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李允超 《新余高专学报》2013,18(1):30-31,67
当代社会被广告信息包围,广告信息由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广告形象承载和传递。广告形象中的女性形象可以说是最受受众青睐的。以性别批评中的男性凝视理论,对我国广告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及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是怎样反映当前社会生活和如何影响受众的主体建构的。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一体化趋势下,我国传媒行业受西方新闻娱乐化大潮的冲击纷纷随波逐流,且娱乐化趋势愈演愈烈。新闻娱乐化表现在报道的内容上突出趣味性,甚至刺激性;在报道的形式上五花八门、丰富多彩。这些虽然在短期内争取到了众多的注意力,满足了受众从新闻中获得娱乐享受的情感期待。但从长远来看,过度的新闻娱乐化对新闻传媒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首先对于受众来说过度的新闻娱乐化诱使大众对世界的理解单一、肤浅,降低了受众的文化品位,制约了受众的知情权;同时对于新闻媒介自身来说过度的新闻娱乐化导致了新闻的“媚俗”倾向,违背了新闻的专业主义精神,损害了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3.
针对新闻界对策划性新闻的异议,从新闻的基本属性出发论述了策划性新闻是新闻家庭的合法成员;同时同策划性新闻以其鲜明的特色突出的影响对促进新闻报道改革,提高新闻宣传艺术,更好地发挥新闻的会诊导向作用及新闻媒体的社会功能等方面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期间,受社会巨大变迁的牵引,新闻传播思维方式与报道模式发生了重大转变。这种转变打破了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呈现出生动鲜活的景观。新闻属性由政治宣传向信息传播本体回归,彰显出专业性、职业性的特点;新闻视角由关注上层政务向关注平民生活下移,实践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新闻内涵由综合性定论性向分析性建构性转换,显示出实在透彻富有深度的品质;新闻表述由抽象空洞的公式化向形象生动的个性化转变,体现出最动感最活跃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论强化受众意识对高校校报改革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闻传播已经由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转型后,高校校报应强化受众意识,认真研究校报受众不同于社会报刊受众的独异的特征和需求,积极推进校报新闻改革,建立与受众的互动联系,提高校报的文化品位和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信息的无所不在,使得始终与人类相伴随的传播活动已渗入到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纷繁复杂的传播现象逐渐为人们所关注,引起不同学科的人们从各自的角度则它们进行研究。在此,本义拟就新闻消息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与受众心理的注意现象产生的关系作一初浅的尝试。一、新闻传播与受众心理活动新闻是一种信息,它既离不开传者,更离不开受众。新闻的传播要取得最佳的心理效应,就必须研究新闻的传播心理。从心理学上看,所谓受众心理活动指的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它包括认识、情感、意志等活…  相似文献   

7.
西方新闻界有句名言:“不是好新闻就是好新闻。”灾难新闻报道历来是传播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几乎涵盖了新闻价值的所有要素,并具有突发性、破坏性、重要性、复杂性、人情味等。有调查显示,灾难新闻报道是受众最关心的新闻之一。媒体在面对灾害性事件进行报道时,有三种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8.
黄蓥 《科技咨询导报》2007,(10):155-155
在内地新闻界,日益明显的新闻娱乐化趋向已形成一种潮流。有人认为新闻的娱乐化必将导致媒介的庸俗化,也有人将新闻娱乐化看作争取受众和市场的法宝。事实上,新闻娱乐化对当代中国大众媒介起到的积极作用十分明显,但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故事化的新闻叙述方式寓文学表现手法于新闻叙事,在注重细节的描绘、人物的刻画、场景的再现、背景交代的同时,将新闻事实转化为故事叙述出来,使得新闻报道形象生动,具有立体感和厚度。这种新闻表现形式赋予新闻一定的美感效应,增强了吸引和打动受众的审美快感。本文试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故事化叙事的新闻进行美学层面的探讨,考察其美学特质和美学形态,以期能够给新闻媒体实务带来一定的参考意趣。  相似文献   

10.
电视新闻与文学结缘,主要融合了文学修辞手法、文学描写方法和篇章结构形式等。修辞手法主要运用于新闻标题;文学描写手法体现在新闻故事化、故事情节化、情节现场化、现场细节化、细节形象化;通讯类新闻及其栏目设置,主要运用了篇章结构形式;联想和想象是新闻的禁区,是导致假新闻的主要渠道。新闻与文学的结缘是受众审美需求以及文化品位提升的表现,是今后新闻传播发展新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1.
王芳 《中州大学学报》2008,25(5):106-108
互联网的兴起,改变了媒介与受众之间的传播关系,同时也改变了整个传播的话语环境。人们开始注意到,很多新闻事件,都是从网上开始被人炒的很热了,传统媒体才开始介入,而传统媒体的介入,又引起了新一轮的讨论。如此循环,议程设置的掌握者,不再是传统媒体的专利。这种现状也带来了危机公关的新的种类,我们必须把握互联网时代的危机公关的特征,这样才能帮助我们及时的预防危机的爆发,有利于塑造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以达到树立品牌形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和文学作品一样,新闻也有新闻的语言,本文从新闻语言要富有理性,是“新闻语言”自身发展、新闻受众、社会文化及语言规范化的要求,这四个方面论证,旨在探讨新闻语言的理性之美。  相似文献   

13.
广告化是一种生动、形象、活泼的通俗化艺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广告已日益渗透在人们的生活当中,直接影响社会受众群体和受众心理。现代广告在创意上要能吸引时代受众,要从多种角度寻找诉求点,要宏扬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邱邹 《科技信息》2011,(31):I0382-I0382
近年来.随着我国各类新闻媒体在报道形式上的创新.随着社会经济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随着人们对新闻信息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越来越多地采用“一句话新闻”这一报道形式.“一句话新闻”报道形式的兴起.其根本原因在于受众心理的改变和编辑记者新闻写作观念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民生新闻成为当今新闻的主漉.但是随着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迅速走红,民生新闻逐渐走入了栏目同质化、题材狭隘亿、内容低俗化的困境.如何突破民生新闻发展的瓶颈?内容选择上,从“市井民生”到“社会民生”;报道形式上,从“我播你看”到“大众参与”;从“新闻本位”到“受众本位”体现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6.
资讯时代的到来,海量信息的涌现,引起电视新闻形态的变革,由此催生出大容量、多层次满足受众需求的电视新闻超市这种新形态。电视新闻超市的出现,新闻观念的转变,受众成了节目的主宰,电视新闻开始出现服务化、人本化趋向。  相似文献   

17.
鲁钟思 《创新科技》2014,(8):105-106
近年来,在蒸蒸日上的媒体发展过程中,对于新闻受众主观选择的界定,对于新闻受众猎奇心理的把握显得日趋重要。什么是受众的猎奇心理?什么是本身的新闻定义?本文从“潘多拉效应”的角度入手,在二者间建立联系,进行系统地论证,从新闻行业本身出发,立足于受众本身,产生新闻学和心理学的双向辐射。  相似文献   

18.
王科  张杰 《广东科技》2012,(21):197-198
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使得全球进入了信息化的阶段,各种信息资源都能迅速被人们掌握。新闻基于对真实事件的传播,讲求真实性与时效性,新闻的宣传目的在于说理劝服受众。在新的时期,国内专家对新闻传播理论的研究大致表现出两个特征,重视关于西方主流传播思想如自由主义新闻传播思想的研究,以及重视实践尤其是传媒经济的研究。而在高校,应将新闻传播的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高校的新闻宣传报道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实践中追求变化与创新。高校可用的宣传媒体也具多样化,校报、广播台、电视台与新闻网等。具体可从三个方面展开:研究新闻宣传受众,重视新闻策划;革新报道方式,增加趣味性与可读性;整合校园媒体,增强宣传报道合力。  相似文献   

19.
布尔迪厄的《关于电视》一书将"场域"理论引入分析新闻界,对新闻界、尤其是电视进行了社会学的批判。提出新闻场的自主性减弱,其生产的象征暴力造成了对民主的威胁,成为了象征的压迫工具,同时新闻场受到商业逻辑的影响,并将这种影响带到整个文化生产场域,正在削弱其他文化生产场域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20.
张玉红 《科技信息》2009,(24):I0323-I0323
如何写好县级电视台新闻稿件,贴近受众无疑是县级电视台最大的利器之一,在节目栏目化,栏目对象化,信息化的趋势下,这种贴近往往体现在县级电视台编辑记者如何写出高质量的新闻稿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