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质早籼稻新品种选育20年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简述自1979年以来从事优质早籼稻新品种选育研究,在育种技术上不断创新,积极采用高新技术,提高育种效率的成果。将独创的《水稻成熟花粉辐照诱变育种技术》、细胞工程技术、有性杂交、独特的米质筛选等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创建了一条高效的水稻新品种育种新途径。将优质、抗病和高产等优良性状进行聚合,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基本解决了优质不高产;优质不抗病;大粒水优质和早稻难优质等难题。选育出福建省第一个优质早籼新品种“佳禾早占”,成为福建省主推的优质早稻品种之一,累计推广10万hm^2。  相似文献   

2.
经过30多年的研究,建立了以成熟花粉辐照诱变为主的水稻优质新种质技术;采用自创的优质早籼稻新品种选育新途径,积累了一大批长大粒低垩白为主要特点的优质籼稻新材料;应用SSR标记技术定位出多个籼稻品质性状的QTLs,并初步建立了实用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选育出优质、高产、抗病的早籼稻"佳禾早占"、"佳辐占"等6个水稻新品种,其品质符合部颁优质食用米三级以上标准."佳辐占"等品种在福建省累计推广了66.67×104hm2,为农民增收20多亿元.这些优质品种的育成,基本解决了水稻育种中长期存在的大粒不优质,早籼稻难优质,优质不高产,优质不抗病等难题,为未来水稻优质高产育种积累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我国水稻育种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近年来国内有关水稻高产育种的研究成果 ,提出了水稻进一步超高产育种的技术策略应与当今和未来的超高产育种目标相一致 .从而为确保水稻的大面积优质高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对稻米品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高产水稻品种的品质往往相对较差,而优质水稻的产量相对较低。如何解决"高产不优质,优质不高产"矛盾一直是水稻育种面临的难题。近期,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傅向东研究组在水稻优质和高产性状协同改良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从长粒型美国粳稻品种L204中成功分离并  相似文献   

5.
《合肥科技》2006,(8):11-11
2006年8月30日,市科技局对2005年公开招标项目“水稻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进行了检查。该项目针对合肥市水稻生产现状,在包河区大圩乡、肥西县官亭镇、丰乐镇、长丰县杨庙乡,设置了连片面积达2000亩以上,预计示范片产量达600KG,高产攻关田亩产达650KG的核心示范区。通过对优质水稻新品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与集成示范,推动合肥市水稻优质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形成规模化的生产格局,同时培育具有优势竞争力的稻米品牌,进一步提高本市稻米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目前,该项目正按项目计划进度进行,针对现阶段较为主要的稻飞虱危害,项目组专家和承担单位也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市科技局近期将根据水稻成熟情况组织专家对该项目进行实地测产。  相似文献   

6.
近日,由重庆文理学院生命科学系刘国花讲师和刘奕清教授主持申报的“重庆桉树遗传转化与种质创新”项目获准成为“十一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一“高产优质多抗林木花草分子与细胞高效育种技术与品种创制”(2006AAl00109)重大专项课题资助的子课题。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近年来国内有关水稻高产育种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水稻进一步超高产育种的技术策略应与当今和未来的超高产育种目标相一致,从而为确保水稻的大面积优势高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近日,由重庆文理学院生命科学系刘国花讲师和刘奕清教授主持申报的“重庆桉树遗传转化与种质创新”项目获准成为“十一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一“高产优质多抗林木花草分子与细胞高效育种技术与品种创制”(2006AAl00109)重大专项课题资助的子课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正>水稻是我国及省内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新品种选育的突破对确保粮食安全及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由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志强主持完成的"水稻生物育种技术体系创新与新品种创制应用"项目依托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针对水稻生物育种技术体系构建限制性因素,将空间诱  相似文献   

10.
水稻高产创建是城固县农业部门主要项目之一,水稻如何高产,优选高产优质品种是关键。通过本实验可以为本地遴选优质高产品种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优质早籼稻新品种佳辐占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经过20多年的研究,采用自创的优质早籼稻新品种选育新途径,选育出大粒(千粒重30 g)优质、高产、稳产、抗病虫、适应性广的早籼稻新品种佳辐占.其品质基本上达到了部颁一级优质食用米标准,千粒重、长宽比、垩白度都是当前国内优质早籼稻品种中最好的品种之一.产量水平400~450kg/667m2,高产的超过500kg/667 m2.广西、江西、广东等省、区已引种成功.2003~2004年在福建省推广11.4×104hm2,为农民增收2亿多元.该品种的育成,解决了水稻育种中长期存在的大粒不优质,早籼稻难优质,优质不高产,优质不抗病等难题.  相似文献   

12.
2014年天津市共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7项、国家主要科技计划项目521项和国家科学自然基金1015项。天津市承担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主要包含:国家科学自然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天津市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情况主要集中于新药创制、转基因、水污染防治、核高基等4个领域。高校以承担基础性研究项目为主,科研院所则兼顾基础研究与技术应用项目,企业主要承担技术应用项目。  相似文献   

13.
翟志勇 《汉中科技》2012,(6):35-35,32
水稻是勉县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的丰歉关系着当地百姓的粮食安全。近年来,勉县依托水稻高产创建项目,积极开展试验示范,研究和集成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有效解决了农民在水稻种植上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4.
农作物指农业上栽培的各种植物。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工业原料作物、饲料作物,药材作物等。农作物育种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粮食产量的提高及粮食安全。科技查新为科技创新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撑,有助于将有限的科研资金配置到创新的关键技术领域和高水平项目上,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农作物育种科技查新主要涉及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新技术研发推广、新成果转化等领域,基于这些领域科技项目的查新数据,可以反过来研究这些领域的特色和不足,提高科技查新的水平与服务效果,更好的为农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服务。本研究对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查新中心受理完成的农作物育种科技查新项目建立数据库,从年度分布、查新目的、项目来源、委托单位、所属地域、查新结论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甘肃省"十二五"期间在农作物品种选育、技术研发、示范推广等方面的特色优势、成效经验及存在问题,为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宏观决策管理,以及有关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科研导向与创新路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强化科技创新 促进农民增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庆市地处长江中下游,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历史上“高河大米”与芜湖大米齐名。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省首位。水稻是我市的优势产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我市水稻种植格局早中晚稻齐全,籼粳稻并举。然而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市的优质水稻生产的比重不足50%,所推广的水稻品种优质的不高产,高产的不优质,特别是早稻基本上是中、劣质品种,稻米的综合竞争力并不强。两系法杂交稻是继三系杂交稻之后水稻杂种,优势应用史上的又一次革命,是我国又一层国际水平的农业高新科技成果,两系法一经问世,由于共配组自由,新组合在产量、品质、抗性等方面显著优于常规稻和三系杂交稻品种,因而,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九五、十五期间,安庆市农科所不断增强科技投入,强化科技创新,大力培养科技人才,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等著名科研机构及科研院校开展合作,推进产学研结合。不断引进、筛选、选育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加大两系法杂交水稻高产制种技术攻关,大力开展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强化科技创新,选派优秀科技人员入村驻点、送科技下乡,从而促进了我市两系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自一九九七年以来我所在两系杂交水稻方面研究成果汇报如下:一、《...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水稻气候生产潜力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州、云霄、寿宁、龙岩四种县市为例,研究了福建省主要粮食作物水稳的生产潜力,运用光、温、水生产潜力计算法、迈阿密及瓦格尼根法三种计算方法对气候生产潜力进行测算,评定了水稻生产现有投入水平(仅处于中等投入水平),分析了水稻生产态势及增产潜力,并探讨了可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上海市光科技重大专项、纳米重大专项、重点基础项目及企事业项目的支持下,主要在特种光纤理论与技术方面进行研究,在波片光纤、保圆光纤及其实现的大电流光纤传感器方向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是国内唯一用“特种光纤”命名的市级重点实验室.光波与微波结合、光通信器件的研究也已获得国内先进的成果.在激光(偏振)混沌理论和光保密通信技术方面及光纤传感器的研究领域也进行了深入、扎实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被称作"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开辟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新领域。随着我国水稻杂交育种技术的不断成熟,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层出不穷,其产量也仍在提高,这就为我国13亿人口的粮食后备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优质高产杂交粳稻在新品种选育上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要走的路还很长。本文作者从水稻杂交育种角度,阐述了优质高产杂交粳稻的现状,分析杂交粳稻新品种选育存在的问题,引发作者思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近15年国家科技奖获奖项目的水稻领域科技进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管理研究》2015,(4):38-41
整理了近15年水稻领域国家科技奖励成果信息,并对获奖成果的计量特征与技术趋势进行了分析,梳理了在水稻基础研究、育种进展、栽培技术与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科技进展,提出栽培与育种技术结合、提高水稻资源综合利用等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甘肃省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研发水平和规模也大幅提升,呈现科技工作者积极申请和实施科技重大专项的良好局面.甘肃省科技厅秉承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的省部原则以及规范要求,客观地进行了监督、评估工作.根据此次评估实施中的原则、方法、指标等关键要素,进行了经验总结,目的在于为今后甘肃省重大专项以及其他相关项目的评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