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学祥 《自然杂志》2001,23(6):362-363
据 2 0 0 1年 8月 2 3日《长春晚报》报道 ,最近上海天文台经天文观测后预测 ,厄尔尼诺事件将在今年年末发生 .我们在 1999年就预报 2 0 0 0~ 2 0 0 1年将发生厄尔尼诺事件[1 - 3 ] ,并在 2 0 0 1年进一步预测其发生时间在 2 0 0 1年末[4] .  据笔者的计算 ,在春分、秋分和近日点太阳引潮力产生的地球各圈层扁率变大对地球排气排液、液态圈层相对固体圈层的差异旋转、潮汐振荡和地球自转速度季节性变化有显著影响[1 - 5] .  设l为日长 ,c =6 35 6 .75 5km为地球极半径 ,则有dl l=-dc c .对于均匀的固体地球 ,dc =- 2cm ,…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地球自转速率、大气角动量、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年际变化及赤道太平洋海面温度变化与El Ni(?)o事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地球自转速率的年际变化对大气角动量的年际变化及El Ni(?)o事件的孕育有较快的响应,当地球自转的年际变化由快向慢转变,即日长值中的年际变化分量由负极大逐渐增加为正值并持续增加,在约半年或稍多时间后,El Ni(?)o事件将显现出来.依得到的规律和对地球自转速率年际变化的分析,预测约在2001年底将可能出现El Ni(?)o事件,同时结果还表明太阳活动对ElNi(?)o事件的出现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地球自转速率的年际变化与El Niño事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韩延本  李志安  赵娟 《科学通报》2001,46(22):1858-1861
分析了地球自转速率、大气角动量、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年际变化及赤道太平洋海面温度变化与El Ni~↑no事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地球自转速率的年际变化对大气角动量的年际变化及El Ni~↑no事件的孕育有较快的响应,当地球自转的年际变化由快向慢转变,即日长值中的年际变化分量由负极大逐渐增加为正值并持续增加,在约半年或稍多时间后,El Ni~↑no事件将显现出来,依得到的规律和对地球自转速率年际变化的分析,预测约在2001年底将可能出现El Ni~↑no事件,同时结果还表明太阳活动对El Ni~↑no事件的出现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厄尔尼诺事件一直是近几个月来的新闻热点。这一现象,简单说来只是太平洋上层水温的升高,但它造成的影响却是全球性的,lop年下半年出现的气候反常和社会动荡都可归罪于它。有人宣称这次厄尔尼诺是本世纪中最强的一次,它预示会有更大的事件将随同天气变化而发生。那么我们怎  相似文献   

5.
厄尔尼诺与江淮流域旱涝灾害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秉伦  王成兴 《自然杂志》1998,20(5):289-293
厄尔尼诺对旱涝灾害的发生有重要影响,本文在搜集大量旱涝灾害史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旱涝灾害记载进行分级量化处理,详细、系统地探讨了厄尔尼诺与江淮流域旱涝灾害的关系.结果表明:厄尔尼诺对江淮流域旱涝灾害有影响.其中,在厄尔尼诺当年,对江淮流域旱涝灾害影响较小,流域以旱灾为主;在厄尔尼诺次年和反厄尔尼诺年,影响较大,流域明显以涝灾为主,且时有大旱、大涝发生,值得我们注意和重视.根据上述结果,厄尔尼诺现象不失为本地区旱涝预报的一个很好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日长变化观测资料预测El Nino事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大伟 《科学通报》1990,35(16):1244-1244
自1982年底,东太平洋赤道带区域海水异常增暖的一次强El Nino事件发生后,地球自转运动与El Nino现象之间关系的研究逐步受到天文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的重视,并进行了一些有成效的研究工作。然而,这些研究工作似乎还未涉及对El Nino事件的预测方面。由于El Nino事件的发生,将会使全球出现大范围的灾害性气候,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损失。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利用天文观测地球自转的日长变化资料研究预测El Nino事件的可能性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地球自转角速度变化触发地震的初步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建国 《科学通报》1981,26(5):293-293
关于地球自转角速度变化和地震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国内外都有文章评述。在统计两者之间关系时,有用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对变化率与地震频度、应变值、能量值的,也有用地球自转季节性变化与地震频度的,还有用地球自转季节性加速度进行比较的;在认识这两者之间关  相似文献   

8.
张培瑜 《科学通报》1995,40(16):1535-1535
在利用古代天文观测记载从事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研究中,古代天象(如日食、月食和月掩星等)的纪时观测与记录是可用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靠的记录含有极为有价值的地球自转变化信息,特别是来自古代天文学和计时技术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记载.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不仅由于历代皇帝视某些天象与朝代兴衰有关,更由于颁历与占星学的需要,因此对日月食观测极为重视,观测和记载的历史悠久.中国古代的计时技术具有较高的水平,且纪时观测多为历代的专业天文史官所为,因而观测和记载资  相似文献   

9.
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周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时芳 《科学通报》1974,19(2):88-88
地球自转速率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结构、地球内外的引力场、电磁场和地月系的演化都有关系。由于涉及的领域很广,虽然经过一百多年来的研究,地球自转变化的规律和机制,还没有弄清楚。地球自转有长期变化、周年变化和半年变化,这已经得到公认,但其他的周期项,还研究得不多。近年来,利用原子时(AT)与世界时(uT)的比较,找到地球  相似文献   

10.
赵成鹏 《科学通报》1986,31(1):56-56
就目前所知,与地震有关的因素,诸如太阳辐射、地球自转速度、大气环流、干旱和地热变异等,大都可使气温发生变化。因此,研究气温与地震的关系也是有意义的,前人已做了不少工作。我们对云南资料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气温与强震的对应效果也是比较显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