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香山科学会议“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科学前沿发展”香山科学会议在其组委会和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的共同组织下,在陈述彭院士、席泽宗院士两位主席的主持下,于1996年6月24—26日胜利召开。会议代表有来自科技第一线,有来自传统文化研究单位,代表学科很多,共3...  相似文献   

2.
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历史与科学哲学联盟(IUHPS)及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分会(DLMPS)主办的最高级别的国际学术大会。大会每四年举办一次。第13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于8月9日至15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这是该大会自1960年在美国召开以来,近半个世纪首次在亚太地区国家举办。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50多名学者参加了本届盛会,他们在为期一周时间里,交流学术成果,建立中外学者之间的友谊与合作。本届大会在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促进中国学术发展、使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走向世界等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次参会学者研究领域集中在哲学逻辑(包括非经典逻辑、逻辑与语言,逻辑的哲学基础,作为建模工具的逻辑)、一般科学哲学、认知科学、心理学与语言学的哲学等。在此,我刊特别就各个专题组织笔谈,以反映当前在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和学科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实指与综观     
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历史与科学哲学联盟(IUHPS)及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分会(DLMPS)主办的最高级别的国际学术大会。大会每四年举办一次。第13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于8月9日至15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这是该大会自1960年在美国召开以来,近半个世纪首次在亚太地区国家举办。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50多名学者参加了本届盛会,他们在为期一周时间里,交流学术成果,建立中外学者之间的友谊与合作。本届大会在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促进中国学术发展、使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走向世界等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次参会学者研究领域集中在哲学逻辑(包括非经典逻辑、逻辑与语言,逻辑的哲学基础,作为建模工具的逻辑)、一般科学哲学、认知科学、心理学与语言学的哲学等。在此,我刊特别就各个专题组织笔谈,以反映当前在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和学科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历史与科学哲学联盟(IUHPS)及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分会(DLMPS)主办的最高级别的国际学术大会。大会每四年举办一次。第13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于8月9日至15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这是该大会自1960年在美国召开以来,近半个世纪首次在亚太地区国家举办。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50多名学者参加了本届盛会,他们在为期一周时间里,交流学术成果,建立中外学者之间的友谊与合作。本届大会在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促进中国学术发展、使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走向世界等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次参会学者研究领域集中在哲学逻辑(包括非经典逻辑、逻辑与语言,逻辑的哲学基础,作为建模工具的逻辑)、一般科学哲学、认知科学、心理学与语言学的哲学等。在此,我刊特别就各个专题组织笔谈,以反映当前在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和学科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历史与科学哲学联盟(IUHPS)及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分会(DLMPS)主办的最高级别的国际学术大会。大会每四年举办一次。第13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于8月9日至15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这是该大会自1960年在美国召开以来,近半个世纪首次在亚太地区国家举办。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50多名学者参加了本届盛会,他们在为期一周时间里,交流学术成果,建立中外学者之间的友谊与合作。本届大会在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促进中国学术发展、使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走向世界等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次参会学者研究领域集中在哲学逻辑(包括非经典逻辑、逻辑与语言,逻辑的哲学基础,作为建模工具的逻辑)、一般科学哲学、认知科学、心理学与语言学的哲学等。在此,我刊特别就各个专题组织笔谈,以反映当前在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和学科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如何理解涉身认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历史与科学哲学联盟(IUHPS)及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分会(DLMPS)主办的最高级别的国际学术大会。大会每四年举办一次。第13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于8月9日至15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这是该大会自1960年在美国召开以来,近半个世纪首次在亚太地区国家举办。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50多名学者参加了本届盛会,他们在为期一周时间里,交流学术成果,建立中外学者之间的友谊与合作。本届大会在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促进中国学术发展、使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走向世界等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次参会学者研究领域集中在哲学逻辑(包括非经典逻辑、逻辑与语言,逻辑的哲学基础,作为建模工具的逻辑)、一般科学哲学、认知科学、心理学与语言学的哲学等。在此,我刊特别就各个专题组织笔谈,以反映当前在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和学科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融合与创新     
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历史与科学哲学联盟(IUHPS)及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分会(DLMPS)主办的最高级别的国际学术大会。大会每四年举办一次。第13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于8月9日至15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这是该大会自1960年在美国召开以来,近半个世纪首次在亚太地区国家举办。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50多名学者参加了本届盛会,他们在为期一周时间里,交流学术成果,建立中外学者之间的友谊与合作。本届大会在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促进中国学术发展、使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走向世界等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次参会学者研究领域集中在哲学逻辑(包括非经典逻辑、逻辑与语言,逻辑的哲学基础,作为建模工具的逻辑)、一般科学哲学、认知科学、心理学与语言学的哲学等。在此,我刊特别就各个专题组织笔谈,以反映当前在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和学科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20 0 3年 9月 2 9日 ,由北京市委组织成立的“北京市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在北京市科学活动中心举行了首次会议。会议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佳洱教授主持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宋南平同志、北京市委副书记强卫同志、中央党校原副校长龚育之教授、著名科学家王大珩院士等领导、专家到会并讲了话。受聘为联席会议专家顾问的 4 8位专家、学者以及其他相关单位的负责人参加了大会。会议通过了“北京市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关于促进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联盟的宣言书 ,决定每年分别由北京…  相似文献   

9.
张成岗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19(4):96-96,F004
北京的初冬阳光明媚 ,在十六大召开的喜庆日子里 ,由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的“科学技术中的哲学问题研讨会”于 2 0 0 2年 11月 9— 10日在清华大学召开。会议主要议题包括 :( 1)科学技术的元理论问题 ;( 2 )物理、生命与心智科学的哲学问题 ;( 3 )技术哲学与科技伦理学 ;( 4 )复杂性与系统科学中的哲学问题。会议共收到论文 60余篇 ,摘要 10余篇 ,其中国外论文 4篇。来自全国 2 0多个省市的 11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共安排了 2 0余位学者作大会专题报告和 4个分会场的小组讨论。会议参加人数之多 ,超出了组织…  相似文献   

10.
2006年4月25日上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六次代表大会在北京西郊宾馆隆重开幕,来自全国各地以及各大专院校、各相关部委的300多位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56家单位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11.
四年一次的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第九届于1991年8月7日~14日在瑞典的乌普萨拉举行。参加大会的各国代表有700余人。会议除开幕、闭幕式外分15个分组举行。开幕、闭幕式均由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学会会长J.科恩主持。开幕式后由维也纳学派成员、芬兰的老哲学家冯·赖特作报告,闭幕式前则由美国的S.克里普克作报告。除此以外,大会还邀请了43个分组报告,这些报告也在礼堂举行。我是作为第九组科学技术伦理学分组的应邀报告人在8月14日作了《科学技术伦理学的概念问题》报告,另外我还在8月  相似文献   

12.
第四次国际欧亚科学院大会与环境遥感会议述要廖克(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100010)1996年5月17—18日,第四次国际欧亚科学院大会和环境遥感会议在莫斯科举行。中国的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廖克、陈述彭等科学家出席了会议。国际欧亚科学院于1...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11月10日是中国科学哲学和逻辑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日子。百余位中外科学哲学、逻辑学与科学史,以及相关科学领域,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著名学者,相聚在复旦大学光华楼,共同见证了中国  相似文献   

14.
2004年8月4-8日,第十届"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在哈尔滨-黑河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黑龙江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哈尔滨师范大学、黑河文华学校、大庆市委党校共同主办.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专家学者7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前任副理事长丘亮辉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刘啸霆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张明国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学会部部长庞薇女士,<自然辩证法通讯>主编李醒民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青年委员会前任主任刘兵教授,黑龙江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孙慕天教授等出席会议.会议探讨了俄罗斯(苏联)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展望,科学精神与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科技进步与社会公正、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黑河地区发展、新世纪自然辩证法发展等课题.大会提交论文50余篇.  相似文献   

15.
继2005年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召开第一届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工业化会议之后,第二届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工业化国际会议于2007年9月12~13日在瑞士召开。会议在瑞士北部美丽的小镇圣噶伦召开。会议由澳大利亚Dyesol公司参与组织,大会主席是来自瑞士太阳能技术研究所的Andreas Luzzi教授。来自包括中国、日本、瑞士等20多个国家的科学家、工程师、企业人士和政府官员,共计近160人参加了这次会议,几乎涵盖了所有从事染料敏化电池研究的主要国家。参加会议的人员主要来自欧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越南,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国家也有人员参加。  相似文献   

16.
1997年5月12—16日,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了中国第九届物理学史学术年会。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关科研机构、高等及中等院校和出版部门等46个单位的7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收到论文50余篇,其内容相当广泛,涉及中外古代物理学史、近现代物理学史以及大中学校物理学史与物理学教学等内容,说明研究领域正向纵深发展。特别令人高兴的是,论文中有不少是年青新秀提供的,标志着中国物理学史后继有人,研究队伍正在不断壮大。在开幕式大会上,物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首都师范大学申先甲教授致开幕词,着重阐述了物理.学史研究的意义,回顾了…  相似文献   

17.
简讯     
全国科技名词委于2004年9月10~11日在北京召开第二届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潘书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振吉、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中国中医研究院党委书记姚乃礼以及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有关工作人员60余人出席了会议。中国中医研究院曹洪欣院长主持会议。中医药名词委副主任梁菊生在大会上作了《首届中医药名词审定委员会工作报告》。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潘书祥宣布了第二届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组成名单,并由全国科技名词委、中国中医研究院领导颁发聘书。大会分内科热病组、内科杂病组、妇科组、儿科组、综合组、英译组进行专家咨询,与会专家分别就项目组提出的内科、妇科、儿科名词及其相关名词术语规范和英译问题,进行了认真讨论,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邬江)  相似文献   

18.
由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逻辑、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厦门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心灵与机器”会议于2007年6月8日至10日在上海成功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海内外从事人工智能、认知科学、逻辑学和科学哲学的20余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9.
2006年1月18日,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在小汤山召开了北京技术哲学论坛第一次会议。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秘书长王国政教授、副秘书长刘孝廷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和张明国教授(北京化工大学)、国务院学科组成员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陈凡教授(东北大学)、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李伯聪教授(中科院研究生院)、北京技术哲学论坛组委会主任朱葆伟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等20多位学者和专家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基础专业委员会和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国际物理年:“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基础问题”专题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0月28日在北京大学承泽园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近2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专家围绕“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基础问题”的主题报告及发言进行了深入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