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从全球创新竞争趋势来看,越来越向集群化、网络化和协同化方向发展。新的创新发展趋势下,国家科技创新布局也由点上突破向区域联动创新转向,国务院先后批复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江苏沿海、辽宁沿海经济带、海峡西岸经济区等系列联动发展区域,形成了区域创新发展的大格局。从区域发展的视角来看,区域产业协作正在经历产业转移到产业分工合作,再到产业协同创新的深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以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开发为例,提出产业结构与人才的关系模型,分析产业技术结构对人才结构的影响、产业链与人才开发,产业融合趋势与开发人才。构建基于产业结构的人才开发模型。认为北部湾经济区近期应该以选择跟进战略—WO战略为主,人才的发掘、培养、使用紧紧围绕区域产业的状况和调整对人才的需求来进行。中长期以选择联动战略—SO战略为主,坚持人才资源开发与产业的布局调整相协调,把人才结构调整作为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北部湾经济区与广西高职教育密不可分。该文对广西高职教育与北部湾经济区的现状及联动关系进行分析,并对如何改进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广西境内由南宁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组成的桂南经济区是广西乃至北部湾区域的核心经济区和最有竞争力的城市群,为适应大西南区域联动发展以及我国与东南亚经贸合作日益加强的发展趋势,今后本区城市群规模和辖区势必进行重新调整,并极有可能形成以大南宁都市圈为中心的环北部湾新兴经济增长极. 以上述四城市为例,探讨与城市空间形态变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可行的区域综合生态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5.
2009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进入快速建设与发展阶段,其中产业集群的发展成为理论和实践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依据产业集群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并通过SWOT分析得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在于自然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工业产业发展较快,劣势在于产业集群层次较低、企业分布零散,产业链条较短等,面临着承接产业转移、加速区域城市化发展进程的机遇以及外部竞争压力大等挑战,并据此提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加强区域合作、发展区域经济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而"泛珠三角"地区是我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经济区之一,为了推动其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加强地区间的协作、协调与联动.  相似文献   

7.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导产业空间布局的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导产业是区域发展的主要支柱,是体现区域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产业集群是促进区域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方式。在充分借鉴产业集群理论及分析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形成产业集群的内在机理以及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等优势,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和生态旅游业三大主导产业的空间布局构想。以期能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其综合竞争力,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庚 《科技信息》2011,(14):7-8
区域品牌文化依赖区域的产业集群和品牌战略实施。本文以北部湾经济区打造区域品牌文化为例,确立了建设区域品牌的框架,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实施区域品牌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桂东经济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是区域产业转移的一种客观经济现象,对它的研究有利用把握转移区和承接区的经济规律,合理制定桂东经济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政策。本文阐释了产业转移的内在机制,分析了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必要性和桂东经济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因素,针对桂东经济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提出了五点政策建议: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承接产业转移与发展特色产业相结合;营造承接环境、打造产业转移基地,推进承接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强化技能培训、提供高素质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0.
边海陆联动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广西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具备边海陆联动发展的基础,可通过明确主导产业,构建合理的空间结构,强化相关措施并举的机制,先行先试,带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乃至广西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产业转移已成为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山西综改区的获批,又为太原市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为了明确太原市产业转移对接的重点,提出产业梯度系数这一量化指标,通过对各行业产业梯度系数的计算分析,找出了太原市的优势产业,最后基于产业梯度系数对太原市承接产业转移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确定地区中心的影响范围是城镇体系规划、城市经济区划的一项基础工作.依据空间相互作用理论,运用断裂点模型,分析确定了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辐射影响范围,划分了东湖开发区辐射的核心区、紧密区、半紧密区以及边缘区4个圈层,充分体现出江夏区是主要受辐射地区,具有优越的地理和经济区位.最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开发区的辐射效应,主要体现在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变化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依据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内涵和层次分析法原理,构建了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工业产业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实证研究表明:海峡西岸经济区竞争优势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竞争优势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轻型化特征,产业结构优化步伐还要进一步加大;区域重点扶持产业优势并不明显,产业重点扶持力度要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竞争力偏弱,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相似文献   

14.
运用基尼系数产业构成及其变化的产业效应分解方法,对淮海经济区20个地级市经济差异的演化过程进行产业分解.结果发现,1996~2012年,该区地级市经济总差异经历了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变化过程,总体上呈现扩大态势.从基尼系数的产业构成来看,主要是由于第二产业增加值份额过高,且相对集中分布所致;从基尼系数变化的产业效应分解来看,引起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产业的集中效应与结构效应,且集中效应大于结构效应,而综合效应较小.随着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第三产业对区域差异变化影响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15.
高新区的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是巨大的,而高新区创新能力的培育对于高新区的持续发展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对当前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及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分析,基于高新区的构成要素特点,构建了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武汉东湖高新区的发展状况,对其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海峡西岸经济区毗邻台湾与东南亚的前沿,具有天然的文化区位优势,理应成为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然而,当前海西文化创意产业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就大环境而言,当前文化创意产业理论具有先天不足,在某些领域被当成了一种玄幻的概念,其副作用亦已显现;就区域特性而言,缺乏产业链基础、高端创意人才、“Higll”氛围与青年新锐群体,等等。当然,随着经济转型的加快,传统的文化相关产业将迎来宝贵的发展契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域发展机遇也已凸显。  相似文献   

17.
西部大开发和北部湾经济区战略的实施,为广西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良机。为了实现广西经济的发展,我们首先要选择和培育适合广西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本文基于产业竞争力和产业发展潜力两个方面,运用区位商和因子分析的方法,定量实证分析了广西38个行业部门,将其划分为三类,即"双强"、"双弱"、"一强一弱",并在文章的最后指出了适合广西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8.
郭露  刘运  戴志敏 《江西科学》2014,(3):373-379
高科技园区的发展在创新发展高科技和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以江西三大高科技园区—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新余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例,运用钻石模型和SWOT方法分析其竞争力,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市域为基本研究单元,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2007年以来海峡西岸经济区市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化特点及成因机制.结果表明:海峡西岸经济区市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经济发展趋同现象明显且逐渐加强,市域经济发展差异不断缩小;市域经济发展在空间分布上呈现较为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福州、厦门、泉州等设区市一直处于核心区,汕头、梅州、揭阳、潮州、赣州、抚州、上饶等设区市一直处于边缘区;行政隶属关系、地理区位、经济基础、市场化程度及城镇化水平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市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