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逆行感染治疗一般多用西药抗菌消炎,但长期反复逆行感染应用抗菌素易产生耐药性。笔者用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胆总管与空肠吻合术后反复逆行感染效果满意,现报导如下。 典型病例 陈某,女,59岁,医生。1990年9月13日住院,住院号108652。 患者因右上腹病、恶心呕吐暖气反复发作而住院。B超检查:肝心胰正常,胆囊内有多个结石;胸片、肾片均无异常;肝功能正常,诊断为:(1)慢性胆囊炎;(2)胆结石。90年9月26日行胆囊切除手术,术后二天巩膜发黄,逐日加深,以致手足胸背全身皮肤呈黑黄色,查肝功能异常,GPT200以上(正常值25以下),黄疸指数136,腹部CT、B超均提示胆总管下段阻塞,  相似文献   

2.
某患者,女,50岁,因不明原因出现黄疸1w入院。查体:T:37℃,BP:145/95mmHg(1mmHg=0.1333kPa)。神清合作、步入病房,皮肤巩膜轻度黄染、稍痒,心肺无异常,腹部平坦,右上腹压痛,肝脾未触及。TBIL38.5μmol/L,IBIL21.0μmol/L,DBIL17.5μmol/L,AST82u/L,AST66u/L,RBC3.72×1012/L,WBC4.4×109,N77.3%,肾功正常。B超示:左、右肝内胆管轻度扩张声像,胆总管扩张并结石声像,胆囊未探及。MRI+MRCP示:胆总管壶腹部结石并胆总管梗阻扩张。提示:双胆总管畸形,未见确切胆囊信号。以“胆总管结石”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胆囊缺失,左肝管扩张…  相似文献   

3.
异位胰腺组织 ( heterotopic pancreatic tissue)是指在胰腺以外生长的零星胰腺组织 ,是一种先天性异常[1] 。异位胰腺组织多不引起临床症状 ,常常在腹部手术时被意外发现。我院近期发现一例 ,现报告如下。1 病史摘要患者 ,女 ,44岁 ,因右上腹痛反复发作 6年加重1周于 2 0 0 0年 7月 2 6日入院。查体 :腹平坦 ,右上腹剑突下压痛、反跳痛 (± ) ,有肌卫 ,肝区叩痛 ( + ) ,肝脾不大 ,肠鸣音稍亢进。B超 :肝内外胆管扩张 ,肝内胆管结石 ;胆总管结石 ,胆囊体积增大 ;胰脏未见异常 ;脾脏不厚 ;双肾未见异常。补液、抗感染治疗后于 8月 1日行胆…  相似文献   

4.
术中纤微胆道镜对降低术后胆道残余结石和胆道损伤的发生率有重要价值。现将我院1999年-2004年收治的术前B超未提示有胆总管结石和扩张的胆囊结石病人1452例,其中70例作术中经胆囊管纤微胆道镜检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急性胆囊炎胆道扩张行单纯胆囊切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年来急性胆囊炎伴胆道扩张43例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43例均行单纯胆囊切除术,无一例行胆道探查术,其中31例,术后B超随访6—12月,未发现胆总管异常;结论:急性胆囊炎伴胆道扩张应慎行胆道探查术。对术前B超检查胆总管无结石,术中胆总管未扪及异常,术中胆道造影阴性者可行单纯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胆囊腹壁瘘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患者:女,72岁.因右上腹隐痛8年余,加重3月余,发现右上腹包块50多d,以"右上腹包块,胆囊恶变可能"收住院.查: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上腹部有一约7cm×8cm×10cm包块,表面皮肤红肿有橘皮样改变,有压痛、质中等.CT报告:①胆囊多发结石并胆囊癌可能;②结肠癌待排.B超:胆囊区13cm×6.6cm,实质不均包块性质待查.  相似文献   

7.
例1:女43岁,病例号941725,因颈前肿物1年伴轻度疼痛半个月按甲状腺肿收入院治疗。检查见:甲状腺轻度肿大,右侧叶可触及一个直径约1.5cm圆形肿物,甲状腺表面不光滑质较硬、界线清晰、无明显压痛,可随吞咽上下移动,附近淋巴结不肿大。测基础代谢率正常,T3、T4正常,B超甲状腺右侧叶扫到一个0.9×1.4cm2囊性音区。B超甲状腺右囊腺瘤。临床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术中见双侧甲状腺略增表面有多个大小不等结节、质硬与周围粘连。行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切除二块甲状腺组织均无包膜。切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术后胆总管结石续发的因素和尽可能减少术后胆总管续发结石发生的技术要点。回顾性总结2003年2月至2006年1月实行的28例胆囊切除术后因胆总管结石再手术的病列,分析其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及探讨胆囊切除术后症状复发的原因。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5年间我院1 200例行胆囊切除术后再出现临床症状的1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症状复发的原因有Vater壶腹部及十二指肠乳头水肿、狭窄、硬化者46例(37.1%);胆囊窝积液、胆囊管过长或胆囊床瘢痕28例(22.6%),胆总管结石12例(9.7%),肝内胆管结石9例(7.3%),两处同时有结石6例(4.8%);胆总管狭窄8例(6.5%),其中胆总管上段狭窄6例,胆总管下段狭窄2例,狭窄段长0.6~2.7 cm;残留胆囊管过长9例(7.6%),平均长度为1.0~4.8 cm;胆管炎、胆管扩张及并发胰腺炎、慢性胰腺炎及壶腹部肿瘤6例(9.7%)。结论:胆囊切除术后症状复发原因以胆道结石残留为主,降低胆囊切除术后症状复发应完善术前检查,术中细致探查,减少结石残留。  相似文献   

10.
患者靳某,26岁,住院号135809。因孕产。孕39+4周,左上腹隐痛1天于1997年7月11日入院。末次月经1996年10月7日,预产期1997年7月14日。孕26周B超检查发现羊水过少,羊水池最大深度为2.1cm,未见胎儿畸形,患者拒绝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1.
中下段胆管癌是指胆囊管开口至壶腹部以上的癌。其发病率略低于上段胆管癌。黄志强1995年6月全国调查的82.6%例胆管癌手术病例中分别占中、下段癌占19%,上段胆管癌占22.6%。典型病例:王某某,男.70岁,农民,病历号:744。因腹胀、全身黄染三个月,加重三天于1996年5月13日入院。该患缘于3个月前,因着凉后出现全县黄染、乏力、腹胀、右上腹隐痛、自认为肝炎而未诊治,以后逐渐出现庆油腻,黄染持续不退,尿黄,有时呈浓茶色,时而排陶土样大使,B超、CT检查诊断胆总管末端梗阻,其原因“考虑结石”故此而自取中药、胆石通等治疗…  相似文献   

12.
某患者1:女,61岁.2002年2月16日以"慢性胆囊炎并结石"入院.查体: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坦胆囊区有压痛无反跳痛,胆囊未扪及,肝脾未扪及Murphy's(+),未触及包块,血常规及肝功大致正常.B超报告:①胆囊炎并胆囊结石;②胆管炎.于2月19日行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胆囊与周围粘连致密,分离粘连,胆囊大小8cm×4cm,张力高,壁纤维增厚,内有白色脓汁和2.5cm×2cm结石2枚.逆行切除胆囊.诊断为化脓性胆囊炎并结石.  相似文献   

13.
对4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B超、ERCP、口服胆囊造影结果与术中发现及手术难易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B超诊断准确度最高为97.6%,对选择病例最有价值;ERCP能准确预测手术难度,显示胆囊三角解剖情况,,排队胆管结石,B超结合ERCP为术前检查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伯芳 《甘肃科技》2000,16(1):44-44
T管引流是胆道手术中最常见且较安全可靠的引流方法 ,但若在T管安置及拔管过程中出现失误 ,即使常规拔管亦可能发生胆汁漏、胆汁性腹膜炎这样的并发症 ,处理不当 ,后果严重 ,结合病例就其诊治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病例男性 ,61岁。胆囊切除术后6年 ,胆总管结石 ,于1991年5月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形管引流术 ,术后14天T管造影、夹管2天无异常 ,16天拔管 ,约半小时后始觉右上腹痛 ,无放射痛及腹膜刺激现象 ,保守治疗3天渐出现腹胀、黄疸 ,B超示腹腔内液性暗区 ,腹腔穿刺抽出胆汁性液 ,剖腹探查见腹腔内胆汁性积液约150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的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及取石的疗效.方法:对30例胆总管结石行EST及气囊取石,直径<1.0cm结石用网篮或气囊取石,直径>1.2cm结石用机械网篮碎石,再用网篮或气囊取石.结果:取石成功28例,成功率933%,一次性清除结石率86.7%,2例术后并发胰腺炎,2例残留结石,并发症占6.7%,结论:EST和气囊治疗胆总管结石,可使病人免于剖腹手术或胆道结石术后的再次手术,并且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可多次进行,是目前治疗胆总管结石较理想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6.
1临床资料患者薛某某,男性,76岁。因反复右上腹性胀痛5年,再发并阵发性加重2天,伴黄疸1天。以“胆石症,胆过感染”入院。查体T37.2℃,P100次/分,Bp16/10KPa。巩膜轻度黄染,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听诊未见异常。右上腹限局性压病,肌紧张及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肝胆脾未触及,肝区叩癌明显,无移动性浊音,肠鸡音3次/分。辅助检查B超示肝脏大小正常,肝内Ⅱ经胆管内径0.8厘米,胆总管内径1.8厘米末端见1.8×1.6厘米,胆囊壁双边影,内见8.2×4.1×3.4厘米强回声,有声影;血常规WBC8.5G/L,Sg0.89;…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最佳手术时机及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资料,依据发病后手术时间分为A组(<48h)、B组(48~72h)、C组(>72h)、D组(控制感染后择期手术),分析各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引流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结果 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4,P>0.05);手术时间、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引流量、术后排气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肿大、体温≥38℃、右上腹肌紧张、白细胞>15×109/L、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胆囊壁厚度≥6mm与中转开腹率相关(P<0.05);胆囊颈部结石嵌顿、白细胞计数、胆囊壁厚度及右上腹肌紧张是腹腔镜胆囊切术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发作后48h是较为理想的腹腔镜手术时机,术前应考虑胆囊颈部结石嵌顿、白细胞计数等影响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患者,26岁,住院号72941,因引产术后6小时,剧烈腹痛2小时于1993年2月13日入院。该患因停经8个月,自觉胎动消失一天于2月10日到当地卫生院就诊,用胎心监护仪监测胎心音消失诊为“死胎”收入院治疗。入院后应用雌激素三天,于2月13日上午行羊膜腔内注入雷水引产。术中经过顺利。术后患者自觉腹部疼痛,疼痛呈持续性,近2小时疼痛加重,不能忍受,故急转入我院。入院后仔细询问病史,患者于胎动消失腹部坠痛,且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卧床休息后,上述症状消失。入院查体:KT37.4℃、P80次/分、BP14/10Kpa急性痛苦面容,心肺未见异常,腹部膨隆,全腹肌紧张,有压痛及反跳痛,子宫底剑突下三指,胎心率未闻及,B超检查提示胎盘早剥,死胎。临床诊断,胎盘早剥,死胎。立即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后壁底部及部分前壁,约子宫体面积的4/5呈紫色,剖宫取胎后,见胎盘位于子宫底部,胎盘后有血肿,取出疑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症候积分,B超检查和临床疗效,评价蒙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的可靠性.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采用蒙药,早:阿拉坦-阿如-5(3g)、阿木日-6(3g),午:地格达-8(3g),晚:给旺-9(3g)治疗,并对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症状评分及治疗前后B超检查进行对比比较.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为90.48%.右上腹疼痛、右上腹压痛、脉象、舌苔、尿象等临床症状与治疗前比较显著性改善(P〈0.05),B超检查也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蒙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0.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渊平  苏河 《甘肃科技》1999,15(6):36-36
随着外科腹部手术的广泛开展,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发病率相应增加。笔者总结甘肃省人民医院普外科及广河县人民医院普外科两家医院1988年—1998年间发生的11例胆道损伤的病例,着重讨论胆道损伤的原因及处理。1临床资料本组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22-72岁,平均年龄49-7岁。其中从外院转来3例,因急性胆囊炎急诊手术损伤部分胆管的5例,行胃大部切除时因十二指肠溃疡挛缩与胆总管粘连,分离时损伤胆总管1例,2例行胆囊切除时,将胆总管认为胆囊管而误扎。外院转来3例将胆总管横断,远端结扎,近端开放而出现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