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把链烷烃分子当作多自由度自由振动系统处理,分子中的原子或基团当作系统中的分散质点,化学键当作系统中连接各分散质点的弹簧.用机械振动理论求解系统的固有频率(ωi)选择基频(ωo)和总频(∑ωi)作为分子结构信息指数,建立定量结构-蒸汽压关系模型:lnp=α0+α1ω0+α2∑ωi+α3ω02+α4(∑ωi2),用同温度下链烷烃的蒸汽压和不同温度下链烷烃的蒸汽压,对该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到预测方程,预测结果与实验值的相关系数均大0.983178.  相似文献   

2.
以分子图的邻接矩阵,距离矩阵为基础,定义了新的拓扑指数Wq,而且并结合烷烃分子的有效碳链长、1x阶分子连接性指数,从最优子集出发与39种链烷烃的部分物理化学性质相关联,结果表明Wq具有良好的结构选择性和性质相关性.相关系数均达到0.995以上,表明该指数有望在QSAR/QSPR研究中作为一个新的参数而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3.
脂肪族醛酮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脂肪族醛酮的分子结构特征及其沸点(BP)、摩尔折射率(MR)与其分子结构间关系的研究,应用键连接矩阵特征根(SX1CH、SX1CC)、立体效应指数(SVi)j等拓扑结构参数,用多元线性回归(MLR)方法获得了88个醛酮化合物的沸点及摩尔折射率与拓扑指数间良好的定量结构-性质相关(QSPR)模型,并定量解释了各参数对其性质的影响,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了模型方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基于启发式方法和支持向量机方法的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模型,用于预测α-环糊精与单取代或1,4-二取代苯衍生物结合后包结物的稳定常数.通过计算得到6个参数:分子重量、β-极化度、相对阳性电荷、相对阳性电荷表面积、DPSA3和分子轨道最大成键贡献,用于启发式方法和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QSPR模型,其相关系数分别是0.94和0.98,LOO交互检验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和0.95.因此,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的模型要优于启发式方法,其预测能力更强、模型的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5.
距序拓扑指数与烷烃及其衍生物沸点的QSPR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有机物系统命名法为基础,结合原子的结构与成键特征,定义原子的染色距离序数(fi),其对烷烃(RH)及其衍生物(RL)分子中非氢原子实现惟一性表征.依据邻接矩阵,由fi构建距序拓扑指数(mK)及其逆指数(mK').其中1K,0K'及分子中碳原子的最大支化度分别与72种脂肪醛酮、85种烷烃、24种卤化物和15种脂肪醇的沸点Tb关联,复相关系数依次为0.999 5,0.998 5,0.993 0,0.999 7.0K,1K与这196种RH及RL沸点的QSPR模型为:ln(678-Tb)=6.137 462-0.024 471 0K-0.002 452 1K,R=0.996 2, F=12 701.对72种脂肪醛酮采用随机删除所建模型的平均复相关系数为0.999 47,表明所建模型具有总体稳健性.结果表明, 1K不仅简并度低,与沸点相关性高,而且计算简单,物理意义明确,应用范围广.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醛酮化合物分子中原子的空间坐标研究,提出了原子距离指数YS和分子空间特征指数YF.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获得了醛酮化合物的气相色谱保留指数与该空间距离指数之间良好的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模型,定义的空间距离指数(YS,YF)具有明确的结构意义且易于计算和运用.其相关系数R均大于0.9,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和可靠性,为3D-QSPR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将函数内逆P-集合理论引入QSPR研究中,利用函数内逆P-集合的动态特征筛选预测链烷烃标准生成焓的属性参数, 运用函数内逆P-集合的规律特征给出不同类型的预测链烷烃标准生成焓的规律函数。成功地预测了41种链烷烃的标准生成焓。结果表明,属性参数与链烷烃的标准生成焓高度相关,复相关系数达到或超过0.998。  相似文献   

8.
利用约化Wiener指数Wc以及路径数P2、P3,研究了饱和烷烃临界参数与分子的拓扑结构的关系,通过建立烷烃临界参数与Wc、P2、P3之间的QSPR模型,提出了一种直接从分子的拓扑结构预测烷烃临界参数的简便方法.对72个烷烃临界参数Pc、Tc、Vc的计算,其计算值与实验值的相对平均偏差分别为1.46%、0.71%、1.23%,结果表明Wc、P2、P3与烷烃的临界参数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定量结构-性质相关性原理(QSPR)对烃类有机物及其衍生物的过热极限温度(SLT)进行研究,实现了通过分子结构预测过热极限温度的过程,通过遗传算法(GA)筛选出与过热极限温度关系最为密切的分子描述符,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了预测模型,模型的复相关系数为0.955,说明模型具有很强的线性相关性,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并且对模型进行了应用域(AD)分析。  相似文献   

10.
链烷烃分子结构特征与熔点的变化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链烷烃的分子结构特征基础上,根据分子热力学中的Lennard-Jones势能函数式,提出了链烷烃的熔点计算模型,以正癸烷和4种主链碳原子数分别为4、5、6、7的支链烷烃为模型化合物进行相关分析,得出模型方程,将其用于30种含碳原子数为2-31的直链烷烃和48种主链碳原子数为4-7的支链烷烃的熔点进行估算,平均绝对误差为4.70℃,平均相对误差为2.59%,其估算精度远优于已有的献报导。  相似文献   

11.
对应态基团贡献法估算芳烃衍生物蒸气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对应态基团贡献法与Riedel方程相结合,提出新的蒸气压估算方程用于芳烃衍生物蒸气压的估算.通过采用包括各类烃、含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卤素化合物等20类349种物质5254个数据点的回归计算得到的87种基团的贡献参数值,总回归误差为1.35%;对十一种芳烃衍生物蒸气压进行估算,获得总平均误差为2.16%.该方法既有对应态法简单的形式,又具有基团贡献法广泛的预测能力,仅需要物质的正常沸点数据,便可准确估算物质的蒸气压,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有机物物性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平面静压气浮轴承垂直微冲击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垂直微冲击引起的平面静压气浮轴承稳定性问题,利用线性摄动法,建立由稳态Reynolds方程、扰动Reynolds方程和轴承运动方程组成的微扰动分析模型,利用COMSOLMULTIPHYSICS软件中的PDE模块,获得了平面静压气浮轴承受到垂直微冲击后气膜内压强和气膜厚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仿真试验表明:轴承的振动频率和阻尼系数与垂直微冲击的强弱无关,与气膜厚度和供气压强有关。轴承振动频率在不同冲击下,都约为200Hz。随供气压强增大,轴承阻尼系数减小。气膜厚度保持5μm时,供气压强小于0.8MPa时阻尼系数大于0,轴承稳定状态,供气压强等于0.8MPa时阻尼系数为0,轴承临界状态,供气压强大于0.8MPa时阻尼系数小于0,轴承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3.
HCFC-123是一种较为理想的 CFC-11的替代物,可用作水冷机组制冷剂以及泡沫塑料的发泡剂。在 Weber、 Kubota、 Yamashita、 Morrison和 Mae-zawa等学者的 HCFC-123饱和蒸气压试验数据的基础上,经过仔细分析,采用稳健回归方法进行了处理,筛选出一套由121组数据组成的综合数据,进而拟合得到适用范围较宽(273.15~456.96 K)精度良好的 HCFC-123蒸气压方程,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07-2008年内蒙古西部呼和浩特站,二连浩特站逐日08时地面及探空气象观测资料,计算得出两个站点全年水汽总量与地面水汽压值,对水汽总量与地面水汽压的特征及其关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最小二乘原理对水汽总量与地面水汽压进行了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了两站的w-e回归方程,并对回归方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水汽总量与地面水汽压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线性关系,得出的w-e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均趋近于1,拟合程度较高。此回归方程为不具有探空条件的气象站点提供了利用地面水汽压计算水汽总量的简便方法,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采用称重法对氧化硅纳米多孔材料在温湿环境中的水蒸气吸附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在25℃分别测定了不同孔隙率的材料在水蒸气相对蒸汽压为0.3~0.9范围内的吸附动力学曲线.分别采用不同的多层吸附等温式对材料的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提出了一种双指数衰减动力学吸附模型方程,并和准一/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一起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Redlich-Peterson、Fritz-Schlünder吸附等温式和BET多层吸附模型的拟合相关系数较大;BET多层吸附模型的拟合参数可给出单层饱和吸附量和吸附层数,吸附等温线由单层到多层存在临界点,具有明显的物理意义;氧化硅纳米多孔材料对湿空气中水蒸气的动态吸附过程可由双指数衰减模型来描述,与实验数据的相关系数在0.99以上,在整个吸附过程中均与实验数据拟合良好.  相似文献   

16.
提出一个只由正常沸点和分子式估算烃类物质蒸气压的方法。对29种包括大分子的烃类物质,481个实验数据点,本方法的平均相对计算误差为3.2%。  相似文献   

17.
大跨度高空弧形连廊模型风洞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杭州市民中心建筑群模型测压的风洞试验,给出了大跨高空弧形连廊表面的平均(静)风压系数、平均风压和平均风荷载体型系数值,详细讨论了风场和风向角对风压系数和体型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连廊迎风面处于正压区,而背风面、顶面和底面处于负压区;连廊顶面风载狭缝效应十分明显,而底面不太明显;连廊的整体体型系数大于规范对弧形建筑的规定;按规范(基于平均风压)计算的用于连廊覆面设计的风压结果比应用统计方法(基于平均风压和脉动风压)计算的结果偏小.  相似文献   

18.
有机物偏心因子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根据Riedel蒸汽压方程确定偏心因子计算式形式的基础上,利用物质偏心因子的献数据.通过非线性回归得出了物质偏心因子关联式;计算了210种有机物的偏心因子,该关联式总平均误差为2.46%.计算准确性优于目前献各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王金本  戴明 《河南科学》1990,8(1):15-19
用静态法结合沸点仪比较法测定了氨基乙酸水溶液在不同浓度、不同温度时的蒸汽压,根据 GibbS-Duhem 方程,利用溶质活度系数与溶剂渗透系数的关系计算了氨基乙酸的活度系数和混合自由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