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建筑物的变形观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某综合楼的沉降与倾斜观测实测,说明测小角法是一种观测高层建筑物倾斜变形的快速、有效方法。该法对基准点的要求不高,选点灵活,在建筑物密集区,更具有优越性。同时,讨论变形观测精度与周期的确定办法。在施工阶段,应以建筑物安全为目的,观测精度可取允许偏差量的1/10-1/20,而观测周期应根据荷载的变化确定。当建筑物有危险迹象时,应采用高精度和短周期,以便尽快发现问题,采取必要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2.
乔天荣 《科技资讯》2006,(30):70-71
结合作业实践,本文简要介绍了高层建筑物变形观测的常用方法,对高层建筑物的沉降原因,沉降观测周期和频率进行了讨论;详细分析了变形观测中常见的问题及其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平煤集团经调中心进行基坑回弹观测,着重介绍回弹观测的观测方法,观测过程,误差来源,精神分析及观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浅显、系统地介绍了房屋设计中需要注意的水准基点和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及其观测要点,观测次数与时间等注意事项。并指出:对于高层建筑,除应进行沉降观测外,还需要进行倾斜度和裂缝的观测。  相似文献   

5.
某水利水电枢纽工程观测设计采用集控式自动化观测系统和人工监测相结合,具有节约投资、布局合理、安全可靠等优点.观测内容包括大坝位移观测、坝基扬压力及绕渗监测、面板分缝监测和上游水位监测等.  相似文献   

6.
浅谈房屋建筑的沉降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浅显、系统地介绍了房屋设计中需要注意的水准基点和沉降观测点的设置 及其观测要点,观测次数与时间等注意事项。并指出:对于高层建筑,除应进行沉降观测外 ,还需要进行倾斜度和裂缝的观测。  相似文献   

7.
丁美萍 《科技资讯》2013,(35):232-232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卫星探测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应用在了地面气象观测上,可以说地面观测的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技术发展的同时,还需要注意观测人员的素质问题。观测人员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观测结果的严谨性,是地面观测过程中的决定因素。然而,近年来,有些观测人员素质欠佳,因此,多方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8.
孙永泉 《科技信息》2012,(28):412-413
本文介绍了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单向观测法、对向观测法和中间自由设站观测法的原理,并对其精度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在生产实际中可根据具体客观实际情况及对精度的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9.
谭立霞  谢树春 《广东科技》2007,(10X):268-269
本文在永州长丰国际广场一区沉降观测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了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方法,从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精度指标、测量等级及进行沉降观测的具体要求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某图书馆沉降观测的、等级和所达到的技术指标,以及在特定条件下水准基点的选择与埋设及水准基点、观测点的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同时,提出了在特定条件下沉降观测方案设计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观测器在控制理论中非常重要.当状态不能观测时,应设计状态观测器来估计状态.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证实了用所设计的观测器来估计状态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临汾市公安局作战指挥中心大楼沉降观测的目的、内容、方案、内业资料整理等,总结了该次观测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13.
兴县斜沟煤矿开采沉陷观测站的布设与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观测站布置与观测线设计,观测线现场布设,观测站的观测工作及要求,提出了观测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4.
社会学教科书认定,观察系研究过程中一中间环节,其功能在于搜集资料,为其后的分析与解释做准备,但事实上观察贯穿整个研究过程。观察既框定研究领域,又深刻影响着对研究对象的确认,进而对研究方法的择取产生着关键性作用,且在研究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发挥着不可低估的重要功能。本文拟从六个方面来讨论观察的重要作用与效能,对其进行价值重估,为人们认识观察所具有的巨大价值与意义,提供一种全新视角,为理解观察本应拥有的地位提供一种全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以实际工程为例,就沉降、倾斜观测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问题,从仪器设备、人员素质、观测时间、观测点、观测精度、观测成果及计算等方面提出了观测的基本要求,介绍了具体观测步骤,指出观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阐明了相对论中“测量”与“观察”两个不同的概念,论述了高速运动秩本的视觉现象,从而澄清了洛仑慈收缩是一种观察效应的误解。  相似文献   

17.
自2000年以来,相对湿度等常规气象要素的人工观测逐渐被自动观测所取代,为了了解两者具体的偏差情况,文章选取全国8个长期保留人工观测的国家基准站2007—2014年的相对湿度平行观测资料对其多年平均偏差、偏差标准差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并详细分析对比差值在不同气温、湿度及风速条件下的差异特征.研究发现,大多数站点的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相比,两者有一定的"系统偏差",相对湿度的自动观测存在偏干的现象,年平均在4%以内,但两者的稳定性较好.低温条件下,两种观测的对比差值最大,高温次之,中等温度条件下,二者之间的差值较小.相对湿度小于80%时,两者的差均为正,自动观测相对湿度偏干,整体差异不大,最大在7%左右.相对湿度35%时差异达到最大,之后该较大差值一直持续到90%左右,差异变化不明显,相对湿度达到95%以后差异明显减小甚至为负;风速对两种观测对比差值的影响比气温、相对湿度的影响小,随着风速的增加,两者之间的差异减小,整体差异基本以正值为主,人工观测的相对湿度值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18.
目前随国内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土地面积的减少,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从涌而生。为了保证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正常使用的安全性,对建(构)筑物进行有效的沉降观测及提高沉降观测的精度便显得至关重要。本文着重从仪器设备、人员素质;观测时间、地点;遵循原则;施测要求;成果整理及要求等方面就如何进一步提高沉降观测的精度值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按观测过程的观点,关心的并不是估值,而是观测主体关于观测客体的知识分布,即后验概率分布,并利用此分布进行决策,在决策的过程中,可能需要有估值的过程.从这一点出发,利用观测过程的基本理论,对数理统计中的最简单模型,正态总体的观测重新进行了分析.得出一些以往并没有发现的结论,并为观测过程的进一步分析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数学与观察     
本文阐述观察是数学中的重要心理活动,并探讨数学中观察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