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回到傅斯年     
那是一个冬夜,小小书房内,炭盆里生着火,傅斯年穿一件厚棉袍伏案写作;夫人坐在对面,缝补他的破袜。因为台湾大学校长第二天要参加两个会议,不可太寒碜。夫人催他早些休息,他搁下笔,抬头对夫人说,他正在为一份杂志赶写文章,急于想拿到稿费,好做一条棉裤,"我的腿怕冷,西装裤太薄,不足以御寒。"  相似文献   

2.
《科技潮》1997,(12)
赵贵祥他作为全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毕业生,在15年前被分配到阜新市工作。3年前,他以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的称号,成为阜新市第一位获得"人民教师奖章"的人。他还是"阜新市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青年教育工作者"。作为教师,他干得挺出色!于是赵贵祥这个名字,连同他的那些荣誉和事迹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人下定决心容易,可实践这个决心却很难。他为实践决心矢志不渝,无怨无悔。教师,历来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赵贵祥自从踏入沈阳师范学院的那一天起,就立志要做一个播撒光辉的人。1982年,他毕业了,分配到阜新市高级中学,成了一名英语教师。赵贵祥的家就安在学校木工房旁的一间简易小土房里,房子低矮破旧,夏天闷热,冬天干冷。棚顶上时而有老鼠"嗵嗵"乱跑,地上时而又有潮虫往来穿梭。遇上个雨天,炕上就得用竹竿支起  相似文献   

3.
黄婧 《华东科技》2007,(12):69-71
编前: 8年前,<南方周末>曾刊登了一篇名为"一个人的战争"的文章,说的就是杨本洛.文章说:他上海交通大学的一名普通教授,在十余年的科学研究中,他称自己发现了自然科学领域中一系列重大的、占据世界权威地位的经典理论体系存在的重大错误,甚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也在他的批判之列.  相似文献   

4.
20年前,由好莱坞著名影星达斯汀·霍夫曼主演的影片《雨人》曾获得多次大奖。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雨人"真的存在吗?他是谁?他又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命运和生活经历呢?55年前的一个夜晚,在美国犹他州盐湖城的一家医院里,一个男婴呱呱坠地,他就是金·彼得。刚出生时,彼得的头就比其他普通新生儿的3倍还大,让他柔软脆弱的颈部难以支撑。在他的后脑勺上,长着一个奇怪的鼓包。经过  相似文献   

5.
王露露 《世界博览》2013,(18):87-87
越八竿子打不着的人,荷兰人送"礼"就越昂贵。非洲闹蝗虫,菲律宾闹海啸,拉丁美洲闹禽流感,荷兰人比谁部着急上火。二十七年前,我刚来荷兰时有一次请我大学的同事吃饭。过了好几个月,有一天我在学校的复印室碰见他,他还念念不忘我给他做的美味饺子,说他不太在乎我没有按时把饭做好。我愣了一下,像录像机倒带一样回想起近几个月来荷兰人是怎么请我吃饭的,突然  相似文献   

6.
婕妤 《创新科技》2010,(7):37-38
如果一个人一身T恤、牛仔裤,走进餐厅,点一客牛排、一杯饮料,神不知鬼不觉,他就已经"用掉"将近三万升水。16年前,艾伦在纸上画出"虚拟水"概念,现在已经被联合国等机构用来评估粮食和消费品在生产和运送过程中,究竟消耗了多少水资源?  相似文献   

7.
审美对象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是美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在《美学原理》和彩色插图本《美在意象》中,叶朗教授提出"美在意象","不存在外在于人的美",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构建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这意象世界就是审美对象,美与美感是同一的;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承认"一个客体的价值正在于它的感性存在的特有形式,呼唤并在某种程度上引导主体的审美体验",可他又用现象学悬搁的方法存而不论,这样叶朗教授所构建的现代美学体系就必然存在巨大的矛盾,因而是不符合审美活动实际的。马克思的审美对象论是自然向人生成的审美对象论。客体和对象都是外在的,它们都具有可能或现实的"使人愉快"的审美性质;审美活动是由对象自由悦人的感性形式引发审美主体全身心投入的情感活动。  相似文献   

8.
范大黄 《世界博览》2013,(20):83-83
稻盛和夫是日本企业界的神话,他亲手创办了两个世界五百强企业,在其七十八岁高龄之际,又出马救活了另外一个世界五百强企业——日本航空。稻盛和夫先生的企业经营理念类似于独孤求败的独孤九剑,独孤九剑的至高境界是人剑合一,他的企业管理做到了企业与"人"的合一,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在做好"人"的前提下做好"事"。在稻盛先生的企业哲学中,企业的每一份子为企业贡献经济价值的过程,也是修身的  相似文献   

9.
正1.科幻大片《星球大战》《阿凡达》等的剧本创意,与他的著作有共通之处;压力锅、视频通话等,他在50年前的预言如今成了现实。美国作家、生物化学家阿西莫夫,被称作"看见未来的人"。  相似文献   

10.
图片里穿着随意、神情悠闲的人叫戴强,是我们这次策划香港封面故事1个月来,走访的众多普通香港人中的一位。采访他的那天,我们特意趁午饭前赶到他的茶餐厅,想在闲暇中和他聊聊他的"香港故事"。即使采访过去几天后,我的脑海里还萦绕着他问我的那句话:你知道日昌吗,老板也是香港人,我跟他很熟!戴强,茶餐厅老板,生于上世纪70年代,2001年因招架不住同乡朋友热情的召唤,只身北上。先是在粤菜酒楼做厨师,5年前,他和自家兄弟一起在东南三环外开了这家茶餐厅。餐厅员工都叫他"强哥",就像TVB港剧里的茶餐厅老板一样,强哥总是和老顾客用粤语聊上几句,简单不失亲切。摄影老师给强哥拍照的时候,强哥说要换身  相似文献   

11.
追风人物     
正美国媒体大亨布隆伯格"回归"民主党美国媒体大亨、彭博新闻社创始人、前纽约市长布隆伯格近日重新登记为民主党人。媒体猜测他可能寻求竞选总统。布隆伯格在社交媒体上说,之所以重新加入民主党,是因为美国政坛现今"迫切需要制衡"。他说,他两年前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就宪法可能面临的威胁发出警告。"在美国历史的关键时刻,针对那些威胁我们宪法的人,(民主、共和)两党总有一个起防波堤作用。"他说,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304不锈钢电炉冶炼流程的传搁时间和传搁过程温降情况,建立各个工序冶炼温度制度与连浇炉数的关系,得知已有温度制度下的连浇炉数仅为2炉,并以6炉连浇为例给出不同连浇炉数情况下温度制度.通过计算流程中传搁能耗,讨论了连浇炉数与浇次总传搁能耗和平均传搁能耗的关系.提出了一种考虑传搁能耗确定最优连浇炉数的方法.对比发现,当增加连浇炉数的传搁能耗小于开浇一次耗材消耗的能耗时,最大连浇炉数为最为合理的连浇炉数.  相似文献   

13.
里斯本游侠     
柏代华  南蔻 《世界博览》2012,(13):75-77
正惊险却不失有趣到了西葡,就得十二万分小心了,一不留神就栽了。当然未必栽海里,而是栽在抢匪手里。笔者认识的一位重庆老板曾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几年前,他带了几个马仔去欧洲开洋荤,就在马德里栽了。此地有不少人奉行野蛮共产主义,恪守"各尽所能,按需自取"的原则,光天化日之下你的东西瞬间成了他的了。索马里的盗贼们奉行的是"枪杆子里面  相似文献   

14.
两年前,很多人都用虔诚的心态传播过一个"现代乞丐故事":街头的一位乞丐在碗上的BEG(乞讨)后面写了.com几个字母后,乞讨到的美元就明显比其他的乞丐多了;不久,他又在BEG前面加了个字母e,投到碗里的钱又多了不少,而且还有人和他洽谈"上市"问题……这则笑话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社会乃至互联网业界的"市"态炎凉.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对钉钉又爱又恨。钉钉就是创始人无招最真实的写照:强烈的掌控欲,使命必达、追求效率。他被称作"疯子":一个执着得有些偏执的产品主义者。两年前的春天,当无招下定决心做一款类似"工作圈"的产品时,张小龙的微信和朋友圈已经攻城略地。过分专注于针对企业用户的即时通讯,让无招看起来像产品世界里一个莽撞的闯入者。在此之前,他是一名"卢瑟"。至少当时在阿里巴巴内部,他已经快成为"臭名昭著"的人:一个从日本回来的职业经理人,做一淘没什么起色,做来往看起来  相似文献   

16.
《科技潮》1999,(7)
今年5月下旬的一天,报纸上登出了音乐剧《西施》的海报。海报上有胡文阁先生饰演西施的剧照,神情美丽端庄,哀怨中透出火一样的热情。这幅艺术感染力极强的剧照和"胡文阁"这个似曾相识的名字勾起我对7年前夏天一场演出的回忆。那是一场在室内体育场的歌舞表演,当时的演出场面有些嘈杂。观众席上有些人在起哄,有些人在闲聊,这时隐隐约约听到报幕员介绍"胡文阁",旁边同来的朋友一下子兴奋了起来,说:"他的唱作还是很不错的。"紧接着,场内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胡文阁。他的女声演唱充满情韵,扮相端庄雍容。举手投足间,自有柔情如水。我觉得他跨越了性别的鸿沟,将女性的魅力显示得淋漓尽至。  相似文献   

17.
正张健作为"80后",仅用了三年时间,以画饼充饥的方式,便成为了千万人的"领袖",其中的原因,值得深思。"只需交500元就能成为会员,获得云数贸的原始股,只涨不跌,明年公司上市后,可以拿到8000余元的收益。"山东威海的张先生说,半年前,加盟云数贸时,上线给他郑重承诺"这是一项低投入,高回报,稳赚不赔的生意",他一口气便投入了5万元。  相似文献   

18.
<正> 图瓦卢是太平洋南部的一个"袖珍国家",面积仅26平方公里,海拔最高处只有4.5米,人口1万多人。由于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原本低矮的地势更加危险。几年前的一次大潮淹没了图瓦卢的大部分国土,机场和一部分房屋在水中泡了三四天。无奈之下,图瓦卢人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园,投奔他乡。目前,已经有数千图瓦卢人移居到4000公里之外的新西兰。图瓦卢的遭遇,引起人们对"袖珍国家"生存方式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巧分山竹     
正奶奶生日这一天,妈妈买回来10个山竹。我和爸爸先吃为快,边吃边聊天。爸爸说:"10个山竹10个人吃。""正好一人吃一个。"没等他说完,我就抢着说。爸爸摇摇头,说:"如果大人每人吃3个,小孩3人吃一个,那么,大人小孩各有几人呢?"我连忙亮出身上的"学具"——手指头:伸出10个指头代表10个山竹,弯下3个指头代表一个大人吃的,再弯下3个指头代表又一个大人吃的——弯下3次后还剩1个山竹,一个山竹正好3个小孩吃。我高兴地告诉爸爸,大人小孩各有3人。  相似文献   

20.
关于我们     
一天,一个美国人来找我,是位历史学家。他立志研究中国史发生在3年前他第一次走上长安街的那一刻。那次,他在北京待了3个月,在他看来,北京3个月的变化要比美国30年的变化还要大。他觉得,历史根植于变化,中国史最有价值。 历史研究需要切入点,这个美国人选择了中关村,所以,他来找我,这个美国人3年前开始学习汉语,现在他的汉语已经好到了可以说俏皮话。他住北大,整天泡在中关村。 这个美国人的选择让我汗颜。从那天起,我开始考虑中关村之于中国的价值,后来我想清楚了:第一、中国现代意义上的企业诞生于此;第二、中国高新技术从这里走向市场。知识与经济两个轮子驱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