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兔的三种传染病防治体会朱秀珍广州中医学院实验动物服务部通过对广东省内各主要兔场的调查,发现兔瘟、兔A型魏氏梭菌病,波氏杆菌病是广东省内对兔危害最大、最常见的三种传染病并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出对此三种传染病有效的防治方法。兔瘟的发生季节多在每年10月到下...  相似文献   

2.
“兔瘟”是近年来在我国广泛流行的一种高度致死性的急性传染病,给养兔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探求家兔对“兔瘟”的特异免疫机理,笔者应用常规酸性非特异性醋酶(ANAE)染色法分别对临床健康、“兔瘟”免疫和患“兔瘟”死亡的成年家兔蚓突免疫细胞进行了对比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健康家兔:选取体重2000—3000克的青紫兰家兔,经“兔瘟”HI测定阴性,隔离饲养观察5天,确认临床健康的10只。 2、免疫家兔:用本校研制的10%“兔瘟”组织脏器灭活疫苗免疫19~21天,经“兔  相似文献   

3.
报告了自1986年3月以来对“兔瘟”病疫苗的研制与应用效果。并通过若干项与本疫苗有关内容的试验研究,系统了该疫苗的制备与检验程序和使用方法。两年来经区域性试验,示范和较大面积推广应用,表明已研制的100余万头份疫苗具有安全可靠,免疫原性良好,无明显付作用和免疫保护卒高等特点,有效地控制了“兔瘟”在定期免疫接种地区的流行,产生了明显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正> 兔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又称兔病毒性出血热、家兔出血性肺炎等。这是兔的一种新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发病急、传染性强,病死率高达90%以上,不仅严重危害皮、毛、肉用家兔,而且对实验用家兔的危害也很大,据悉,近一、二年来,仅北京地区的实验家兔繁育场就有多起兔瘟疫情发生。本病只在家兔中爆发,被感染兔大多数在二月龄以上,对各种兔都具有几乎相同的易感性。四季皆能流行蔓延,一般以春、秋冬三季发病率高,夏季发病率较低。传递通  相似文献   

5.
用 ELISA 法检查了67只普通兔,无菌兔的仙台病毒、轮状病毒和兔瘟病毒的抗体,表明这三个病毒普遍流行于普通兔群(阳性率84.3—93.5%),而不存在于无菌兔中,文中还讨论了无菌兔的病毒监测问题和兔痘病毒抗体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兔瘟和波氏杆菌病都是家兔的重要传染病,浙江省农科院曾研制成“兔瘟灭活疫苗”和“波氏杆菌病菌苗”,这两种疫苗虽  相似文献   

7.
兔饲料中毒病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兔饲料中毒病例报告邓华,伍炎成广东省生物药厂1992年9月26日至10月17日,我厂实验动物自繁自养兔群因饲喂含有有毒草粉的饲料导致兔群全部中毒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万元之多,损失种兔55只,后备兔及中兔100只,乳兔50只。现报告如下:一、发病情况1...  相似文献   

8.
兔瘟的防治     
兔瘟病是由兔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高度接触性,毁灭性严重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对养兔业危害较严重,如发生常引起大批死亡,今介绍此病,使养兔户对此病有些了解,以便我区日渐兴起的养兔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兔杯状病毒病的背景资料 :兔杯状病毒病 (RabbitCalicivirusDisease ,RCD) ,也称作兔病毒性出血症。自 1 984年在中国首次报道以来 ,目前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许多国家已成为地方性的流行病。在西半球的一些国家 ,如古巴1 993年发生此病并形成地方性流行。在玻利维亚也怀疑有本病的存在。墨西哥 1 988年爆发流行本病 ,到 1 992年 ,本病才得以根除。 1 995年 ,在南澳大利亚 ,由于实验室的意外事故 ,使病毒传到外界 ,在 8周的时间内 ,造成 1 0 0 0万只兔发病死亡。从目前看 ,只有Oryctolagus属的兔对…  相似文献   

10.
探讨家兔注射兔瘟疫苗后对细菌内毒素发热灵敏度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家兔注射兔疫苗后对细菌内毒素发热灵敏度未见明显影响。但家兔注射免疫瘟疫苗后有一升温过程,可持续5天,无合格证的家兔,对细菌内毒素发热的灵敏度个体差异很大,可影响药品热原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小鹅瘟(Gosling Plague)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雏鹅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对养鹅业威胁极大。本病在广州、湖北一带流行,凉山州迄今尚未见有本病的诊断与防制报导。1984年3月至4月,驻凉山某部副业组所养雏鹅暴发了一种急性传染病,经初步诊断为小鹅瘟。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四川德阳地区某养殖场的发病种鸭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病理剖检。病原分离及聚合酶链式反应确诊该养殖场鸭群暴发鸭瘟:并针对其场地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防疫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以TBA比色测定了兔瘟血清、肝、肾及肺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LPO)的浓度。结果表明兔瘟病毒可明显(P<0.01)增加家兔肝、肾及肺脏组织中LPO的水平。对照组与实验组LPO的平均水平分别为:肝110.27与521.54n mol(MDA)/g;肾111.47与199.51n mol(MDA)/g;肺82.96与148.00n mol(MDA)/g。家兔血清中LPO的水平在攻毒前后没有明显改变,分别为5.01n mol(MDA)/ml和5.30n mol(MDA)/ml。关键词:脂质过氧化物,兔瘟。  相似文献   

14.
在一个商品性无特异病原兔场发生了一次腹泻病的流行,特点是突然爆发、迅速传播、在乳兔中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病兔迅速脱水,多数在腹泻爆发的两天内死亡。这些兔中八只做了尸体剖检,五只小肠绒毛变钝并融合,绒毛状肠细胞减少。从四只兔分离出轮状病毒,五只发病窝的幸存者对轮状病毒有坚强的抗体应答。  相似文献   

15.
在红血球凝集抑制试验中,通过对受检兔血清的预处理。去除非特异性抑制和凝集物质,可准确地挑选“兔瘟”敏感兔;用终末稀释法通过兔体纯化出“兔瘟”毒力和繁殖力强的病毒株,纯化毒种较原毒种的血凝素效价提高8—22倍。对敏感兔的致死力提高562—5623倍;含毒病料研磨后。经1/2000甲醛36小时灭活后,除可通过无菌检验外,灭活前后可基本维持“HA”滴度不变,而常规用4/1000甲醛灭活后较灭活前HA滴度下降4—8倍;用纯化毒种10~(-4) 2毫升接种敏感兔致死的病料,以1/2000甲醛灭活按1:99稀释制备的。“百倍改良苗”较按1:9稀释的“常规苗”保护力提高5—15倍保存期可达14个月。免疫期可达6—12个月(生产9批360万只份“百倍改良苗”经现场应用。安全性和免疫性俱佳),取得了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养兔业中,时常遭遇到兔瘟,使动物大量死亡,我校养兔塲死亡率曾达65%,其中兔球虫病占主要因素,猶以断乳期的幼兔为甚。兔球虫病可分肝型与肠型二种,常混合出现,主要由七种球虫寄生于胆管及肠道之上皮细胞内所致。由于寄生虫的侵袭,引起上皮细胞大量坏死,又由于腐败细菌的作用,于是大量毒素被动物所吸收,以致引起死  相似文献   

17.
该调查于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采集山东省青岛地区880份疑似病兔的结痂和皮屑,用沙堡弱培养基培养,镜检其菌丝特点,并收集兔群的相关流行病学资料,最后对这一地区兔皮肤真菌病的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确诊兔皮肤真菌病病例为162例(18.4%),其中须毛癣菌73例(45.1%),犬小孢子菌56例(34.6%),石膏样小孢子菌31例(19.1%);兔群在0-3月龄时最易感染该病,感染率高达14.3%,夏季为本病的高发季节(3.0%).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逐渐讲究,普遍要求高蛋白、低脂肪的肉类,而兔肉正好能满足这一要求。另外,兔毛又是高档纺织品的原料。因此兔肉和兔毛在国际和国内市场都是畅销的畜产品。几年来,我国的养兔业得到重视和发展。然而,一种新的兔病正严重威胁着养兔业,这就是兔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该病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的毁灭性的传染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特效药治疗,所以在经济上能造成很大的损失。本病自1984年2月首次在中国无锡发现后,很快在其他省市陆续发现。龙岩地区于85年2月首次在连城县出现,今年2月又在龙岩市首次发生。现将龙岩市的发病情况和诊断过程做一小结。  相似文献   

19.
张汝翊 《科技信息》2010,(21):J0243-J0244
广东省建设厅在总结执行《广东省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范本》(2006年版)使用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S00—2008)、《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7年版)等有关规定,借鉴国际施工合同通用条件,结合广东省实际,组织修订了《广东省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范本/(2006年版),形成了《广东省建设工程标准施工合同/(2009年版),并从2010年1月1日起施行。本文将其主要变化内容分专题列举,并提出一些合同管理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 巴氏杆菌可感染兔的呼吸道和中耳,引起鼻炎,肺炎或败血症。这种病的死亡率为25—50%。早在1921年就记述了兔巴氏杆菌的形态生理特性,以后,很多研究者报告了传染的病理学,血清学和对分离物的抗菌素敏感性。兔培养物的一些记述也包括在各种宿主的巴氏杆菌生理学中,而其中只有很少兔巴氏杆菌。其他记述多限于各个种兔群或饲养群的流行。各种方法被用于兔巴氏杆菌的血清学分型。Carter等用间接血球凝集法报告了兔巴氏杆菌荚膜A型及D型。另外,Hagen用Carter荚膜血清和玻片凝集法报告了兔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