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胡适在美国留学期间,曾经表示要成为基督教徒,但很快改变自己的想法,不仅坚定少年时代形成的无神论观点,而且对有神论作了系统批判。不过,他始终对基督教保持一种研究的态度,一直欣赏基督教经典启发性的知识,胡适能够接纳基督教的思想,与他从小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老子的宽容思想影响有关,而他改变对基督教的看法,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有实用主义的引导,归结为两点: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论和树立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了解以基督教为核心的西方社会文化知识,就不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英语语言。本文在对马飞龙教授创立的变异教学理论中所蕴含的教学理念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和总结了这种科学的教学理念对于基督教文化教学实践的启示与指导意义,以期帮助英语学习者有效地克服对基督教文化知识的理解难题,构建更加全面的英语语言及文化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3.
我们习惯于把从公元5世纪末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之前的一千年时间称为欧洲中世纪。这是一个神学大一统的时代,基督教不仅是欧洲社会统一的意识形态和统一的政治领导力量,而且也是统一的知识体系。科学的命运不仅要取决于基督教会对它的评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对基督教与科学之间关系的探讨持久不衰.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基督教文化与科学是对立的.本论文在肯定基督教文化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确阻碍科技发展的前提下,从当今意义危机和价值迷失日益严重的境遇下出发,指出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与科学关系重新审视的必要性.后经史实分析打破了把基督教文化与科学的关系断言为一部冲突史的传统观念,证明了两者之间是一种并存互补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论近代自然哲学的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欧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家起初将哲学混同于神学,力图以哲学确证基督教教义和信仰,并由此提出了一系列根本性的哲学问题。随着对这些问题的探讨,逐步将理性从宗教信仰转向自然,促使哲学同神学分离。分离出来的哲学经基督教神学的重铸,获得了起初被融入神学时所缺乏的经验内容和方法,形成自然哲学,为近代科学的产生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母体。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青年会兴起于19世纪中叶的英国,成立后不久即传入中国.中国基督教青年会本着基督精神,提倡德、智、体、群四育,培养了一大批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男女青年.中国基督教青年会致力于宣传宗教文化,将西方科学文化知识引入中国,为社会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应予以客观的评价.北京基督教青年会和女青年会非常重视社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关心社会文化生活,热心于公益事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社会和人们的现实生活中仍然起着一定的作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在知识经济中,一个国家的科学系统具有更高的地位。科学系统的核心是公共研究实验室和高等院校,更广泛地说,它还包括政府的科技部和研究委员会、一些事业单位和其他私人实体以及支持性基础设施。在知识经济中,科学系统发挥着知识的生产、传授和转移等三大关键功能。尽管在知识经济中科学系统的地位已经提高,但经合组织成员国的科学系统现在处在一个转变时期。知识生产科学系统向来被视为新知识的主要生产者。这些新知识通称为“科学”,主要由大学和政府实验室来生产,而且向来与更具应用或商用性的研究所产生的知识区别开来。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8.
近代科学革命包括近代天文学革命、天体演化论、生物进化论和近代实验科学等一系列自然科学理论的创立。它极大地冲击了基督教神学,动摇了其在思想界的支配地位,因而被称为人类步入新时代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9.
以最具有东方文化思想特色之一的<道德经>和最具有西方文化思想特色之一的<基督教教义文本>做比较和参照分析.指出两种文化思想在某种层面上存着相互的接纳性、吻合性.这将有助于英语学习者运用语言文化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交际能力、文化意识和鉴赏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0.
作为近代知识和西方文化载体的基督教大学在中国出现后就开始了本土化历程。基督教大学在中国的本土化表现在校园文化、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学校管理、服务对象等方面。中国基督教大学本土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国民族主义的兴起,中国社会的客观需要,基督教教会内部的变化以及办学经费的需要。中国基督教大学本土化促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了中国近代化人才的培养,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这种本土化体现了外部嵌入和内部培育之间复杂的双向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麦克白》与《圣经》之间存在知识、意象、观念三个范畴的明显联系。在这些联系中莎士比亚突出反映了麦克白的罪性、罪罚、罪灾以及由此遭受的种种内心痛苦和外部灾难。麦克白的悲剧首先是具有《圣经》基督教生命体验的人的悲剧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现代国际关系中的中西精神。现代西方文明是以资本主义精神和基督教神学文化精神为社会基本价值取向建立起来的,美国社会是这两种精神融合在一起的典型产物,美国可以说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核心代表国家。资本主义精神的核心就是谋取利润和维护个人利益,具有强烈的利己性。而基督教文化精神的核心是“拯救世界”的问题,即基督教的普世性。在一些西方人眼里,凡是非基督教文化以外的文明都不是“文明”的,需要改造,所以,丛林法则的运用成了首选。“上帝选民”般的“文化优越”和“普世情结”成了一些西方人的普遍心态。中华文明中的“和谐”和“包容”的精神是以人为主要根基的人文精神,在倡导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和多样性的当今世界弥足珍贵,为人类和平友好相处,为各种文明相互借鉴、学习,共同发展提供了原则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高光明 《科技信息》2012,(36):64-65
基督教音乐对促进基督教文化的传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温州基督教音乐的现状,对温州基督教音乐的诗歌曲目、传唱形式、音乐特点和音乐创作等方面进行了客观的研究和阐述,并对此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理性与训诫是西方法治传统的思想渊源。这一传统来自古希腊的科学理性、基督教的兴起、古罗马的自然法的观念,来自中世纪的宗教统治,来自近代的理性复兴和训诫的内化,直到确立起了现代的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15.
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精神支柱。它传入中国数百年来,对中国文化和中国语言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基督教传入中国的途径以及基督教专有名词的汉译方法及其运用,论证了基督教对中国文化和语言所产生的历史和现时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电子学科是一门实用性的科学,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有用性,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的价值,能够用所学电子知识解释和解决一些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才是有意义的学习。教师的重要性表现在哪里?表现在他是课堂教学的导游图,是课堂教学的眼睛,是反映教学内容的镜子。  相似文献   

17.
胡智学  张晴  孟荣荣 《科技资讯》2011,(33):119-119
玉米朊无毒、可食、具有成膜性、粘接性等功能,可用作食品的保鲜膜,药片包衣等。本文以玉米醇溶蛋白的工艺技术和应用为主线,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发展学生探究未知科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圣经》的几部福音中对耶稣基督的记载,可以清楚看出耶稣基督第一个以全新的、反时俗的姿态对待妇女,赐予她们以自由与尊严。以耶稣基督为核心的基督教及其教义对基督教国家和地区妇女生活产生了革命性影响。由于耶稣的出现及基督教的传播,基督教国家和地区妇女尤其是受基督教影响最深的西方国家妇女得以享有空前的自由与尊严。  相似文献   

19.
盎格鲁-撒克逊时期,基督教成为影响日耳曼王权发展的重要因素。基督教加强了王权的神圣性,使王权统治合法化,并鼓励国王颁布法律,扩大法律管辖权。另外,基督教还是促进英格兰统一的重要因素。不过,基督教加强王权的同时,也潜在着对王权的制约因素,再强大的王权也处在上帝权威之下。  相似文献   

20.
三十年来大陆地区中国基督教区域史已不再是边缘化的历史,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相关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基督教区域史研究的内容也丰富多样,不仅仅局限于对基督教在各地区传播历史简单地探讨,对基督教在各地区的活动也有所研究,涉及到区域基督教教育、医疗、出版、慈善等事业。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三十年来大陆近代基督教区域史研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