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对住宅项目进行可持续建设评价,为住宅项目前期策划乃至后评价提供必要依据。方法将生态足迹理论与能值分析方法相结合,并应用于住宅项目可持续建设评价中,通过构建住宅项目生态足迹评价模型,来判断住宅项目的生态盈余或亏损,评价项目对当地的生态影响及项目建设的可持续性,并以北京市某住宅项目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案例所在区域的生态承载力明显大于项目建设所造成的生态足迹,生态盈余为12.2 hm~2,表明住宅项目的开发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压力较小,项目的开发建设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上具有可行性。结论住宅项目的开发建设不可避免地会对当地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利用住宅项目生态足迹模型可以有效评价这种影响的大小,生态足迹模型对于判别住宅项目建设可持续性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随着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的不断投入,为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纵观近几年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实践,笔者认为,工程变更多是土地治理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影响到农业综合开发预期效益目标的实现,足以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亟待努力加以解决。本文讲的工程变更主要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合同建设内容在材料、构造、尺寸、标高、技术指标以及建设内容增减、建设位置变化等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桂西石山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及跨越式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西贫困石山区是一个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典型地区,由于农业与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进行科学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是石山生态重建的基础.把生态治理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切入点,首先,对实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基础进行透彻的分析,揭示其动力学机制,然后进行生态安全评价,扼要提出欠发达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董晓莉 《甘肃科技》2006,22(6):7-8,153
随着国家西部打开发战略的实施,祁连山属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重点生态建设区,本文从山区资源、统盘考虑、科学规划、分类事实、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途径方面,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探讨了山区开发与流域治理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对新疆整个南疆生态环境、交通、工农业生产都有着深刻影响,是南疆各族人民赖以生存的“母亲河”。上个世纪中后期,由于人类在塔河流域大规模农牧业开发,使塔河下游生态遭受了严重破坏。为此,国家于2001年起拿出专项资金治理塔河。塔河项目自2001年实施以来,已在干流形成了11亿元的供水资产,这些工程为塔河两岸人民谋取了福利,为生态恢复发挥了效益。但有的工程在为区域带来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改变了河流自然演进的方向,对河流生态系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就塔河干流修建输水堤工程对生态产生的利弊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可以分为污染性项目和非污染生态类项目,这个分类也体现了我国“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并重”的环像政策.非污染生态类项目指水利、水电、矿业、农业、林业、牧业、交通运输、旅游等行业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海洋及海岸带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建设项目和区域开发项目.这类项目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常涉及生态敏感区,这些区域的识别、保护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要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7.
论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生态补偿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三峡库区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农村生活污染源的调查,分析了当前造成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结合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生态补偿理论,即生态资本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外部性理论和公共物品理论,提出了采用生态补偿的治理措施来控制三峡库区的农业面源污染,进而达到保护三峡库区水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宁夏扬黄新灌区开发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宁夏中部扬黄新灌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其开发建设所形成的人工绿洲生态经济系统比原先的草声生态经济系统或旱作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具有远为优良的经济效应、神经效应和生态疚,指出这些藻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好发下重大问题:可持续农业及产业化,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人口控制与社区建设。还讨论了建立新灌区可持续发展监测调控体系的框架及其指标体系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9.
祁仑 《科技信息》2012,(1):622-622
本文简要阐述了汤河水库下游汤河建设汤泉谷湿地的生态功能.以及由于近年来旅游和工农业的开发对汤河水库下游汤泉谷湿地生态功能的影响和相应改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城市边缘区大规模项目开发的成因并讨论其作用及影响,论述了城市边缘区大规模项目开发的策略与方法,包括准确把握“边缘区”定位、采取适当的开发模式、发挥规模强势效应、积极参与规划调控、强化边缘区生态作用及完善建设施工过程等,以此促进边缘区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准格尔煤田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采取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重建等有效的生态安全对策,同时遵循生态安全原则,建立适宜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地完善和稳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预防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促进了矿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陈其东 《科技信息》2013,(15):497-497
农业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要正确认识农业资源开发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提高农业综合开发保护层次,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服务现代农业;要提高农民素质,倡导农村环保生产生活方式,努力实现农业和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及推进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制约江苏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因素、经济与社会因素和制度与政策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江苏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推进机制,具体包括:政策决策推进机制、将可持续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土地管理推进机制、农业生产组织推进机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立科技推进机制、农民素质教育培训机制、农产品市场规范机制、农产品出口推进机制、人才引进与运用机制、创建农业生态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陈志芳  李晴 《科技与经济》2019,32(1):106-110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在评价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生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对政府开展治理项目进行有效评价和监督。利用PSR模型对政府环境绩效审计项目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以"云南省滇池污染治理项目"为例,将项目指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审计结论,提出治理建议,提高政府环境保护工作效率,期望对政府环境绩效审计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态资源是绿色农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国家在西部大开发中如何把生态建设做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为绿色农业开发提供条件,这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6.
苏库恰克水库是新疆喀什地区叶尔羌河流域中游的一个控制性工程。是以农业供水为主,兼顾水产养殖的综合性大(Ⅱ)型水库。在此就兴建此水库,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需关注的几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指出建设好水库灌区的农业生态系统是保证苏库恰克水库农业用水效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一个基础条件;只有搞好水库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上游水土保持,特别是入库渠的水土保持工作,才能保障水库长远发挥效益;提出开发旅游项目是后绪手段。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山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治理与区域经济开发的方法和途径,促进区域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运用环境生态学和绿色食品产业开发理论,以辽宁东部山区为典型试验区,以保护、恢复和重建该地区流域生态环境为前提,依托其丰富的山区环境资源,研究建立一批以“林蛙养殖”、“柞蚕放养”、“林菌、林药、林果、林牧复合经营”、“山野菜归棚”和“庭院宅旁经济”等为特色的山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治理与绿色食品开发模式及技术,取得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开发相互促进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深圳特区经济的崛起,引发了经济发达地区人民生活中生态消费的热潮.都市农业作为21世纪农业发展的新形态,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华南农业大学昆虫生态研究室,深圳市龙岗区农业局和香港生态视野组织合作筹建了深圳市龙岗区示范生态农场.生态农场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原理和生态工程的机巧原则,规划了农场内的六大功能分区一、华南山地农田水利的生态化改造;二、农田生物多样性的培植、保护与开发利用;三、自然富余能源的开发利用与示范;四、生态农业示范与生态化生物产业开发;五、环境监测与农业污染防治;六、生态示范教育与生态旅游开发.六大功能区块互为依托,相互补充,共同构建了农场的生态整体性可持续发展潜能.  相似文献   

19.
西部开发中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对西部生态环境的现状,运用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等理论,强调西部开发中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对生态脆弱部分加在建设治理力度,使西部在开发中真正做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  相似文献   

20.
人物简介:章家恩,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生态学系主任、中国生态学会农业生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咨询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生态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协会常务理事、广东未来预测研究会副理事长、《生态科学》常务编委、《热带地理》编委、《土壤》编委等。主要从事农业生态学、土壤生态学、生物多样性、绿色食品与食物安全、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生态规划、生态旅游以及环境地学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和承担国家973课题、国家科技计划课题、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国家支撑计划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软科学项目、广州市星火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广东省博士后基金以及各类横向项目等40多项科研课题。撰写和参编专著10部,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ISTP收录论文8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