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朝鲜汉文学家柳梦寅在散文理论和创作上受到柳宗元的影响,其《送韩山郡守李子信序》与柳宗元的《送薛存义序》有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即都是贬谪期间借赠别来讨论官民关系,表达自己的民本思想;都运用了比喻、对比手法力图表达得形象、明白。但艺术风格上又有显著不同,前者详尽、直率,后者简洁、委婉,前者在感情和气势上略胜一筹,后者在结构安排上稍显优势。  相似文献   

2.
韩愈所作《送董邵南序》,历来为后人交口称誉,但其主旨却众说纷纭。或以为是韩愈对董邵南的挽留,或以为是韩愈对藩镇的深讥,或以为是韩愈对天子的婉讽。种种诠释都显示出批评家们对“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手段的娴熟运用。不过,对作者意图的过分迷恋和反复挖掘,往往难于避免过度诠释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滕王阁序》原本题作《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然而其篇名在后来长时间的流传过程中屡有更改。在历代的不同传本中,此文章的题目往往有所歧异。本文对《滕王阁序》行世之后所形成的各种不同的题目进行了搜集整理,并在综述《滕王阁序》同文异名情况的基础上,进而辨析这篇名文的文体性质,以期能更好地领会其思想内容,把握其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4.
清代前期钱谦益的《钱注杜诗》和浦起龙的《读杜心解》运用传统阐释观念对杜诗进行阐释。前者力图考辨史实,批驳旧注,后者力图阐发杜甫的"蔼然忠厚之本心";前者侧重"知人论世",后者侧重"以意逆志"。两者各有特色而又互补,共同丰富和发展了杜诗学。  相似文献   

5.
《滕王阁序》即《秋日登洪府腾王阁饯别序》。这篇赠序是初唐四杰之一、才华横溢的青年诗人及骈文能手王勃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作者以骈文的形式描写了滕王阁的雄伟体势及阁中宴会的盛况和阁外斑多姿的秋景;借以抒发自己奔放起伏的情思,给骈体文注进了新的血液。千百年来,这篇骈文象一朵开不败的奇葩,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被誉为名篇。 《腾王阁序》(下简称“序文)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除了它丰富的内容外,高超的艺术也是它使读者为之倾倒的重要原因。本文试图从语言的角度,分析该文在表达上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运思、表述、结构、藻饰等方面对王勃《藤王阁序》进行分析,认为该序有如下几个艺术特色:在运思上,它形散而神不散;在表述上,它写景灵活而多变;在结构上,它谨严之中有波澜;在藻饰上,它讲究对仗和用典,注重词语的锤炼。唯其如此,该序得以成为千古传诵的骈体名作。  相似文献   

7.
《玩偶之家》和《伤逝》产生于不同的国度和历史背景之下,但二者却有一脉相承的内容:都反映了妇女解放这个社会问题。所不同的是:前者反映了妇女个性意识的初步觉醒,后者则表现了妇女在争得自由的婚姻以后,在经济上无自主权,仍未摆脱悲剧命运。从这点看:前者提出的问题正是后者探索的问题。从而表明:妇女只有取得经济自主权,才能获得真正的解放。  相似文献   

8.
在红学史上,王国维和俞平伯都有杰出的贡献,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和俞平伯的《红楼梦辨》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红楼梦评论》和《红楼梦辨》二者的承继关系尤为明显,前者对后者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而后者不仅对前者有所继承,也有重要发展,因此可以说,新红学的产生与王国维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9.
《商周艺术》序●蒋廷瑜/著中华民族号称“炎黄子孙”,中国三古文明号称“华夏文明”,中国与古埃及、两河流域、爱琴海地区又合称世界四大古文明的摇篮。尤其是中国文明,其历史悠久而连绵至今,举世独一无二,炎黄子孙都引以为自豪。中华民族及其文化傲立于世界文化与...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运思、表述、结构、藻饰等方面对王勃《滕王阁序》进行分析,认为该序有如下几个艺术特色:在运思上,它形散而神不散;在表述上,它写景灵活而多变;在结构上,它谨严之中有波澜,在藻饰上,它讲究对仗和用典,注重词语的锤炼,唯其如此,该序得以成为千古传诵的骈体名作。  相似文献   

11.
韩愈作为一代英才,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他以他的胆识和品格,以强烈的主体精神,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积极实践。他的自觉精神在士人心中成为楷模,从宋代士人学韩之主体精神并进一步发展,构建宋代士人独特的士人价值心态可以看出,韩愈对宋代士人的影响无疑是深刻的、巨大的。宋代士人心态中具有帝师意识的继续张扬、以道自任精神的复活、人格理想的重塑、改革精神与会通化成等特征,这些无不受到韩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有关韩愈的研究在近30年来是学界的一个热点,在韩集版本、韩愈家世生平、韩愈诗歌散文及文学理论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实绩;而小说、戏曲、宝卷、道情以及民间故事等俗文学中的韩愈形象却是韩愈研究中被忽略了的重要对象。俗文学中的韩愈形象承载着历史文化名人韩愈对后世产生影响的重要信息,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完整的、独立的文学形象,值得“韩学”及文学研究者深入挖掘和认真研讨。  相似文献   

13.
《新语》是帝制时代到来后的第一部中国传统政治学著作,是"封建"时代向"帝制"时代政治学过渡期间的代表性政治理论体系。《新语》的历史思维、整体性思维、观象思维、经学思维模式,成为其后贾谊、董仲舒等汉代政治理论家建构政治理论体系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4.
北宋时期的熙宁变法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次重要的政治革新运动。王安石作为熙宁变法的领导者和实践着,针对北宋积贫积弱的社会局面,提出了诸多革新措施,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他继承了先贤孟子“民贵君轻”思想,提出了“国以民为本”、“均财无贫”、“教以孝友”等观点,充分体现了王安石变法革新的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15.
韩愈等倡导的古文运动取得重大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韩愈确立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创作理论。而且他躬身实践,创作了一大批具有典范性的古文作品。他的创作和理论在其作品中得以统一。文章从韩愈的《答刘正夫书》探究他的文学思想与创作。  相似文献   

16.
王莽篡汉后,依照儒家理想主义的治国方针,推行了一系列的改制措施。非但没有挽大厦之将倾,反而带来了社会的剧烈动荡,引起社会各阶层的不满和反抗。在此情形下,社会各阶层寄希望于刘汉王朝的重建,而人心思汉的社会舆论,一时也成为社会各阶层的共同选择,最终促成东汉王朝的建立。思汉的社会舆论不是简单地对刘汉王朝的怀念,而是在更高层次上对汉政的理性回归,汉政的统治模式的定型和确立,也为后世王朝所遵循。  相似文献   

17.
陈子昂向来被视为唐诗风气转变的关键人物。这一结论的由来,主要凭据是陈子昂在《修竹篇序》中呼唤诗歌革新的言语。然而通过细读《修竹篇序》,并考察陈子昂生平为人,却能发现陈子昂引领唐朝诗歌理论革新的定论值得商榷。其真实情况是《修竹篇序》对于齐梁诗歌的批判有失偏颇,而陈子昂只是口号式地提出“风骨”、“兴寄”,相关诗学理论的总结和提升有赖他人创作实践的弥补与总结,由此成为盛唐诗歌努力追求的精神方向。  相似文献   

18.
西汉梁国作为强大的诸侯国,其政治、经济和文化在汉代颇具特色。芒砀山泽是汉兴圣地,梁国政治地位显赫;梁国地理条件优越,是西汉经济重心地区;梁文化是汉文化的一个缩影,梁国文学、经学、艺术对汉代及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9.
俞平伯的词史观主要集中反映在《〈唐宋词选〉前言》一文中,他认为词发端于民间,是诗进化的结果;词有两条发展道路,分别是以《花间》为代表的“获深”和以苏、辛为代表的“广深”,后者更接近词的本色,为词之正宗。他接受并扩充了黄侃、胡适及王国维的词史观,同时在俞樾、俞陛云的影响下幔取了传统词学理论的精华。他的三本词体鉴赏专著是其词史观的重要实证和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