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云开造山带广泛出露的条带-眼球状(环斑)花岗质岩石及紫苏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和离子探针(SHRIMP)定年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为强过铝(SP)高钾钙碱性-钙碱性花岗岩,并且是高温俯冲-碰撞后构造环境形成的强过铝(SP)高钾钙碱性-钙碱性花岗岩。高钾钙碱性条带状黑云二长花岗岩、眼球状(环斑)黑云二长花岗岩到钙碱性紫苏花岗闪长岩(闪长岩)和片麻状含榴黑云二长花岗岩形成时代逐渐变新,岩浆结晶锆石SHRIMP年龄由(465±10)Ma、(467±10)Ma变为(435±11)Ma、(413±8)Ma,侵入辉长岩的Sm-Nd矿物-岩石等时线年龄为(392±53)Ma,并主要形成于俯冲-碰撞转换为碰撞后底侵-伸展的构造环境,其中紫苏花岗闪长岩(闪长岩)和片麻状含榴黑云二长花岗岩具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侵入辉长岩的形成则标志俯冲-碰撞造山作用的结束和大陆伸展作用环境的开始。条带-眼球状(环斑)花岗岩及紫苏花岗岩中尽管存在四堡期(格林威尔)造山事件的重要信息,但它们应代表加里东期扬子板块向华夏板块俯冲-碰撞后拆沉-底侵-伸展作用构造环境岩浆岩活动的产物,并且经历了印支期的挤压抬升和伸展揭顶作用。  相似文献   

2.
芦芽山紫苏花岗岩体主要由紫苏二长岩、紫苏石英二长岩、紫苏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组成.这些花岗质岩石表现TiO2,P2O5,K2 O,Zr,Nb,Y,Pb,La,Ce和Ba富集以及高的K2O/Na2O比值,而MgO,CaO,Mg#,Th,U亏损和低的Sr/Ba、Rb/Ba比值.Zr,Nb和Ce与SiO2反相关,这与Ⅰ型花岗岩恰恰相反.这些岩石的Sm-Nd同位素特征比较均一,初始εNd值为-5.93到-6.97,亏损地幔模式年龄为2.67到2.78 Ga.这些特征说明紫苏花岗质岩浆起源于晚太古代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即铁镁质麻粒岩在富CO2流体存在和异常高温下的部分熔融,石榴石作为主要残余相.它们经历了干燥高温岩浆的结晶分异,辉石、斜长石、磷灰石和钛铁矿可能为早期结晶相.芦芽山紫苏花岗岩的岩浆作用形成于东部陆块和西部陆块(~1850 Ma)主碰撞期后的俯冲洋壳拆沉、地幔上隆导致的热松弛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3.
对北黄海钻遇的侏罗系地层的4个变质火成岩样品进行锆石U-Pb定年分析,主要获得了2类年龄记录,一类是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形成演化的年龄,另一类是印支期碰撞造山改造的年龄记录.变质基底的年龄区间分布在1.0Ga至2.6Ga,其中1.4Ga至1.8Ga是一个主要构造岩浆期,包括(1 792±140)Ma,(1 447±110)Ma和(1 524±68)Ma三组U-Pb谐和年龄.与华北和扬子印支期碰撞造山作用有关的定年结果为200Ma至240Ma.这2类年龄与邻区胶北地体及苏鲁造山带获得的年龄数据具有很好可比性,可为进一步认识北黄海侏罗系物源区构造演变特点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秦岭西坝花岗岩LA-ICP-MS 锆石 U-Pb 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西坝花岗岩位于南秦岭构造带陕西境内, 主要由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英云闪长岩组成。LA-ICP-MS 锆石U-Pb 原位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 西坝岩体侵位于印支期, 由二长花岗岩样品(XB01-2)得到了219±1 Ma的年龄, 花岗闪长岩样品(XB06-1) 给出的年龄是218±1 Ma, 二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 约218Ma代表了西坝花岗岩体的成岩时代。西坝岩体的年龄结合区域构造背景以及前人研究的地球化学特征, 说明它可能是秦岭主造山期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四川省会理市茨坪花岗岩体和宝鼎组花岗岩砾石成因及来源关系,开展二者的锆石U-Pb年代研究。结果表明:茨坪花岗岩体形成时代为中三叠世,其锆石U-Pb年龄为(244.8±1.5) Ma,是印支期岩浆活动产物;宝鼎组花岗岩砾石的形成时代为晚二叠世,其锆石U-Pb年龄为(252.6±1.7) Ma,是二叠纪峨眉山地幔柱岩浆活动产物。宝鼎组花岗岩砾石可能并非来自茨坪花岗岩体。  相似文献   

6.
论秦岭佛坪地区隆—滑构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基底片麻岩(内核)剥离断层(接合面)及滑覆层状岩系(外壳)构成的佛坪穹隆构造,从其岩石组成,早期的运动学特征,变质变形改造和同位素测年资料综合分析,表明佛坪穹隆可能形成印支期的主造山期前,并受印支期山期褶皱变形和燕山期逆冲,走滑作用的叠加改造,它经历了中元古代-前印支期隆-滑构造形成阶段,而与造山后期变质核杂岩明显不同,在造山带构造演化中具有重要意义,隆-滑构造发生的深部背景是造山带岩圈垂向积增  相似文献   

7.
佛坪地区印支期花岗岩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地质、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研究,认为秦岭造山带佛坪地区印支期花岗岩是基性岩浆和酸性岩浆混合的产物,属岩浆混合型(H型)花岗岩;佛坪地区在秦岭主造山过程中曾发生强烈的壳慢相互作用,是一个深层岩浆活动中心。  相似文献   

8.
大别造山带新县岩体的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露于大别造山带西部的新县岩体主要侵位于大别杂岩和卢镇关群斜长角闪片麻岩之中.采用锆石La-ICPMS U-Pb定年方法,获得该岩体的主体岩性钾长花岗岩的岩浆锆石年龄为134.3±1.4 Ma,该年龄代表岩体的结晶年龄.综合分析表明,岩体中各类岩石的形成顺序依次为灰黑色中粒辉长闪长岩→灰色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肉红色粗粒钾长花岗岩→黑云母辉长闪长岩脉、闪长玢岩脉和肉红色花岗斑岩脉.岩体中主体岩性钾长花岗岩的侵位可能预示着大别造山带早白垩世造山过程的即将结束,板内时期的即将来临;黑云母辉长闪长岩脉的侵入可能预示着大别造山带造山过程已经结束,非造山过程已经开始.  相似文献   

9.
灵山岩体的形成时代、构造背景及其A型花岗岩的厘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出露于大别造山带西部的灵山岩体侵位于苏家河群之中,采用锆石LA-ICP-MS U-Pb定年方法,获得该岩体的主体岩性钾长花岗岩的岩浆锆石年龄为129.3±2.5 Ma,代表岩体的结晶年龄.综合分析表明,灵山岩体花岗岩具有高硅、贫镁、贫钙、富碱等特征,属于A2型花岗岩类.它形成于非造山裂谷环境.岩体的形成预示着大别造山带早白垩世造山作用已经结束,非造山过程已经开始.  相似文献   

10.
龙门山造山带中生代花岗岩带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龙门山造山带印支末 -燕山期花岗岩带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在探讨其成因及构造意义的基础上 ,将龙门山造山带与传统的 A型与 B型俯冲带的岩浆作用进行了对比 ,指出龙门山造山带的岩浆作用的不同特点是其区别于传统 A型、B型及其他的一些内陆挤压俯冲带的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