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刚  张磊 《甘孜科技》2004,25(1):29-30
青稞是藏族人民对裸大麦的一种特有称号。在甘孜州颁布于除泸定县外的十七个县,是甘孜州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我州藏族人民的特需食品。全州青稞常年播种面积45万亩,占全州粮食播面的1/3左右。多年来,由于受独特的地理、气候、耕作制度及人文因素的影响,青稞病虫害发生危害较为严重,对青稞生产构成一定的威胁。为保证我州青稞生产的安全,针对全州青稞病虫害的发生现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川西北高原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缘,在我省的西北部,地跨甘孜,阿坝两个藏族自治州,以及凉山彝族自治州和绵阳地区的北部地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总人口160万,是藏、羌、彝等少数民族聚居区。面积24.6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43%,是我省重要的林业和畜牧业生产基  相似文献   

3.
阿坝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幅员面积8.42万平方公里,人口近85万人,是以藏、羌民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党和国家为加快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全面提高国家综合国力,提出了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我州难得的发展机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改变我州农村面貌,提高农牧民生活质量,是加快建设全国藏区进程的现实要求,也是我州"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两者的行为能力和互融程度将成为成败的关键。因此,本文对发挥政府行为的主导作用,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其中,是我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佳途径进行了详尽地阐述。  相似文献   

4.
四川西北部高原地区,主要包括甘孜和阿坝两个藏族自治州,位于东经97°26′~104°27′,北纬27°57′~34°21′之间,面积23万多平方公里,接近英国的面积(24.41万平方公里)。四川省草地面积约2.0亿亩为全省耕地面积的2.0倍。草地主要分布在甘孜和阿坝两个藏族自治州境内,饲养约300万头牦牛和300多万只绵羊,是四川发展草地畜牧业的基地。  相似文献   

5.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和防治各种经济、社会动荡的最后一道防线。马尔康县是一个农村人口占3.31万人,以农业经济为主的藏族聚居县,又是阿坝州政府所在地,抓好耕地质量建设,对于巩固粮食生产能力和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确保藏区农牧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促进藏区社会经济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对马尔康县耕地质量现状的分析,结合当地实际,提出耕地质量建设的对策,若有不妥之处,请老师和专家提出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6.
解放以来,在党和毛主席的亲切领导关怀下,阿坝藏族自治州根本改变了过去“刀耕火种”和“游牧”的落后局面.粮食和畜产都得到飞速发展,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畜产品、林产品及木材、中药材等,支援了国家社会主义建设.阿坝藏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的西北角(东经100°26'——104°27'北纬30°35'——34°19').人口约64万,面积约八万一千多平方公里,是我省仅次于甘孜州的第二大专州和高寒的地区之一,但同时也是发展畜牧业和林业的重要基地.而农业,特别是经济林木、经济作物的发展也大有潜力和希望.州内自然条件复杂,地形多变,水热分配差异悬殊,这些对农林牧业的布局和发展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土鸡又名草鸡、本地鸡,是指在传统农业生产条件下,当地长期饲养的地方品种,多数为肉蛋兼用。分布于阿坝州半农半牧区县的藏羌鸡(本地土鸡),性野而敏捷,喜飞高处牺息,具有独特的外貌特征;觅食性强,肉质细嫩,香味浓郁,抗病力强,耐粗放管理,对恶劣的自然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对肉、蛋的需求以追求风味、野味、回归自然为时尚。土鸡及土鸡蛋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养殖土鸡前景广阔。随着阿坝州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土鸡养殖产业可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既可饱游客口福也可提高阿坝州土鸡的知名度,促进土鸡养殖产业适度规模发展,为农牧民致富开辟新的途径。本文针对阿坝州实际,根据自己长期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土鸡养殖业可行性的发展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阿坝州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莴笋栽培面积逐年扩大。阿坝州利用其特有的气候资源,采用耐热品种和相应的栽培技术在夏季栽培莴笋,供应成都市秋淡蔬菜市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阿坝州也逐步成为成都市主要的秋淡蔬菜生产基地之一。为了提高阿坝州农民的夏季莴笋栽培技术、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笔者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其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牦牛是海拔3000公尺以上高寒草原牧区的特有畜种,主要分布在我国各藏族自治区、州、县,数量在一千万头以上。以四川来说,主要分布在阿坝、甘孜两个藏族自治州及西昌地区的木里藏族自治县等,近年来凉山彝族自治州及西昌地区的高山草原也已引进饲养,扩大利用了天然资源,全川有牦牛一百三十多万头。牦牛是藏族人民经济生活中的主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牧民永久定居问题,实现藏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并努力改善阿坝州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居住环境、提高农牧民收入和幸福指数的现实要求,阿坝州党委政府决定在全州农牧区建设特色鲜明、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配套的一百个特色魅力乡镇、一百个精品旅游村寨和一百个幸福美丽村寨(简称"三百"示范工程①),以及按照一村多点、一村一点或多村一点的形式建立牧民永久居住点(牧民定居工程②),以此来发展特色产业、增加群众收入、奠定农村可持续发展基础。根据实际,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就如何结合两个工程切实加强阿坝州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阿坝州畜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实现了连续23个丰收年。畜牧业已经成为阿坝州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州建设全国藏区第一州的关键时期,更是畜牧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的目标是实现"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安全化、环境生态化"。本文就如何通过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构建我州生态畜牧业,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是马尔康县的主要粮菜兼用作物,又是增产潜力、发展空间大的优势作物。马铃薯营养丰富、用途广,发展潜力大、商品率高,已列为马尔康县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的重点发展产业,以此作为民族地区饮食结构单一、增加粮食产量和蔬菜、提高病区和贫困村寨的收入和生活质量。同时也被列为阿坝州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基地县。在调查分析马尔康县马铃薯生产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马尔康县今后五年马铃薯生产发展的思路,即从扩大良种应用、集成创新配套技术、加大标准化栽培力度、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加工水平及种植技术、扩大市场、完善农技体系、加大科技培训,强化领导、加大政府推动力度等方面入手,促进马尔康县马铃薯产业实现新的跨越。  相似文献   

13.
茂县羌族人民具有饲养畜禽的历史和习惯,又具备发展畜牧业的自然条件2005年,全县农业总收入24145万元,其中,畜牧业收入5515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23%。要使茂县农村经济增长,全县的耕地面积有限度。靠果树;大部分的果树老化,改造果树速度慢,改造后的水果价还是未知数;种植蔬菜价格时好时坏,很不稳定;畜牧业生产是茂县农村经济增长的一大优势产业,尤其是发展具有优势的畜牧业:仔猪生产,是茂县畜牧业的第一大优势,全县每年需要11万余头的仔猪,茂县能繁殖仔猪3万余头,每年约需8万余头的仔猪,每头仔猪的价值为175元,仅购仔猪的经费,每年就是1400万元,我们要把仔猪的产业做大做强,占领茂县仔猪市场阵地,成为阿坝州的仔猪销售窗口。土鸡和土鸡蛋生产,是茂县畜牧业的第二大优势产业,茂县以土门的土鸡名扬阿坝州,土鸡2005年出栏5.9万只,不仅满足了茂县市场的需求,还远销汶川县、马尔康县、松潘县、九寨沟县、黑水县,销售价格比其他肉鸡高4—5元/kg。2005年茂县土鸡销售5.9万只,实现经济收入241万元。可以把土鸡和土鸡蛋的产业做大做强,以独特的禽肉禽蛋产品,来占领茂县和阿坝州的市场阵地。利用退耕还林还草地种植优质牧草,改良干旱河谷的劣质草场,种植优质牧草,大量发展肉牛、肉羊生产;围绕旅游业发展特种养殖;增加茂县农村的经济收入,使茂县农村早日迈向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4.
阿坝州是四川省的地震多发区之一,地震强度大,烈度高,震灾破坏性大,历史上普多次发生中强地震,给国民经济建设,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事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本文根据州内历史,今地震震害资料,对州内地震灾害,次生灾害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减轻震害为害的预防措施。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区处青藏高原东南缘,中国南北地震带中段,是四川省境内地震频率高,强度大的多震区之一,地震灾害破坏大,对山体,地表的破坏尤为严重,特别突出的是州内地震诱发的次生灾害是极强破坏力和严重威胁的自然灾害之一,研究表明我国地震活动已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期,1989年9月22日不金6.6级地震的发生,已揭开了阿坝州地震期活跃期的序幕,阿坝州可能是四川今后地震发生的重要场所之一,阿坝州总面积为8.3万平方千米,其中地震基本烈度在Ⅶ度以上的地区面积近5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州面积的60%,尽管随着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抗御地震灾害的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完善,但不可能完全消除地震灾害与地震损失,特别是目前人们对地震造成的山体,地表等自然环境的破坏还无能为力,而这些破坏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是巨大的,并且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恢复的,笔者在对阿坝州历史地震资料和现今地震震害的总结基础上,着重分析研究地震对山体和地表的破坏特点,寻求减轻这些灾害的方法和途径,并提出防预减轻灾害的防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来稿须知     
<正>《阿坝科技》是由阿坝州科技局主办,涵学术交流、科技成果与先进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推介于一体的、州内最具权威的实用性、综合性内部交流期刊,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收录,成为《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网络出版期刊。为更好的服务于州委州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建设"生态阿坝、富强阿坝、魅力阿坝、和谐阿坝",服务于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于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我们立足州内,面向省  相似文献   

16.
来稿须知     
<正>《阿坝科技》是由阿坝州科技局主办,涵学术交流、科技成果与先进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推介于一体的、州内最具权威的实用性、综合性内部交流期刊,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收录,成为《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网络出版期刊。为更好的服务于州委州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建设"生态阿坝、富强阿坝、魅力阿坝、和谐阿坝",服务于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于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我们立足州内,面向省内外办刊,热忱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17.
大理州杂交玉米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玉米制种是目前为大田玉米生产提供种子的唯一途径。经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州已形成了一定的制种规模,常年制种面积在3万亩以上,2006年达43253亩,主要分布于宾川、弥渡、祥云、巍山、洱源、大理和漾濞等县(市)。杂交玉米制种为当地农户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我州已形成了一套对提高玉米制种质量、增加玉米制种产量行之有效的技术。种子管理体制改革以后,州、县种子管理站已退出种子生产经营.我州种子生产经营由民营种子企业承担,总结我州的杂交玉米制种技术,对促进全州杂交玉米种子生产,提高种子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藏族民间文化是藏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创造和积累并延续继承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是藏族历史渊源、生活习惯、风俗观念、宗教信仰、语言文学、文学艺术、生产技术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特征的总称,是民族个性特征的重要表现,积淀了藏族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因素。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保持藏族民间文化特色和多样性的保障。“道”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遮部县旺藏、尼傲一带盛行的一种藏族传统节日,意即欢庆。主要是为祭祀神灵、欢庚丰收而过的节日。  相似文献   

19.
来稿须知     
正《阿坝科技》是由阿坝州科技和知识产权局主办,涵学术交流、科技成果与先进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推介于一体的州内最具权威的实用性、综合性内部交流期刊,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收录,成为《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网络出版期刊。为更好的服务于州委州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建设"生态阿坝、富强阿坝、魅力阿坝、和谐阿坝",服务于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于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我们立足州内,面向省内外办刊,热忱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20.
来稿须知     
<正>《阿坝科技》是由阿坝州科技和知识产权局主办,涵学术交流、科技成果与先进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推介于一体的、州内最具权威的实用性、综合性内部交流期刊,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收录,成为《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网络出版期刊。为更好的服务于州委州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建设"生态阿坝、富强阿坝、魅力阿坝、和谐阿坝",服务于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于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我们立足州内,面向省内外办刊,热忱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