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专利情报     
培训车辆驾驶员的模拟驾驶系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培训车辆驾驶员的模拟驾驶系统,其主要结构有带大屏幕显示器的模拟驾驶台,设有地形、景观、道路条件、标志、标线和信号的砂盘和可在砂盘上行驶的模型车,并具有电子自动控制装置。本发明模拟驾驶条件真实,驾驶培训不受外界条件影响。可对汽车、拖拉机、坦克车、装甲车等驾驶员进行各种驾驶条件的高难度强化训练,有利于在短期内培训出技术过硬的驾驶员,有效防止交通事故,可使培训时间缩短,费用降低。(申请号:94105978.2 CN:109788A)生产薄壁金属管的设备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交通事故数量不断增加,城市道路拥堵状况越发严重。人们逐渐意识到有序的道路交通秩序不但能够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的数量,也能减轻交通事故所带来的各种损失。防御性驾驶培训能够有效提高驾驶员对危险的识别能力和反应能力,从而有效地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率。本文通过对防御性驾驶驾驶理念进行分析,结合我国的实际状况,深入研究了开展防御性驾驶培训对于改进道路交通秩序,缓解城市交通问题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驾驶人是人、车辆、道路、环境中的核心,新手驾驶人的驾驶行为对交通安全具有显著的影响.通过列举当前驾驶培训中的弊端,指出机动车驾驶学员培训模式及方法亟待改革,应从驾驶学习的源头入手,提高新手驾驶人的驾驶操作技能和安全行车意识.  相似文献   

4.
随着道路车辆的增多,道路交通事故的数量也逐年增多,如何有效地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汽车驾驶员是决定因素。基于汽车驾驶的特殊性,汽车驾驶员不但要掌握基本的驾驶技能,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预防事故的能力,能够通过准确的判断和精心的准备,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从而减少因交通事故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我们应立足汽车驾驶实际,探讨如何提高汽车驾驶员预防事故的能力,提高汽车驾驶员的技能和预防事故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游小青  万义国 《山西科技》2010,25(5):127-128
事故统计分析表明,新驾驶员为事故多发群,由此可见我国的驾驶培训工作存在一定缺陷。通过对驾驶培训内容分析,发现驾驶员对驾驶工作还存在适宜性问题。驾驶适宜性检测项目对安全行车非常必要,对提高培训质量和驾驶员队伍素质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6.
陈华义 《海峡科学》2012,(10):70-72
行车安全与汽车驾驶员的综合素质息息相关.该文从驾驶员的综合素质出发,探讨驾驶员安全驾驶所必需的心理、生理、技能、法律、思想道德和科技等素质,认为只有全面提高汽车驾驶员的综合素质才能实现安全驾驶,从根源上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降低交通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7.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世界上发生的数不胜数的交通事故很大一部分是由于驾驶员疲劳驾驶造成的,疲劳驾驶也因此成为造成交通事故的一大杀手。汽车座椅作为与驾驶员接触最紧密的工具,它的设计科学与否直接影响了驾驶员的疲劳程度,这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交通事故发生的几率。本文将从汽车座椅对驾驶员疲劳的影响和从人机工程学方面对汽车座椅的设计两个方面做一些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8.
《应用科技》2009,36(7):72-72
疲劳驾驶是行车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本项目是为了研制一种嵌入式实时驾驶员疲劳报警系统。该装置实时跟踪驾驶员的驾驶状态,获取其眨眼频率和持续驾驶时间等数据,用以判断驾驶员是否疲劳或是否集中注意力。一旦驾驶员出现疲劳状态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该装置将给出声光报警和语音提示。  相似文献   

9.
周立新 《科技信息》2007,(1):237-238
机动车驾驶员机能失调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主要原因和直接原因。而造成驾驶员机能失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主观因素、客观因素、生理因素和其他因素。因此,只有从根本上杜绝驾驶员机能失调的现象,才能有效地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笔者根据自身30多年的驾驶经历和安全行车160万公里的经验,从机动车驾驶员机能失调的类型与主要状态入手进行分析探讨,对如何预防和避免驾驶员机能失调、预防和避免交通事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职业驾驶员承担着载客运货的任务,职业驾驶员的安全教育管理对于减少交通事故、树立文明驾驶典范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国内职业驾驶员自身存在的驾驶技术、安全意识以及法制观念等方面的缺陷,提出了适用于车队职业驾驶员安全教育管理的四个体系:驾驶员遴选体系、教育体系、训练体系、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1.
驾驶员的驾驶状态对行车安全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准确、实时地监测到驾驶员驾驶状态是预防交通事故发生的前提条件。重点介绍了驾驶状态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比较分析了几种目前较为流行的监测方法,提出了监测驾驶状态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2.
自动驾驶系统虽然在现阶段尚不具有民事主体资格,但其特殊性决定了自动驾驶汽车交通事故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不完全等同于传统机动车交通事故侵权责任。根据自动驾驶系统是否存在缺陷,此种责任可分别成立机动车交通事故侵权责任和产品责任。就前者而言,自动化程度的不同决定了责任主体也有所不同,其或者是人类驾驶员,或者是人类驾驶员与生产者,或者是所涉各方当事人。就后者而言,其责任主体不仅包括自动驾驶汽车的生产者和销售者,还包括编程者、设计者等人员。由于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性,上述责任在责任构成和免责事由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3.
酒驾是导致重大交通事故的原因之一,酒驾辨识已成为交通安全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因此,提取不同驾驶倾向性驾驶员在跟驰状态下的酒驾特征参数对实现酒驾的准确辨识有重要意义。由问卷调查确定驾驶员驾驶倾向性;通过人因工程实验、驾驶模拟实验,采集不同类型驾驶员的生理、操作行为、车辆运行、驾驶环境等动态信息;采用神经网络分类器,获得备选特征集合的分类正确率估计,运用离散粒子群算法提取不同驾驶倾向性驾驶员的酒驾特征参数。验证结果表明提取的特征参数能有效辨识不同驾驶倾向性驾驶员是否酒驾。  相似文献   

14.
如何预防驾驶员疲劳驾驶及其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驾驶员疲劳驾驶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产生疲劳驾驶的主要原因,表现形式以危害后果并提出了有效预防疲劳驾驶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使用的普及率逐步增加,但交通事故的发生数也逐步上升.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因为车祸而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的数字惊人,因此,如果汽车驾驶员在行车的过程中不能做到安全驾驶,就很容易造成各种交通事故.该文分析了影响汽车驾驶员驾驶安全的几个主要因素,介绍了汽车在下长坡、在泥泞湿滑路面行驶、在冰雪道路行驶、在半坡起步及平时停车等几个方面应当注意的安全驾驶技术问题,从而为驾驶员能够更安全的驾驶汽车提供有力借鉴,同时也为创造一个安全、环保和健康的环境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为预防和控制由于驾驶员不安全驾驶行为导致的交通事故,基于TPB构建包含驾驶员不安全驾驶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3个变量的疲劳对驾驶行为研究模型,通过发放与分析问卷,得到影响驾驶员出现不安全驾驶行为的因素之间的关系。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进行性别和职业的差异影响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法对年龄、文化程度、驾龄的差异影响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在疲劳驾驶行为控制和疲劳驾驶行为意向上显著差异性较大;不同年龄群体对于知觉行为控制和行为意向有显著差异;不同职业类型在疲劳驾驶行为态度和疲劳驾驶行为意向上具有显著性差异;教育程度对驾驶者的行为态度具有显著性差异影响。通过对驾驶员不安全驾驶行为的研究有助于减少驾驶员驾驶过程的不安全驾驶行为,保障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17.
考虑到车载音乐环境下驾驶行为变化规律在道路交通系统中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国内外车载音乐对驾驶员心理负荷和驾驶行为影响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界定出驾驶行为危险度的定义.同时引入主成分分析法并结合驾驶行为的三个指标,实现对车载音乐环境下驾驶行为危险度的评价.以驾驶员的心率变异性作为输入变量,驾驶行为危险度作为输出变量,构建基于心理负荷的驾驶行为危险度预测模型,并提出不同类型驾驶员收听音乐的建议方案.研究成果可为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和保障汽车安全运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疲劳驾驶导致交通事故多发,提出一种三维疲劳评定方法用于确定驾驶员的真实疲劳状态,利用经验模态分解、信号重构等信号分析技术提取呼吸信号的周期、周期标准差、幅值、幅值标准差和哈欠频繁次数等作为判定疲劳的特征参数。通过构建驾驶员疲劳状态监测系统和大量的模拟驾驶试验证明这些特征参数能够有效地反映疲劳状态,为该系统现场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对于减少因疲劳驾驶造成的交通事故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交通安全场的概念、性质,并用此理论对典型交通事故进行了分析,指出安全驾驶的策略。通过对监控录像中3类事故进行分析,找到了偶然事故中的必然因素,正确指出了问题避免的关键所在,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并以此为指导提出了安全驾驶的六点建议,为交通分析、驾驶员培训、交通指挥等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船舶驾驶员疲劳智能识别技术受到国内外众多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船员疲劳驾驶是水上交通事故高发的主要因素之一,据统计80%以上的水上交通事故与船员疲劳驾驶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船员疲劳驾驶已经成为船舶航行潜在危险因素,减少因疲劳驾驶引发的水上交通事故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船员疲劳驾驶监控技术涉及人因工程、人工智能、医疗健康等众多领域,是一个研究范围广、内容复杂的交叉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