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应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邀请,英国知名科学史学者Rob Iliffe教授和美籍科学史学者Sarah Dry博士一行于2015年4月18日至5月8日来华访问讲学。Rob Iliffe 1990年获剑桥大学科学史博士学位,自2007年起任萨塞克斯大学科学史教授和思想史教授(2012~2013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Searle讲席教授),兼任Annals of  相似文献   

2.
西北大学数学系曲安京博士《再论刘徽关于阳马与羡除公式的证明》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韩琦博士《君主和布衣之间:李光地在康熙时代的活动及其对科学的影响》两篇学术论文(均刊载于台湾新竹《清华学报》)荣获首届“立青中国科学史青年学者杰出论文奖”。此奖由...  相似文献   

3.
2007年9月25日上午,德国马普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伙伴小组(MPS/CAS)成立仪式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举行。中国科学院规划战略局局长潘教峰、德国马普科学史研究所所长JurgenRenn、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廖育群研究员出席了成立仪式。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  相似文献   

4.
1999年3月9日,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与上海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联合组建的我国第一个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在上海成立。中国科学院院长路南祥致信祝贺并派代表出席了成立大会。中国科学院院主席泽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刘钝、上海交通大学校长谢绳武、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首任系主任江晓原在成立大会上分别发表了讲话。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与上海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联合组建的这个系,将充分发挥中科院与高等院校合作的优势,推进科学史学科在中国的建制化进程,培养广泛适用于科研、教学、…  相似文献   

5.
2007年9月25日上午,德国马普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伙伴小组(MPS/CAS)成立仪式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举行.中国科学院规划战略局局长潘教峰、德国马普科学史研究所所长Jürgen Renn、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廖育群研究员出席了成立仪式.  相似文献   

6.
第七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在深圳举行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办,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局、教育局和深圳大学共同承办的第七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于1996年1月16至20日在深圳大学举行。国际中国科学史的编号会议,自...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史著作出版基金设立1996年4月13日,中国科学史著作出版基金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国科学史著作出版基金是由河南教育出版社出资300万元,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共同设立的,其目的是为了推动中国科学史的研究,加大对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教育力...  相似文献   

8.
“立青中国科学史青年学者杰出论文奖” 2001年的得主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王扬宗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李勇博士。此奖由立青文教基金会所捐赠,每年的总奖金额约为人民币两万元。该会是台湾亚洲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前董事长衣复恩先生为纪念其母孙立青女  相似文献   

9.
2005年7月24~30日,在北京最炎热的日子里,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顺利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承办,主要支持单位包括中国科学技术馆、北京天文馆、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学术交流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英国李约瑟研究所、德国马普学会科学史研究所等.来自70多个国家的约1200名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7月24日,在友谊宾馆友谊宫举行了简短的开幕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等领导,英国驻华公使,国际科学史学会(DHS)主席团成员,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知名学者吴文俊、李学勤等出席开幕式并分别致辞,祝贺会议顺利召开,表达对科学史发展前景的美好祝愿.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7月12~14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以下简称"科学史所")2016年夏季青年学术论坛在北京召开(图1)。本次论坛的主题为"科学技术史国际前沿发展趋向",来自科学史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军事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中国著名科学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前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第五、六届理事长席泽宗先生于2008年12月27日23点50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相似文献   

12.
1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确保向国际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学会一次性提供足以支付前两届竺可桢科学史奖所需的全部资金 ,并将视该奖事进展的情况继续提供资金 ;学会确保此款项仅用于同竺可桢科学史奖有关的开支。2 .奖章、证书和奖金将以国际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学会的名义授予 ,在每三年一届的学会大会期间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或其代表颁发。3 .竺可桢科学史奖评奖委员会由 5至 9名成员组成 ,其中包括一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代表兼任秘书。4.竺可桢科学史奖评奖委员会将在学会通讯与刊物上宣布奖事、征集提…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 ,中国科学史的学科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已有若干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建成一批博士点与硕士点 ;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自然科学学科规划中 ,科学史被定为理学类一级学科 ,可授理、工、农、医等博士学位。本刊特辟“科学技术史学位论文目录”专栏 ,拟刊载国内外与科学技术史相关的硕、博士的学位论文信息 ,主要包括题目、学生姓名、导师教师、完成时间等。本刊编辑委员会欢迎国内外相关机构和个人提供相关信息 ,以利学术交流。我们亦欢迎将学位论文的电子文本或打印稿惠寄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资料中心收藏。本次目录主要收录了国内一些科学技术史研究和教学机构以及相关单位中 2 0 0 0—2 0 0 3年毕业的硕、博士的学位论文资料。  相似文献   

14.
英国著名学者劳埃德(Geoffrey Lloyd)教授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首届“竺可桢科学史讲席”上进行了系列讲演,通过对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科学史的比较研究,阐述了他的“新科学史观”。本文试图解读他的这一新史观,进而阐发对思考“中国古代有无科学”及“李约瑟难题”等相关问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席文(Nathan Sivin,1931—)院士的《科学史方法论讲演录》一书,2011年11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科学史方法论讲演录》是作者应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之邀,于2009年4月13日至22日在北京大学所做"竺可桢科学史讲席"系列演讲的中英文对照版。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基金的赞助下,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近现代研究室于1986年5月20日至5月25日在青岛召开了西方科学编史学,科学史方法论及科学史学史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19名中青年科学史工作者参加了这次会议。目前,在我国科学史的研究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科学史工作者的人数也有很大增加。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科学史在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学科。但是,在我国科学史研究和教学工作中,一个很大的薄弱环节就是缺乏对于科学史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17.
1983年11月23日至12月15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派出了由许良英、潘承湘、翁士达(己在美的访问学者)和我组成的近现代科学史学术访问代表团,考察美国东海岸几个主要城市内有关单位的科学史研究工作。访问期间,同约五十位美国科学史学家进行了交谈。现把我们通过参观访问和参加学术活动所了解的情况,结合查阅一些资料,对美国近现代科学史工作作一简要介绍。一、美国科学史研究,历史悠久、基础雄厚,在国际科学史界是发展最快、力量最强的国家  相似文献   

18.
<正>张柏春,1960年生,工学(机械工程)学士,理学(科学技术史)硕士、博士。曾担任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综合研究"首席科学家。2001年起担任"德国马普学会科学史研究所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伙伴小组"组长。现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科学技术史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在一个春日和煦的下午,笔者一行如约来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张柏春所长的办公室。  相似文献   

19.
严敦杰早年专职会计工作,业余研究科学史。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与抉择,1956年走上职业科学史研究道路。他曾参与创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前身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起草该室筹建方案与该室工作和全国科学史研究工作十年发展纲要,较长时间推动着该室与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事业的发展。但他在这条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文革"结束前频繁遭受政治运动的冲击,学术研究工作和身体均受到影响。本文还原严敦杰走上职业科学史研究道路的原因和过程,论述他对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的创建与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发展做出的贡献,以及政治运动对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东亚科学史研究的前景何丙郁(李约瑟研究所所长)悼念李约瑟博士逝世专辑[编者按]科学史界泰斗、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李约瑟博士(1900.12.9—1995.3.24)今春不幸仙逝。李博士生前曾任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英国文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的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