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以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计量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及特征,并结合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对其3个发展模式作了简要说明;在分析比较现有的计量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目前较为合理的计量模式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为主,辅之以历史成本的混合计量模式.  相似文献   

2.
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是一种预期交易。衍生金融工具通过价格波动获益或受损,在会计上,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要同传统的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加以区别,对衍生金融工具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应按“实际转移”原则,在合约签订且风险和报酬已实质转换的情况下予以确认,对衍生金融工具损益的确认应趋向于计入当期损益。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应采取“公色价值”进行计量。  相似文献   

3.
从衍生金融工具的起源及概念入手,对会计的确认、计量、收益报告以及信息披露方面展开讨论,提出新形势下我国开展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金融工具按发展顺序分类可分为基本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而衍生金融工具相对于基本金融工具而言要复杂得多。因此,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要求现行会计计量基础势必进行创新,公允价值势必成为未来衍生金融工具计量模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中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衍生金融工具的重要性,分析了中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现状,提出了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利率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是不断进行金融创新的结果,而其自身所具有的高风险性、高收益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在我国开展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研究必然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开展利率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研究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和完善我国利率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理论体系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7.
衍生金融工具在表内确认不仅与传统的会计确认理论相背,而且也会面临难以找到合的计量属性的问题,甚至还会误导一些投资者.在我国目前这种资本市场还不是很成熟的情况下,在表内确认衍生金融工具就更显得不合理.在表外披露衍生金融工具完全可以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信息需求,目前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宜在表外披露,而不宜在表内确认.  相似文献   

8.
衍生金融工具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带来了巨大冲击,加强这方面的理论探讨以指导其实践己是大势所趋。如何恰当的确认、计量及揭示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和收益己成为当前会计理论界亟待解决的难题,而其计量问题又是解决好所有问题的关键。因此,本文拟从研究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和特征入手,对其会计计量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计量和确认》。与现行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比较,我国新的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体系对传统会计中的会计原则、会计计价基础、会计报告以及会计要素等都有了极大的突破,在很多方面与国际惯例趋同。但是,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有以上突破的同时也存在运用上的复杂性。本文主要就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突破及其在运用过程中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衍生金融工具风险进行分析,指出衍生金融工具的迅速发展可能使企业隐含着巨大的风险,会计应承担起自身的职责,该通过一系列的会计方法来规避衍生金融工具风险,并对我国制定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准则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企业会计准则第2 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 3号——金融资产转移》对金融资产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使国内企业(包括银行业)在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使国内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更加适应国际化发展需求,为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奠定了基础,本文就金融资产会计实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公允价值一直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会计计量属性,我国在运用公允价值方面也是一波三折。新会计准则在《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17个具体准则中引用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公允价值的应用、计量成为此次准则修改中的一大亮点。本文就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月1日起,我国在上市公司中实施新的企业会计则。本文通过理论的剖析与案例的讲解,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与《企业会计制度》中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等三种投资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4.
贾素英 《科技信息》2009,(23):I0367-I0367
本文主要论述存货准则、资产减值准则、债务重组准则、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等新准则对会计利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徐玉生 《中国西部科技》2004,(18):122-123,119
本文参考国内外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研究成果,结合股指期货交易的自身特点,从股指期货的确认、计量和信息披露三方面入手,对股指期货的会计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股指期货会计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参考国内外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研究成果,结合股指期货交易的自身特点,从股指期货的确认、计量和信息披露三方面入手,对股指期货的会计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随着金融市场的全球化。金融工具不断创新。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产生重大影响。加强金融衍生工具的监管。真实披露会计信息。在新经济时代越发重要。与此同时。传统财务会计理论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在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方面都面临改革问题。我国会计也面临金融衍生工具的考验。需要在会计准则制订、会计理论创新和会计人员素质提高等方面采取新举措。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衍生金融工具和公允价值的概念及特征,阐述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的意义,针对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金融工具相关准则的规定进行分析,探讨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重分类、货款核算改变、债券投资核算、衍生金融工具表内核算和金融资产减值等带来的影响,并提出金融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的对策:对管理层和财务、会计人员进行培训,修订评估准则,调整原有核算系统,建立风险控制系统,调整信息系统,积极开展同业交流。  相似文献   

20.
新会计准则保持了"中国特色",它表现在关联方交易及其交易的披露、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处理、部分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上。其显著点有六个:基本准则内容的新颖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等具体准则中适当地引入;资产减值的不可转回性;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的隐形风险显形化;报告准则严谨性;《生物资产》、《石油天然气开采》这些特殊领域的规范体系等。本文就我国新会计准则规定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而引发的新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