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文学及其批评之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试图对女性文学研究中一些重要理论范畴 ,如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文学概念之界定 ,女性文学批评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内涵之联系与区分 ,做一理论探索和辨析。  相似文献   

2.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一个开放的批评体系,始终处于一种对其他批评理论的不断借鉴之中,在后现代主义的环境下,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同样对后现代的理论加以借鉴,从解构男女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到对话语权利的质疑,以及关于身体的理论观念,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都渗透着后现代主义的影子。  相似文献   

3.
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有两个主要特点:一、弱化对男性中心主义的批判,强调妇女在既定性别秩序内的享受;二、在文学批评方面缺乏深刻而缜密的理论建树,但对某些偏激的女性主义批评有警示意义.在世界范围内,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声音仍此起彼伏,当代文学理论的多元化及包容性特征,应是其重要的理论资源;为开拓新的发展之路,应更重视兼收并蓄的"性别诗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必须突破的困境——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当下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术界敞开思想之门大量引入西方各种思想成果以来,西方女性主义在中国的影响从文学研究方法拓展到社会、历史、文化、法律等各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就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而言,从对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译介到目前较为丰硕的文学批评实践成果以及性别意识的社会广泛推展,可以说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也存在着踯躅不前、难以突破之前成果的困境。追溯根源才能突破困境,从理论渊源、价值取向以及方法运用等各个层面进行反思将有助于打破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目前瓶颈状态。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对女性的关注及其显著的“女儿化”特征,自然容易使人把它跟西方现当代的“女权主义”思想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联系起来,并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角度来考察曹雪芹的女性观。作为男性的曹雪芹无法完全摆脱传统文化中的男性中心意识,因此难免受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者的怀疑和批判,但曹雪芹确实在《红楼梦》中为女性说话,对“父权制”或“男性中心主义”进行批判。《红楼梦》中有关女性的话语具有“复合的双声性”。  相似文献   

6.
张莉 《长沙大学学报》2008,22(1):105-106
"误读"是文学批评、文学史、阅读学、比较文学范畴的一个重要概念和命题.女性主义译者对文本的有意误读体现于女性主义译者特别强调译者的主体性和对文本有意识的干预,通过有意误读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解构"忠实",使翻译行为最终成为彰显女性主义标记的政治行动.  相似文献   

7.
王芳 《长沙大学学报》2010,24(6):122-123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一种生态或环境的批评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结合,揭露父权制的社会是压迫女性和自然的根源。以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为视角,对张艺谋影片中的女性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可探寻出张艺谋导演的影片的主题——呼吁建立一个乌托邦,即一个人人平等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文章借助生态女性主义学者薇尔.普鲁姆德的批判性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相关观点对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的几点困惑进行归纳解析,期望能在肯定批判性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先进性的同时,为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向前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生态女性主义研究和探讨自然与女性,解构人类中心主义的二元对立观念。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分析和重审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和自然的边缘地位,从环境和性别的双重视角进行文学批评。运用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研究和探讨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自然诗中的生态女性视角,发掘诗人的生态女性意识,探究诗歌中反映的人与自然和女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兴起于20世纪的80年代,一直都受到西方的各种文化学说的影响.本文将从中国女性主义批评的由来开始讲述,而后从弗洛伊德的精神理论进行分析,再运用西方解构主义的理论等三个方面来论证.本文论述了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中批评理论的文化渊源,同时也指出了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在借鉴学习了西方的各种文化学说的基础之上产生的,但是我们还应在此基础之上继续探索出属于中国所特有的女性主义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女性主义批评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是为女性文学批评正名以及女性文学批评与女性创作互为动力,初显蓬勃发展态势的阶段;90年代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作为一个有价值的学科开始确立独立学术地位的阶段;2000年以来,女性主义批评打破文学的限制,呈现文化化、多样化的走向。  相似文献   

12.
盛夏 《科技信息》2009,(28):177-178
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蓬勃发展,不仅拓展了纯理论翻译研究的领域,也为翻译批评提供了崭新的研究方法。本文以孔慧怡的译作《荒山之恋》为例,试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或性别视角纳入女性主义作品的翻译之中,以便更好地发掘、传达作品中的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13.
该文主要针对英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流派进行研究,结合对文学史的了解,分析探讨流派特点及其美学特点,在性别研究的基础上,将其与其他流派进行对比。分析结论认为,英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流派发展至今已有多年历史,在女性作家的带领下,女性主义得以突破传统限制,纠正了传统的偏见,女性作家也得以通过写作来彰显女性主义色彩,抒发女性主义话语。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从<还乡>中游苔沙与三位男性的纠葛揭示了十九世纪社会盛行的男权主义传统思想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  相似文献   

15.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反对性别本质主义的道路上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倾向:模糊两性差异,强调两性之共同人性及承认两性差异,强调女性的特殊性。在长期的论争与批评实践中,西方的学者更多地选择了前者,而中国的学者更易于接受后者。其差异的原因:一是西方的二元对立与中国的阴阳调和对女性主义批评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二是中国传统的“孝亲”观对女性主义批评的影响;三是中西文明发展逻辑的差异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文化落差的影响)。另外,除了传统文化的影响,中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不同背景也是其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主义批评是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模式,也是性别批评中的一个分支。它影响了时代的女性,给女性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保证。因此它的发展进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将结合女权运动来剖析女性主义批评的发展,以及在各个阶段它的代表人物和重要著作。女性主义批评自从它诞生起就从未消泯过,在现代它仍然引领着女性进步和发展。女性主义批评穿着各式各样的外衣在世界各处漂泊,撒播着它的种子。本文将从崭新的视角来审视女性主义批评,把它的外衣层层脱去。  相似文献   

17.
生态女性主义起源于1960s,1970s,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于1990s。它第一次从女性与自然的双重视角出发进行文学批评。在这一批评视阈中,被“边缘化”与“他者化”的女性与自然从“缺席”走入“在场”。这较于激进的女性主义批评与单纯的生态批评有着重大突破与进步。最近数年里,国内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在单篇论著、硕博论文、人文项目等方面都有所体现,其研究成就不容忽视,但却也存在诸多不足与问题,需要在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与着重发展。  相似文献   

18.
闻建兰 《科技信息》2012,(31):226-226
弗吉尼亚·伍尔夫不仅是伟大的意识流小说家,她在妇女解放和妇女权利方面也有其独特的见解,为女性主义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她的作品《自己的一间屋》关注女性的困窘与命运,通过分析房间的意象,深刻探讨女性在历史与社会中的角色,对20世纪女性主义理论与文学批评影响颇大。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以来的20多年时间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显著走向是:初期在具体批评上更多使用英美女性主义批评,90年代中后期开始更多受到法国女性主义批评的影响,从社会历史批评转向文本批评,随着解构主义和文化研究的兴起又由文本批评迈向文化批评,从一个单一的范式走向一个多元化的格局。  相似文献   

20.
女性主义运动兴起以来,女性主义者吸纳了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众多思想流派的理论成果作为自己的理论资源。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异化理论也被女性主义者借鉴用来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女性主义者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丰富了女性主义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