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石峡南丰话属于赣东北地区的移民方言,其两字组变调主要有阴平变调、阳平变调、上声变调和去声变调,其中阳平与上声为后字变调,阴平与去声,前字、后字有时都有变调情况,去声后字变调有时与两字组短语的语法重音有关。  相似文献   

2.
石门方言里,每个词语都有与语法结构相对应的轻重格式。轻重格式里的轻读音为石门方言的轻声。石门方言的轻声不限于重轻式,轻声音变主要表现为原有声调的变形。这种轻声引起的声调的变化是石门方言里惟一的变调形式。轻声变调所产生的调值一般与本调有关,与前后音节的声调无关,可分为语法变调、区别新旧词的变调和别义变调等。语法变调中的结构变调是石门方言轻声变调的主流。这些不同类型的轻声变调目前已出现合流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射字法是民间流行的一种猜字游戏,其继南宋赵与时《宾退录》和元代陶宗仪《辍耕录》的记载之后,仍然散见于明清时期各种韵书中。以明清时期五种韵书所记载的射字法为例,展示其形式多样,但本质都是对韵书韵字声、韵、调的拆分及组合。射字法不仅是古时读书人熟稔官韵韵部的好方法,同时射字游戏所使用的韵书或韵图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实际语音面貌,因此它在语音史的研究上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仡佬语形容词的重叠形式主要有AA式、ABB式、AAB式、ABAC式、AABB式等。语音上主要表现为:原形重叠、变调重叠、谐声重叠、变韵重叠等。形容词重叠主要是表达语义程度的加深或语气的加强,但多数双音节形容词重叠还表示程度、状态的变化,起生动式作用。文章主要以AA、ABB和ABAC式为研究重点,从重叠类型、语音特点、语义特点、语法功能四个方面对仡佬语重叠式形容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四字格俗语因其具有口头性、通俗性和地域性的鲜明特点,在很多方言中都是表现其词汇特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站话中的四字格俗语与周边方言相比,也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从类别上看,站话中的复合式四字格俗语结构关系多样而复杂,附加式四字格俗语则存在一些只见于站话中的特殊词缀。其中,复合式四字格俗语在语法、语义特征等方面更是体现了站话四字格俗语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冯青青 《潍坊学院学报》2011,11(5):24-26,52
潍坊滨海方言的儿化和变调都很有特色,文章作了详细描写。儿化以卷舌为主要特征,伴有主要元音的后化高化或丢失等现象,有时还引起声母的变化。普通的两字组都是前字变调,曲折调、平调多变,降调多不变;后字为轻声的两字组变调依前字的古音地位分两种类型;重叠的两字组变调与单字的古音地位有关,也与重叠后的词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张红梅 《世界博览》2016,(5):285-286
本文通过对部分四字格作简单的分类和例示性的分析说明,考察具有熟语性的四字格短语常见的组合搭配形式,重点探讨"N+V"式和"V+N"式中"N"和"V"之间存在复杂的语法、语义及音节制约关系,从而为四字格熟语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动宾式动词+宾语"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东辉 《科技信息》2007,(12):154-155
动宾式动词带宾语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里对其现象加以分析,从语素的角看“动宾式+宾语”、动宾式动词和它宾语的语义类型两种情况分析。  相似文献   

9.
同字相训材料散见于各个时期的文献典籍中,《说文》、《诗毛传》、《周易》、《孟子》、《释名》等中均有其例。前人主要从声训角度加以研究,认为训释字与被训字字形相同的背后,存在语音、语义等方面的联系,二者存在同源滋生关系。但这些研究比较零散,不成系统。本文以《故训汇纂》中的“同字相训”为材料,从词汇学和语言史的角度,理清训释字与被训字之间的各种关系,追踪其演变的轨迹,从而管窥语言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0.
日语动词的复合能力非常强,可以接在动词、名词、形容词词干和形容动词词干以及部分副词的后面,构成复合动词。复合动词的构成遵循着严密的语法关系,其构词要素之间的语法关系与句法关系相类似,有并列式、主从式、述补式、主谓式和动宾式等。日语的复合动词也有自动词和他动词之分,其词义也不是单纯词义的简单相加,有词义相加型、变意型、转意型等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莲花方言是赣方言吉莲片的分支,其语法比较复杂多变,突出表现在表示语气、时态、行为方式的助词、副词、语气词异常丰富,且多为身兼数职,表达了极其详尽的语法意义,本文撷其中一个"来"字,分析了它在此方言中的八种用法及语法功能,分别从其不同的句法功能阐述其句法特点及其语义特点。  相似文献   

12.
乐清方言的声母有29个,具备了吴语方言的一个重要特征,即浊声母和清声母的对立。韵母30个,没有入声韵和鼻化韵。声调有8个,入声不是短促调,已变为舒声,是先降后升的曲折调。  相似文献   

13.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描写剖析彬县新民镇(张家村)方言的语音特点。具体包括:从共时角度翔实地记录描写彬县方言的语音系统,通过与《切韵》音系的比较,从历时角度分析其古今演变,总结彬县方言的文白异读和连读变调规律,并作一定分析。  相似文献   

14.
徐建 《皖西学院学报》2010,26(4):136-138
太湖方言属赣方言怀岳片。古全浊仄声字在太湖方言中的今读存在三个历史层次:古江淮官话残留的底层,赣方言语音层,与普通话、江淮官话接触形成的语音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阐述吉林方音中平翘舌音和轻声读音中的培读现象,浅析其产生原因,简论如何规范。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京语与越南语分离已有近500年的历史。今天,无论是语音、词汇,还是语法,中国京语都出现了相当程度的变异。中国京语的变异,有京语自身内部的原因,也与周边语言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7.
赵本山为我们上演了一部反映东北文化现象的电视剧——《刘老根》。该剧展示出东北地区特有的文化和方言。我们从《刘》剧人物的语言入手,对其中的东北方言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进行探究,以期为更好地研究东北方言开拓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客家方言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客家方言由于其自身特点,在价值取向、发音、句式和语法等方面对英语学习有一定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19.
安徽颍上方言中“搁”字的语法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分析了"搁"字在颍上方言中的特殊用法。通过与普通话中"在"字结构的比较,彰显出颍上方言中"搁"字结构在语义涵盖、语法环境等方面的特色,并尝试探讨"搁"字结构不能引进动作终结点的原因。这对于挖掘颍上方言语法的地域特色,了解其语言发展的历史踪迹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