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部在2003—2006年期间新建了4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了进一步加强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运行管理,促进实验室相互交流,科技部基础研究司计划分三期举办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研讨会。研讨会的主要内容包括:由基础司领导介绍“我国基础研究总体状况和‘十一五’发展规划”;由基础司重大项目处介绍973计划项目执行和完成情况,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973计划项目情况;由基础司基地建设处介绍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办法和评估规则等。会议并采用学习会议报告,邀请部分国家重点实验室介绍实验室建设、运行与管理方面的经验,组织参观优秀国家…  相似文献   

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代表:   今天我很荣幸有机会参加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 20周年和973计划5周年纪念大会。自1988年起, 我分别作为一名研究生、一名研究人员和一名学术 带头人在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了16年的科研工作, 在这里我谈几点感受。   1.国家重点实验室定  相似文献   

3.
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20周年、973计划5周年纪念大会专栏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增强国家创新能力陈至立3(1)………………总结经验锐意创新开创我国基础研究工作新局面程津培6(1)……………………………………………………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为基础研究创建了一个稳定平台卢柯12(1)……  相似文献   

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代表: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在这里庆祝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实施20周年和973计划实施5周年,我很荣幸能有机会作为973计划的参与者,谈几点亲身体会.  相似文献   

5.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实施20周年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实施5周年。首先,我代表科学技术部,向多年来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基础研究工作第一线辛勤劳动的科学家、广大科研人员和科技管理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基础研究发展,为基础研究工作做出卓越贡献的各级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总结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和973计划实施的成就和经验,表彰先进,昭示未来,推动我国基础研究事业更快更健康地发展。下面我代表科技部作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6.
各位代表、各位专家、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国家重点实验 室计划实施20周年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计划)实施5周年。首先,我代表科学技术部, 向多年来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基础研究工作第一线 辛勤劳动的科学家、广大科研人员和科技管理工作 者致以  相似文献   

7.
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4月1日通过科技部组织的建设计划论证进入立项建设期,经过一年建设,于2006年5月30日通过科技部验收。自立项建设两年来,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研课题、人才培养、成果奖励、论文发表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实验条件也得到明显改善。新获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专项(牵头单位)1项、973计划课题1项、863计划项目(课题)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获得滚动资助,新增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新增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成果一等奖4项…  相似文献   

8.
加强管理 凝练目标 开创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新局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曹健林 《中国基础科学》2009,11(6):3-7,F0002,F0003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实施25周年。今天我们召开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会议,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面临的形势和机遇,探讨今后的发展思路,贯彻落实新修ST发布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代表: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在这里庆祝国 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实施20周年和973计划实施5周 年,我很荣幸能有机会作为973计划的参与者,谈几 点亲身体会。   有人说,973计划的实施是“一箭双雕”,我的体 会是“一箭多雕”。   首先,9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航空航天局计划将一个小盒子送上国际空间站,并以此制造出宇宙中最冷的点。这个盒子被称为冷原子实验室,具有激光器、真空室和一把电磁“刀”,能将气体原子的能量消除,使其保持在极低温的状态。一旦原子在冷原子实验室里降到足够低的温度,就会形成独特的“超流体”物质状态,称为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冷原子实验室由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喷气动力实验室研发,现在已经进入最后的组装阶段。根据计划,这一装置将在8月份由SpaceX公司的CRS-12龙飞船送往国际空间站。研究人员称,冷  相似文献   

11.
正10年前,人工智能给我们的印象更多是在好莱坞电影提出的科幻概念,但伴随着深度学习的研究深入、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算法和计算能力的提高,这一富有科幻色彩的词语正从实验室走向生活,逐渐变为现实。智能家居、刷脸消费、智慧医疗、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2017年,众多的人工智能"黑科技"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在被称为人工智能应用元年的2018年,人工智能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的要求,2010年科技部组织专家分别对31个实验室的建设计划进行了验收。验收专家组认为,这些实验室在凝练研究方向、条件建设、队伍建设、运行管理和制度建设、开展科学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完成了既定的建设任务,达到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有关要求。科技部对验收专家组的意见进行了认真研究,决定同意这31个实验室通过验收。希望上述实验室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和《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的要求,结合验收专家组提出的建议,加强实验室的运行管理和开放交流,继续推进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努力在成果、人才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与美国的国家实验室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国家级实验室的管理上,美国有很多经验和成功先例.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美国国家实验室在发展历程、概况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比较,揭示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某些不足以及与美国国家实验室之间的差异,给我国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管理提供有益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2012,(12):F0002-F0002
许祖彦,男,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导、中国工程院院士、激光技术专家。现任国家975计划顾问、国家863计划专家委员会顾问、中国激光杂志编委、中国科学院功能晶体与激光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光学与光学工程系主任。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基础科学》2004,6(6):26-26
20 0 4年 8月 17日至 9月 18日 ,科技部组织专家对 2 0 0 4年 19个申报指南方向中 ,在 17个方向上申报的实验室进行了评审。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和今年参评实验室的具体情况 ,科技部经认真研究 ,拟原则同意下列 2 1个实验室的建设申请。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 ,科技部将分别组织对这 2 1个实验室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进行可行性论证。表 通过 2 0 0 4年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评审的实验室名单序号申报方向实验室暂用名依托单位主管部门123病原微生物与传染病病毒学武汉大学、中科院武汉病毒所教育部细菌学中国军事医学科…  相似文献   

16.
一、实验室概况  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西安交通大学 ,于 1 990年 2月经原国家计委批准开始建设 ,1 992年 1 2月建成通过国家验收 ,1 993年 3月正式向国内外开放。首任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分别由中科院院士陈学俊和两院院士赵仁凯担任。现任实验室主任由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郭烈锦担任 ,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中科院院士徐建中担任。实验室的研究领域属于能源动力、能源化工与能源环境。二、队伍建设和基地建设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 5 0人 (研究人员 4 1人 ,技术人员 8人 ,管理人员 1人 ) ,其中中国科学…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回顾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国内一线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应用;然后讨论了北京地铁信息化发展指导思想和基本架构,以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城市轨道系统安全保障技术"在理论方法、数据采集与传输、综合系统平台开发等方面在现代信息技术领域所做的探索。最后本文总结了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建设的一般思路,希望能给智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研究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8.
正时髦的人脸认证技术为何被“撕破脸”?这一漏洞暴露出生物认证技术的致命弱点,老百姓还能不能放心地“刷脸”?多位信息安全专家认为,生物认证虽然给老百姓带来便利和安全感的提升,但它也存在局限性,生物特征的唯一性或成最大硬伤,单一使用会增加安全风险。人脸识别为何被轻易破解IDF实验室(互联网威慑防御实验室)的创始人万涛说,根据现场演示,应该是技术人员利用人脸关键点定位,以及自动化人脸动效技术和3D建模技术,将照片由静改动,由平面变立体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2022,(4):15-16
我国水土流失强度大,侵蚀严重,年平均土壤侵蚀总量达45.2亿吨,占全球总量的五分之一,严重的水土流失给我国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威胁.水利管理部门发布的《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2017—2020年)》以及《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2017—2018年实施计划》中明确强调要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监测信息化建设,提升"...  相似文献   

20.
正大肠杆菌是人类肠道中最常见的可致病微生物,不过美国一项研究最新发现,大肠杆菌也有"益处",它生产的化合物可帮助人体细胞吸收铁,未来有望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和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韩珉实验室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细胞》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发现大肠杆菌生产的化合物"肠杆菌素"可以给人体带来益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