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可否认,电子产品的确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少便利.随着手机功能的日渐强大,它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使用手机满足了我们在娱乐、交流、工作、学习等各个方面的需求:手机上的影视、听歌等软件让我们能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放松娱乐;QQ、微信等社交软件的普及方便人与人随时随地进行交流;网络平台的课程资源十分丰富;搜索引擎让人能轻松"get"知识.  相似文献   

2.
<正>它有时像藤蔓紧紧缠住我们身体,有时又只是轻轻"到访"倏忽而过。它会固执地"绑架"住任何器官,也会任性地随时随地不期而至……疼痛是什么被咬了一口,疼;被烫了一下,疼;被打了一拳,疼;被扎了一针,疼……阑尾发炎了,肚子痛;心脏病发作了,胸口痛;得了脑瘤,脑袋痛;牙病犯了,脸颊痛……疼。疼、疼……但疼痛究竟是什么呢?有人说,疼痛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还有人说,疼痛是主观的感觉。1968年,疼痛学专家玛戈·麦卡弗里首次提出了一个普遍使用的定义:"一个人说感到痛,这就  相似文献   

3.
日前,世界上第一个口袋大小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分析设备问世,该设备能让研究人员随时随地进行基因组测序.一个美国科学家团队开发的这款应用是首个此类移动基因组测序分析仪. 这款应用的算法可以用来识别多种病毒病原体,包括流感病毒和寨卡病毒的不同毒株.科学家可以利用这个"三录仪"来识别病毒变异,而这对于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利用苹果手机,科学家们甚至可以相互"隔空投送"测序数据,并在没有互联网的偏远地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经济的富足,人们的工作越来越忙碌,心情越来越茫然,生活越来越盲目,一语概括——身心疲惫。现如今,快已经成为一种生活"负累",能有条不紊地掌控节奏,随时随地发现美、体会美、留住美,自然是为理想的人生状态,却也成了一种奢侈的向往。慢拍客的兴起,美好即刻被解救,不曾忽略,更不会转瞬即逝。  相似文献   

5.
行星粉碎机     
如果我们说有一种机器可以把地球、火星那么大的行星"磨成"粉末,或许有人会说我们是痴人说梦,或者那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然而,在浩瀚的宇宙中的确有一种天然的行星"粉碎机".这是一种奇特的天体,它可以像粉碎机那样把岩石行星"磨碎"成粉末.英国华威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指出,能"粉碎"行星的天体是白矮星. 白矮星是如何形成的 白矮星是"即将死亡"的恒星.恒星是可以发光发热的天体,它们就是一个个天然的核反应堆,可以把氢、氦等小原子聚合成大原子.这在物理学上被称为核聚变反应.恒星不断地在宇宙中燃烧,终将会有烧完的那一天.  相似文献   

6.
“给衣装加一点运动酵母”,已成为35岁以下女性的共识,在普通的通勤装、逛街装、约会休闲装中加一点醒目的运动元素,不仅是响应潮流的行为,更可以在心理上提供一种积极暗示:我还年轻,我有足够的内心能量去应付挫折;我可以随时清空内心深处消极怠惰的一闪念,为心灵减压加油:我可以做自己的“啦啦队员”.这就对了,我们青睐运动元素,不是专为今晚邀友打球,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动起来:疾走上班,做工间瑜伽,上电脑2h后像天鹅一样伸展自己的脖颈……也就是说,“轻运动风尚”不是为了培养运动健将,也不是为了比拼身体极限,而是为了随时调度身心状态,达到“轻装上阵”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使用"开关"关闭"失控"基因 RNA干扰技术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它是进入2000年后人们最予以期待的一项生物医学发现,也给癌症治疗带来新的途径.RNA即核糖核酸,主要担任生命活动中传递信息的角色,负责传递DNA设计的"生命蓝图".简单地说,它参与一种细胞控制机制,掌握了这种机制,就等于掌握了某些单个基因的"开关",可以通过控制这个开关来掌控基因.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癌症专家朱迪·利伯曼(Judy Lieberman)在评价RNA干扰技术时说,这是一种令基因"沉默"的技术,它的出现为我们开辟了一个"广阔的领域",我们可以在那里做很多想做的事,例如当生物体内某种现象得不到解释时,我们可以通过逐个地关闭基因以找到现象的根源,即寻找到生物体中导致某种现象发生的蛋白质和基因.这表明,RNA干扰为生物学家们提供了一种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所以利伯曼把RNA干扰的出现称为"沉默的革命".  相似文献   

8.
我们生活在一个"用完就扔"的社会中,塑料袋已经成为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环境中的一颗毒瘤.可以想象,如果塑料袋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在未来的某个周末,当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郊外,所看到的将不再是美丽的田园风光,映人眼帘的是篱笆下成堆的塑料袋在风中使劲地拍打着.不要怀疑这样的画面,这很有可能成为我们未来社会中最平常的一幕.  相似文献   

9.
一说起太阳能电池,我们就会想起屋顶上那些方方正正的电池板.随着太阳能电池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它们的外表也变得多元化了.在美国华盛顿的一个名为"阳光存储器"的展览会上,研究人员展示了各种融入日常器具中的太阳能新产品.这些太阳能电池可以明显或隐形地附着在日常生活用品中,它们还可以附着于公共场所的一些器具的表面.  相似文献   

10.
<正>"刷一刷"变成"扫一扫",进商场、超市买东西只需要一个二维码和一部智能手机,就能完成支付和收款。付款人不需携带银行卡,只需通过微信、支付宝等软件绑定银行卡后,随时随地均可付款。"今天你扫码支付了吗?"在消费者支付习惯悄然发生改变的同时,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下这一新兴的支付方式。国内兴起"扫码付"早在20世纪90年代,二维码支付技术就已经形成,其中,韩国和日本是使用二维码支付比较早的国家,其二维码支付技术普及面已达95%,而当时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交流手段,网络扩大并增强了艺术家、艺术机构和欣赏者之间的交流和联系.通过互联网,欣赏者可以随时随地欣赏到世界各地的各类艺术作品(只要这些艺术作品在网上),而不必花费高昂的旅费去周游列国.假如没有互联网,很多欣赏者恐怕终生无  相似文献   

12.
我们很早就知道,地球是具有圈层结构的.如果把地层比作蛋糕,那么我们可以更为清晰地理解它(们)的结构. a.蛋糕是一层一层摞起来的; b.每一层的味道也许不同; c.每一层含有不同的水果,比如葡萄、樱桃、草莓. 这样的蛋糕,除了可以食用之外,还透露出许多有趣的信息.比如,蛋糕的底层会先被放置上去,依次再摞上一层层的蛋糕或奶油;通过品尝蛋糕的酸甜,可以推知糕点师是不是加了过多的水果或果酱.另外,通过观察蛋糕里的水果的新鲜程度,可以大概推知它们放置了多久.  相似文献   

13.
我们不能更改遗传,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后天的客观环境.这样就可以给我们的遗传本能在一个良好的条件下,丰富地发展成长.我们切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因为放松意味着失败和老弱.老弱主要是由于我们对自己的看法上增加了不必要的"年龄".它阻碍我们的情绪和智慧的进步,甚至会给社会带来问题和不安.  相似文献   

14.
假如确有地外文明存在的话,我们怎样与他们取得联系呢?各个领域的专家提出过不少方案.最为切实可行的办法不外两种:一是监听地外文明发出的信号;二是向地外文明发送无线电信号.地球人类在这两方面都已做过尝试.1960年和1972年实施了监听邻近两颗恒星无线电信号的"奥兹玛"计划;1974年向武仙座拍发了一份简短电报.  相似文献   

15.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变成一个小人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内看清了她的内脏.我们普通人可没有这样的本事.最近,以色列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可以吞食的胶囊摄像头,可以帮助我们清清楚楚地观看自己的内脏.如果内脏发生了病变,我们也可以根据摄像头拍摄的照片十分直观地看出来.有医疗专家称,对于患者来说,这是一个革命性的新发明.  相似文献   

16.
<正>曾经有句话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站在你的面前,而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现在,我们却习惯这样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站在你的面前,而你却在玩手机。"心海波澜不少科技产品是把双刃剑。比如手机,它给生活带来方便,却也给人们带来烦恼,尤其是智能手机。当人们随时随地享受"上网冲浪"的便捷和愉悦时,却也不知不觉间被它束缚住了。渐渐地,"手机综合症"出现在了现代疾病的花名册里,小凡就是感染者之一。  相似文献   

17.
<正>我们很早就知道,地球是具有圈层结构的。如果把地层比作蛋糕,那么我们可以更为清晰地理解它(们)的结构。a.蛋糕是一层一层摞起来的;b.每一层的味道也许不同;c.每一层含有不同的水果,比如葡萄、樱桃、草莓。这样的蛋糕,除了可以食用之外,还透露出许多有趣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何谓耐心?有人办事粗糙,听话听一半就不耐烦了,却可以坐下来几个小时地摆弄一只小闹钟. 何谓耐心?耐心是一种精神,一种性格,同时也是可以培养的. 事无大小之分,有的值得我们耐心对待,有时则需"快刀斩乱麻",不拖延.面对那些值得去用心对待的事情,如果不学会耐心,会丧失许多机会,这时就需定下心来,试着培养耐心.  相似文献   

19.
我们听说过压缩饼干,但是很少听说压缩能源.最近,美国一家风能发电厂开发了一种巨型"储能袋",它可以压缩风能.当风力强的时候,风能被装进"储能袋"储存起来;当风力弱的时候,"储能袋"又可释放风能用于发电.这听起来十分神秘,有点像神话传说中弥勒佛的"如意乾坤袋".那么,美国人造的这个"风能袋"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相似文献   

20.
<正>从"有桩"到"无桩"从"有桩"到"无桩",解决了人们短途出行痛点,也符合低碳节能、绿色出行等政策导向"我在北京大学上学4年间,先后丢了5辆自行车。"谈起创新的起点,ofo单车创始人兼CEO戴威说,正是基于这样的痛点促使他和团队寻找一种既不必担心丢车,又能随时随地用车的解决方案。对于骑行便利的需求在城市里其实普遍存在。此前,不少城市也都发展了公共自行车,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