,以某地区配电网为例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了分布式电源接入后不同功率因数、不同接入位置、负荷类型、DG容量对配电网网络损耗的影响,为DG的合理规划与接入提供了技术依据,对提高电能质量和节能减排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光伏电源接入配电网后,改变了配电网的潮流分布,对配电网电压和网损产生了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传统配电网后给配电网电压及网损带来的影响。结合IEEE37节点网络,在OpenDSS仿真软件中建立了仿真模型,定量分析了不同接入点和不同渗透率的分布式光伏对配电网电压及网损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适的并网容量和接入位置对支撑节点电压和改善网损有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主要对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络、配电网继电保护作了分析,同时结合多个仿真算例说明了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由于传统矩阵算法在含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故障定位中的适用性变差,提出了一种改进矩阵算法实现对含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的故障定位。该方法根据变电站母线处分支节点以及与分布式电源相连节点的故障信息,首先确定发生故障的区域,然后在该区域内利用改进的矩阵算法定位故障区段。考虑到故障信息的畸变,该方法针对定位结果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纠错方法,提高了定位的准确性。该方法降低了矩阵的维度,排除了T接线处的误判。算例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及容错性。  相似文献   

11.
高渗透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导致配电网保护异常复杂,通过对分布式电源并网对配电网故障电流影响的分析,提出一种分工况保护方案。方案利用含分布式光伏配电网在孤岛检测过程中采集到的电压、电流和频率等信号,通过功率守恒的原理,判定并网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是否处于等功率、欠功率或过功率状态;进一步根据并网侧电压和电流突变的大小与光伏阵列侧输出功率、电压和电流进行对比分析,判定是否发生故障以及故障发生区域。该方案对电压、电流、频率等信息精确度要求低,简单可靠,对通信通道和速度要求不高;各种数据在孤岛检测过程中采集,节约了传感器,对配电网而言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分布式电源在智能配电网中的影响,该文着重分析了配电网现有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在配电网安全性与脆弱性评估产生的新挑战,并且研究了蒙特卡洛仿真法在配电网络概率指标计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最优布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放射状链式配电网连续解析模型和离散模型,研究了多台分布式电源装置接入系统对沿线电压和有功网损的影响.讨论了分布式电源装置安装在配电网中的优化方法以及分布式电源装置对配网电压分布的影响和其安装位置的限制.改进的最优布置算法克服了一般方法不能有效解决分布式电源装置的安装位置,以及因电压分布的要求对分布式电源安装位置产生的限制等缺点.算例表明,本文方法所求出的分布式电源最优接入位置,在满足系统电压分布情况下可有效改善有功网损.  相似文献   

14.
随着分布式发电的接入,配电网由单电源电网转化为多电源网络,使得原电网中继电保护系统中潮流、电能质量等方面会受到显著影响,保护之间的配合关系已经无法满足。该文以电流保护为例,分析了分布式电源并网对继电保护的影响;采用改进粒子群算法,对典型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网结构中过流保护整定进行优化处理。结果表明,改进粒子群算法在收敛速度和稳定性方面有一定的提高,对过流保护定值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5.
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并入配电网已成为新型电力系统重要特征,配电网结构由辐射状转变为多源多端网络架构,由此引起的短路故障特性将发生根本变化,对配电网故障快速保护尤其故障快速检测与定位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本文在综述研究现状基础上,从时空角度分别分析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故障新特性,阐述传统配电网保护技术局限性,给出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保护检测与定位研究展望,指出故障快速检测与定位配合具有快速操动机构的断路器,能够实现故障区域的快速有效隔离,以保障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6.
随着智能电一的不断发展,包括风能、太阳能在内的多种新能源代表了智能电网的能源发展趋势。这些新能源一般采用分布式电源的方式接入配电网。该文主要研究风能和太阳能在分布式发电并网过程中引起的诸如电压波动和谐波污染等电能质量问题,并总结当前的解决措施与方案。  相似文献   

17.
吕江琳 《广东科技》2013,(12):69-70
通过探讨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的影响,分析了大量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对配电网运行管理造成的影响。指出在当前积极推进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大环境下,如何有效解决当前的配电网运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线路发生故障时,分布式电源的注入电流会导致配电网保护的误动或者拒动,因此需要分析分布式电源对电流保护的影响并考虑DG的容量问题.通过公式推导、图形对比,分析分布式电源在线路不同位置发生短路故障时对配电网电流保护的不同影响,包括助增、汲流和反方向注入电流等.以此为基础,绘制DG不同容量时故障点短路电流的变化曲线,求出保证保护正确动作的DG最大准入容量.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配电网中对分布式电源的集中控制模式的控制维度高、通信难度大、复杂程度深的问题,该文引入分布式发电集群概念。以分布式电源为研究对象,基于改进电气距离进行聚类整合,划分集群,确定集群关键中枢点。提出一种面向多集群的去中心化电压优化控制方法。基于分布式一致性算法,以集群经济优化为目标,采用集群间和集群内双重控制,实现了配电网中多个分布式发电集群间的电压协调控制。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了算例仿真,证明了集群划分、去中心化优化控制在负荷突变、分布式电源即插即用2个场景下将所有中枢点电压稳定在高于额定电压2%~5%范围内。  相似文献   

20.
分布式电源大量接入使配电网的规划、保护等面临新的挑战。首先介绍了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负荷预测、运行特性及投资收益等影响;其次对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规划进行分类,详细阐述了布点规划、扩容规划的内容及特点;接着对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规划建模方法进行描述;最后对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规划重要意义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