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极地大气科学考察与全球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极和北极是地球上的气候敏感地区,也是多个国际计划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地区.极地包含了大气、海洋、陆地、冰雪和生物等多圈层相互作用的全部过程,在全球气候的形成和变化中有重要的作用.极地大气科学考察与研究是极地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08年初,我国自主组织了24次南极考察,2次北冰洋考察和4次北极站考察;建成了南极长城站、中山站和北极黄河站,并在南极冰盖设置了5个无人自动气象站;开展了有关极地大气科学与全球变化的研究.在南北极地区.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继续监测包括近地面温度在内的大气要素的变化,提高极地气象业务水平;拓展极地气象业务和大气科学考察研究领域,积极获取气候代用资料;进一步量化和认识极地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及其对我国天气气候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建立完善极地大气科学研究体系,提高极地大气科学研究水平,仍是我国极地大气科学与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
颜其德 《科学》2005,57(3):14-17
北极并不仅限于北极点,通常称北极地区,是指地球北极圈(北纬66°33')以北的广大区域,包括北冰洋的绝大部分水域、格陵兰岛、冰岛等岛屿以及欧亚大陆、北美大陆的北部地区.总面积约2 200万公里2,其中陆地面积约800万公里2,北冰洋面积约1 470万公里2.北冰洋是由环北极的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的大陆所包围、近于封闭的冰冻海洋,为世界第4大洋,有许多边缘海,如挪威海、格陵兰海、巴伦支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楚科奇海和波弗特海等.  相似文献   

3.
未来与两极     
作为一个正在改革开放日益强大的中国的国民,应该用怎样的观念来看待世界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必须树立起一种牢固的科技意识和全球观念.尤其是对一个占全人类四分之一的世界上最大的民族就更是如此,因为我们既要承担人类所面临的种种后果,也要担负起解决这些问题所应负的责任和义务.若以这种观点来思考全球问题,就会发现,无论是对于人类的前途,还是对于中国的未来,地球的两极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南极海鸟,在长期的生命演化过程中,完善了自身对南极冰雪酷寒环境的适应性,成为南极惟一同时活跃在空、海、冰、陆四域的生灵。但是,随着气候变暖和人类的侵扰,南极海鸟目前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科学家基于对南极鸟类的研究,发出警告:作为现代生态环境质量的指示生物,南极海鸟的生存危机预示着全球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5.
全球变化研究十年新进展   总被引:81,自引:0,他引:81  
张志强  孙成权 《科学通报》1999,44(5):464-477
在简述国际全球变化研究计划体系的基础上,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全球生态系统变化(地图和生物圈变化)研究、全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研究、人类减缓全球变化的策略研究等4个方面概括总结了国际全球变化研究的若干重要进展,并涉及到了我国在有关领域的研究情况,最后特别指出了全球变化科学是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依据,全球变化科学研究在人类的发展观从工业文明的发展观向生态文明的发展观的转变中、在环境安全保护与环境外交中都具有  相似文献   

6.
南、北极和青藏高原现代降水中Pb,Cd反映的全球大气污染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1989-1995年间,先后在横贯南极冰盖沿线,青藏高原冰川以及北极中心地带和加拿大北极地区大量采集了雪坑样品,对样品测试了主要阴阳离子及Pb和Cd的含量。综合分析基本圈定了造成北极中心地带工业Pb污染的源区范围。  相似文献   

7.
8.
南极海洋沉积物中Heinrich层的发现及其全球变化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南极普里兹湾海区NP95-1柱样沉积物粒度、磁学参数等研究表明 ,15ka以来南极海区沉积了两套冰碛层 ,分别对应着南极地区的YoungerDryas冷事件和Heinrich 1冷事件 ,其中YD发生于11.7~10.3ka ,H1事件发生于 14.3~ 13.6ka ,南极地区的全新世始于约 10 3ka .研究表明 ,南极 15ka以来的古气候变化可与全球其他地区的古气候变化资料相对应 ,表明了千年尺度的古气候变化具有全球性和同时性 .此外 ,磁组构分析还表明 ,古气候的变化与大洋环流的改组密切相关 .  相似文献   

9.
南极海洋沉积物中Heinrich层的发现及其全球变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极普里兹湾海区NP95_1柱样沉积物粒度、磁学参数等研究表明 ,15ka以来南极海区沉积了两套冰碛层 ,分别对应着南极地区的YoungerDryas冷事件和Heinrich 1冷事件 ,其中YD发生于 11 7~ 10 3ka ,H1事件发生于 14 3~ 13 6ka ,南极地区的全新世始于约 10 3ka .研究表明 ,南极 15ka以来的古气候变化可与全球其他地区的古气候变化资料相对应 ,表明了千年尺度的古气候变化具有全球性和同时性 .此外 ,磁组构分析还表明 ,古气候的变化与大洋环流的改组密切相关 .  相似文献   

10.
南、北极考察航线地面臭氧的观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陆龙骅  卞林根  程彦杰  逯昌贵  汤洁 《科学通报》2001,46(15):1311-1316
利用1999~2000年中国首次北极和第16次南极科学考察获得的资料,对“雪龙号”考察船航线上从75°N至 70°S地面臭氧随纬度变化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考察航线上,除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在考察期间地面臭氧的时间变率较大外,在其他地区时间变率并不大;从总体上讲,北半球的平均地面臭氧浓度大于南半球,且地面臭氧浓度的相对高值区都出现在航迹接近大陆处;北半球地面臭氧浓度的平均日变化幅度大于南半球,低纬是考察航线上地面臭氧日变幅最大的地区,而在两极地区平均日变化幅度很小.  相似文献   

11.
陈立奇 《自然杂志》2009,31(2):81-87
21世纪,极地系统的快速变化使人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给极地科学发展带来机遇。极地科学的发展将围绕全球气候变化和极地环境变化的研究和评估展开,更加强调多学科和全球化,注意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突破。突出研究极区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的同时,加强对南极的监测和保护,关注人类活动对南极地区的影响,合理利用南极的资源尤其是生物资源也是21世纪列入各国南极研究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2.
南极冰雪圈与全球变化研究--冰盖与全球气候环境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建成  王芳  郑琰明  吴涛 《自然杂志》2005,27(6):351-356
南极冰雪圈作为地球系统的最大冷源主导着全球水汽环流的变化.处于大气环流沉降区的南极大陆,以其巨厚的冰盖,保存着详细的过去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记录.通过对南极冰盖冰雪气候环境记录代用指标、南极冰盖气候环境区域分异与冰盖地球化学分带和冰芯的综合研究,目前已揭示了过去80万年来的气候环境变化记录.这些成果将为未来气候环境变化的预测提供依据.本文介绍了南极冰盖在全球气候环境记录研究中的前沿领域和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13.
陆龙骅 《自然杂志》2012,34(1):24-28
2011年空前的北极臭氧损耗,引发了人们对臭氧和臭氧洞的新关注。本文回顾了南极臭氧洞的由来及变化;讨论了南极臭氧洞产生的原因以及南北极臭氧变化的差异;指出目前只是在南极春季出现了臭氧洞,北极并没有出现过臭氧洞。在当前大气环境被污染的情况下,极地大气臭氧亏损的程度将更多地随大气环流,特别是极地涡旋中的低温状况而发生变化。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保护大气臭氧层,国际社会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中国也有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Prof.Fang Jingyun,member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of Peking University and colleagues published an online article on Science in July,2011 introducing the findings of an international research group about the global carbon emission and sequestration which will produc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researches on climate change as well as the international climate change policies.The research project was funded by NSFC and MOST.  相似文献   

15.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发布的气候变化第四次评估报告显示,自工业革命以来,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已上升0.74℃,到21世纪末还将上升1.1~6.4℃.  相似文献   

16.
高登义 《自然杂志》2012,34(1):18-23
近百年来,全球地面气温平均升高了0.74 ℃,与此相应,地球三极(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都发生了相应变化。本文探讨了全球变暖的原因,揭示了地球三极地区对于全球变暖的不同响应,讨论了生物和人类对于全球变暖的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   

17.
苏宏新  马克平 《自然杂志》2010,32(6):344-347
  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气候变化、大气CO2浓度增高和氮沉降加剧等使得生物有机体的性状、种间关系、分布格局与生物多样性发生改变,进而影响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并最终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用全球变化实验结合环境梯度研究方法,我们已经就我国主要的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作了初步研究。基于已开展的实验研究和数据积累,以协同研究为主要手段,结合我国独特的自然条件,今后将加强以下四个方面工作:①开展长期的多因子实验;②构建动态物种分布模拟体系;③构建数据模型融合系统;④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和适应性的集成分析。  相似文献   

18.
Based on reviewing the problems in limnology and watershed sciences in meeting the national demand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ories and methodology, this paper proposed some challenging topics to the sciences, covering the process of lake evolution and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human impacts, in -lake nutrient cycling an biogeo-chemical process, the process and mechanisms of material flow in lake-watershed system, digital watershed and the modeling of the surface process of lake -watershed, and ecosystem health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lake-watershed.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科技馆的性质、职能及科技馆的重要作用、建设科技馆的基本保证(如:领导、资金、人才等)、科技馆建设的关键问题——自身建设(如:人才培养、管理体制、服务观念等)以及科技馆建设管理方面的创新理念(如:建设创新、管理创新)等诸方面论述了建设科技馆对促进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等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和建设科技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