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吕洪波教授经过2年多的研究和实地考察,在山东境内花岗岩山区发现大量冰川遗迹,明确指出中国东部曾经发育过第四纪大陆冰川。  相似文献   

2.
海洋蒸发的水汽通过气团输送到大陆,在高海拔或高寒地区以降雪的形式降落;由于极端寒冷,降雪一般能够一年一年的积累下来,多年积雪在压实、融水改造等过程的作用下缓慢地转变成冰;在重力驱动下,这种冰体可以发生一定的运动,在低海拔区发生消融。自然界中的这一过程就是冰川的形成和变化过程。因此,冰川是气候的产物,必然要随着气候变化而变化。全球冰川主要分布在南北极,中低纬度的高山(如我国西部高山区、南美洲安第斯山等地区)也有大量冰川存在。地球上冰川、冰盖的覆盖面积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1%,更重要的是,全球淡水资…  相似文献   

3.
应用无人机技术,采用后差分测量(post processed kinematic,PPK)方法替代传统控制点的方法,对藏东南帕隆4号冰川消融区进行了航测,获得了2017—2018年3期高精度正射影像(DOM)、数字表面模型(DSM)和三维点云数据;分析了该冰川航测区内表面高程变化、运动速度空间差异和冰川微地貌特征等. 结果表明:PPK测量技术应用效果良好,无人机产品水平和垂直精度分别约为0.11和0.17 m;帕隆4号冰川消融区表面高程变化量呈现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空间分布规律,冰川冰体整体减薄4.06 m;冰川表面运动速度随海拔升高而增大,呈现冰川中流线区域略快于两侧的空间分布特征;冰川表面地貌特征随海拔由高到低呈现趋于“平滑”的变化规律. 此外,还探究了无人机技术在冰川变化研究中的潜力,为未来利用无人机开展更大范围冰川变化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4.
已经发现的冰川沉积和黄土记录证明冷龙岭至少经历了3次冰期的冰川作用,其中倒数第3次冰期与沉积黄土L4(或L5)的时期相当,其时冰川规模最大,随后各个冰期冰川规模逐渐小,即使在倒数第三次冰期,冰川末端也只在达冷龙陇南侧门源盆地的边缘,未能覆盖整个盆地形成冰盖。  相似文献   

5.
刘胤 《青年科学》2011,(5):15-15
众所周知,南极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如果有人告诉你,那儿还有一个暖水湖,你会相信吗?首先申明,不是由于地热。南极大陆有“冰雪大陆”之称,但在南极大陆维多利亚地区附近的干谷地区却终年不降雪,更无冰川。更令人称奇的是,  相似文献   

6.
已经发现的冰川沉积和黄土记录证明冷龙岭至少经历了3次冰期的冰川作用,其中倒数第3次冰期与沉积黄土L4(或L5)的时期相当,其时冰川规模最大,随后各个冰期冰川规模逐渐变小.即使在倒数第三次冰期,冰川末端也只到达冷龙岭南侧门源盆地的边缘,未能覆盖整个盆地形成冰盖;门源盆地南侧发育的5级大通河阶地与分布于盆地中的5级冰水(扇)阶地以及盆地北侧的5套冰碛可以进行对比,它们记录了自倒数第三次冰期以来门源盆地的冰川作用,河流发育与地貌演化。  相似文献   

7.
缅怀李承三先生对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研究的贡献段万倜(地质矿产部地质力学研究所)李承三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地理学家、地质教育家。他在大地构造学、地貌学和第四纪冰川地质学等方面,均有高深的造诣。特别是对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做出过卓著贡献。当此李先...  相似文献   

8.
基于1986年7月和2007年6月的两期TM遥感影像数据和DEM数据,利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绘制出祁连山八一冰川的消融情况变化图,并对冰川消融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效应严重影响了冰川的发展,祁连山八一冰川在1986年至2007年间冰川面积减少约59 km2,草地面积减少约129 km2。预计从70年代开始的冰川发展期没有完全到来就停止了,取而代之的是冰川的大面积消融。  相似文献   

9.
胶州湾东部水体,浮游植物和沉积物中的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胶州湾四个航次中水体的深解态总砷c(As)、溶解态三伸砷c(As(Ⅲ))、悬浮物总局砷(Asp)、浮游植物总砷(Asph)、沉积物酸萃取态砷(SAsH)的调查数据,指出c(As)含量未超过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其高值区位于四方近岸,并由近岸向远岸浓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0.
远涉 《科技潮》2002,(10):53-53
冰川是一种由“冰”构成的“河川”。冰川既是一种固体水资源,又是一种具备特殊形态特征和地貌景观特征的旅游资源。它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也是登山运动爱好者的向往之地。按冰川所处的位置、形状和规模,可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两种。中、低纬度高山雪线以上形成的冰川被称为山岳冰川。我国的现代冰川全部为山岳冰川。  相似文献   

11.
刘勐  赵国鑫  王江红 《甘肃科技》2009,25(22):75-77
关于煤的成因的理论解释,学术界大多数学者赞成有机说。针对当前学术界对有机说存在的质疑,对成煤原因提出了一种新的假说——冰川成煤假说。重点讨论了支持冰川成煤假说的依据,并对原有质疑和一些特殊现象进行了解释。最终引申出以下结论:(1)煤是在低温高压的物理环境下形成的;(2)煤是在远古山脉的山谷或山脚形成的;(3)煤是在冰川期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李四光教授生前曾致力于中国第四世纪冰川研究。其成果后来集于《中国第四世纪冰川》(科学出版社)与《李四光全集》(第二卷,湖北人民出版社)中。他与当时一些中外反对派进行了有理有据的辩论,基本上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同意。建国后又再一次引起不少人争鸣,最近一些新的研究成果迭出,很有再一次讨论其分布与冰川类型的必要。  相似文献   

13.
崂山古冰川遗迹的地质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崂山是中国海岸线上的最高峰。研究发现,崂山发育有典型的古冰川侵蚀和堆积地貌,拥有我国东部罕见的冰碛海岸和冰碛扇等地貌类型。更新世期间,崂山至少发育过4次古冰川作用。更新世早期,崂山东部的雪线为60-90m(现代海拔),崂山及其周围共发育60余条古冰舌,东部的冰舌一直伸入黄海之中。孢粉组合特征说明,崂山在冰期具备形成冰川的气候条件;堆积物粒度曲线显示为冰川成因的沉积特征。研究还发现,中国东部的古冰川遗迹可能大部分被埋藏起来;区域地形特征和当地气候条件是决定雪线高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缅怀李承三教授——重读《嘉陵江流域地理考察报告上卷·地形》施雅风(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兰州730000,南京210008)(一)李承三教授是我很尊敬的前辈地质学家,也是有重要成就的地貌学家。抗日战争期间的1940年,...  相似文献   

15.
胶州湾中砷(V)还原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胶州湾沉积物对砷(V)的还原作用。结果表明:1.随泥水比增大,还原率升高,泥水比为1:1000时,沉积物对砷(V)的还原率为16%;2.未煮沸的泥-水提取液还原率高于煮沸杀菌泥-水提取液。指示:沉积物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对砷(V)有一定的还原作用。此外,根据胶州湾的调查结果及实验室藻类培养模拟实验结果,分析了胶州湾砷(Ⅲ)产生原因。指出:主要是由于藻类和沉积物、水体有机物的还原作用,两者的还  相似文献   

16.
平顶冰川是山岳冰川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比之其它类型的山岳冰川,它具有很多特殊的性质;按其性质来说,可以把它看作是大陆冰川的缩影。平顶冰川周围一般均是陡峻的山坡甚至悬崖,它的顶部十分平坦,一般最大不超过十度,这对飞机黑化冰面是很有利的。祁连山的平顶冰川总共约有二十条,占祁连山冰川总数不到2%;但是,它们的面积却达一百二十平方公里以上,占祁连山冰川总面积的10%。由此可见,平顶冰川在祁连山冰川中是占着既特殊而又重要的地位。它的数量少而面积大的特点,首先是便利于经济利用,另外也便  相似文献   

17.
《科技潮》2004,(5)
江西庐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总占地面积500平方公里,地质公园内发育有地垒式断块山及第四纪冰川遗迹,以及第四纪冰川地层剖面和早元古代星子岩群地层剖面,具有极高的美学及科学价值。庐山还孕育和诞生了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1931年,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首次发现庐山及其附近存在着大量冰川沉积物及冰川遗迹地貌,并于1933年发表了《扬子江流域之第四纪冰期》的论文。这是中国大陆东部首次发现的第四纪冰川。受第四纪冰川活动影响,庐山全山出现了许多冰斗、冰窖、U型谷、冰阶、冰刃脊和角峰等地貌景观。由于处在华南扬子地块北端…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青藏高原喀喇昆仑地区却哥隆玛冰川、锡亚琴冰川和巴尔托洛冰川3条规模较大且具代表性的冰川作为研究对象,利用Sentinel-1A卫星雷达影像和像素跟踪算法获取冰川表面流速数据,并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和冰川表面流速数据,运用层流理论对目标冰川进行厚度反演和冰储量估算;采用全球冰川厚度产品对反演结果进行准确度评价,同时探讨采用层流理论反演冰厚的内在机制及存在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采用层流理论反演冰川厚度具有较好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可为青藏高原冰冻圈动态变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地球约有46亿岁,以5.42亿年的寒武纪为界,之前约40亿年的地质时代称为前寒武纪,古老的稳定大陆块体称为克拉通。地球上何时出现初始陆壳,它是如何生长并形成稳定大陆的,是固体地球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前寒武纪(5.4亿年前)是陆壳形成、生长、壳幔圈层分异耦合(克拉通化)并形成稳定陆块(克拉通)的阶段,表现为漫长时间尺度上的一系列重大地质事件。揭示这些事件的性质和过程,认识大陆形成和早期演化的特殊规律,对于理解大陆动力学以及未来的地球命运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冰川变化会对当地的气候环境、水资源环境产生重要影响,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通过遥感图像进行冰川提取成为相关研究的主要手段,相比于人工目视解释法会出现的耗时长、效率低、主观因素大等问题,深度学习有着一定的优势。该文基于传统U-Net语义分割网络进行冰川分割,但因受限于冰川训练集缺失,真彩色图像在冰川地区进行分割会有较大的干扰,无法凸显冰川的特征,冰川分割效率较低。因此,利用冰川的矢量数据,基于Landsat 8遥感卫星图像,建立成对的假彩色冰川分割训练集,充分利用遥感多波段图像的优势,强化冰川特征信息。同时,通过添加不同波段组合的假彩色图像,丰富冰川的分割信息,并利用Inception v1深度学习模块将两种特征信息进行融合,提升冰川分割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分割出冰川范围,相比于其他深度学习方法,分割准确性有了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