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从今年4月开始,太平洋中部的气温一直就偏高.预示着“厄尔尼诺”现象将再次降临。“厄尔尼诺”指的是太平洋水温升高从而引起全球天气形式变化的现象。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的专家库斯基说:“从去年年底开始,我们就注意到整个太平洋赤道附近和南美洲附近的海洋的水温上升很快,同时,低水平的东风比正常情况有所减弱。这就预示着‘厄尔尼诺’将在太平洋出现。”太平洋上的其他种种迹象也表明,“厄尔尼诺”正在步步逼近。往常,有“厄尔尼诺”现象时,雷雨的位置会有所改变。正常情况下,雷雨的活动位置位于印度尼西亚附近,…  相似文献   

2.
据报道,国家气候中心对未来热带海洋大气状况的预测,2007年下半年有可能发生"拉尼娜"现象。它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显著特点是会使热带太平洋中东部海域的海平面温度低于正常水温。  相似文献   

3.
利用1895~2014年Had ISST月平均海温资料和CO_2浓度加倍前后600年海气耦合模式CESM试验结果,对比分析了全球变暖前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特征(强度及其中心位置、生命期与频率)的变化及其可能原因.主要结论如下:全球变暖后,在观测和模拟中气候平均的海温增暖中心分别位于热带西太平洋(类拉尼娜型增暖)和热带东太平洋(类厄尔尼诺型增暖),引起热带太平洋低层东风信风相应地增强和减弱,从而改变了热带太平洋最强海气耦合的位置,决定了ENSO演变特征的不同变化.ENSO事件强度中心位置在类拉尼娜型增暖背景态下更倾向于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中部,形成"中太平洋ENSO",而在类厄尔尼诺型增暖背景态下则更偏向赤道东太平洋,形成"东太平洋ENSO".两种气候态的改变都会造成全球变暖后El Ni?o事件生命期的明显延长,其中,类厄尔尼诺型增暖的影响更大,最大可延长约3个月,极端El Ni?o事件生命期的增长更显著.其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一方面使热带西太平洋异常西风更早出现,有利于El Ni?o事件的提早发生发展,另一方面会减小热带太平洋温跃层的平均深度和热带中东太平洋赤道内外平均海温梯度,分别减慢了海洋次表层负反馈Kelvin波的东传速率和减弱了El Ni?o暖信号的"放电"速率,使El Ni?o事件衰亡速度减缓,持续时间更长.另外,观测和模式结果均表明,ENSO事件强度和频率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明显增强和增多,并且类拉尼娜型和类厄尔尼诺型增暖背景态会分别导致极端La Ni?a事件和极端El Ni?o事件频率显著增多.本文研究结果很好地统一了观测和模式中不同气候背景态下ENSO特征变化的现象和机理,为理解和预估全球变暖后ENSO特征的变化及其气候影响奠定了重要的科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厄尔尼诺事件一直是近几个月来的新闻热点。这一现象,简单说来只是太平洋上层水温的升高,但它造成的影响却是全球性的,lop年下半年出现的气候反常和社会动荡都可归罪于它。有人宣称这次厄尔尼诺是本世纪中最强的一次,它预示会有更大的事件将随同天气变化而发生。那么我们怎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特别是最近几个月,国内外不少新闻媒体在介绍和报道我国和世界各地出现的天气异常和气象灾害时,常常提到“厄尔尼诺”现象,惊呼“厄尔尼诺”又来了!到底“厄尔尼诺”是怎么回事?真有那么可怕吗?过去怎么没有听说过?目前这次“厄尔尼诺”现象有哪些表现?还要持续多长时间?将会带来哪些气象灾害?都是人们十分关注的。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气候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的科技公报上正式宣布,厄尔尼诺再次到来,2015年或将成为有气象纪录以来最炎热的一年。小伙伴们hold住啊!"但打开微信,这段"耸人听闻"的消息就足以让人hold不住。坏小子"厄尔尼诺"厄尔尼诺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现象,就好似海水"感冒发烧"了。这种现象一般持续12个月左右,但也有长达18个月的情况,通常都会跨越2个年份。比如,上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就出现在2009—2010年。厄尔尼诺和与之相反(海水异常降温)的拉尼  相似文献   

7.
"厄尔尼诺"已成为科学界有关气候方面的专用术语,现在地球上发生气候反常及海浸、海啸、水灾、干旱、地震、火山等自然界异常变化,世人往往会说,这是厄尔尼诺效应所致。厄尔尼诺事件原本是南美洲西海岸冷洋流在圣诞节前后出现的反常升温现象,当地人把此现象称之为"圣要",译为"厄尔尼诺"。该现象发生会造成厄瓜多尔和秘鲁附近海域鱼资源突然消失,食鱼的鸟群大量死亡或飞离,南美溯北部沿海产生强烈暴雨。自1978年以后,发现每伴随一次厄尔尼诺现象发生,便与全球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引起科学界高度重视,故称为厄尔尼诺效应。如今,厄尔尼诺现象已成为研究、探讨、预测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依据。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原因是个未解之谜,由于它发生时使南太  相似文献   

8.
《大自然探索》2007,(5):10-27
2006年下半年,世界气象组织发出警告,“厄尔尼诺”现象已在太平洋赤道海域形成,它将于2007年前4个月在地球广大地区,包括从美国到东南亚再到非洲之用,引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据此,一些英美气象学家警告说,  相似文献   

9.
编读往来     
《大自然探索》2007,(5):1-1
2006年下半年,世界气象组织发出警告,“厄尔尼诺”现象已在太平洋赤道海域形成,它将于2007年前4个月在地球广大地区,包括从美国到东南亚再到非洲之角,引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据此,一些英美气象学专家警告说,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厄尔尼诺现象的联合作用下,2007年有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的最热年份,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将频  相似文献   

10.
炎热空前     
2006年下半年,世界气象组织发出警告,“厄尔尼诺”现象已在太平洋赤道海域形成,它将于2007年前4个月在地球广大地区,包括从美国到东南亚再到非洲之角,引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据此,一些英美气象学专家警告说,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厄尔尼诺现象的联合作用下,2007年有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的最热年份,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将频繁出现,为印度尼西亚带来干旱,并让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陷入一片汪洋……  相似文献   

11.
封面说明     
<正>2015~2016年发生了20世纪有观测记录以来的第三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研究表明,厄尔尼诺事件对全球温度和降水有重要影响,对于强对流天气是否有影响以及如何影响则尚无定论.2015年6月1日航行在长江宜昌段的"东方之星"游轮受强对流天气影响翻沉,导致400多人遇难.强对流灾害引发公众广泛关注.2016年6月23日江苏阜宁EF4级龙卷造成上  相似文献   

12.
③控制天气     
全球变暖加剧厄尔尼诺、拉尼娜等现象,使各种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目前科学家正想方设法减少这些灾难对我们的影响.下面是一些例子.  相似文献   

13.
松涛 《世界科学》1998,(10):29-30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发生的洪水灾害使许多农田颗粒无收,千百万人无家可归,多少财产化为乌有,一些科学家指出造成这一几十年不遇的严重自然灾害的罪魁祸首就是引起科学界广泛关注的“拉尼娜”现象。所谓的拉尼娜现象指的是赤道附近太平洋海水的温度变得异乎寻常的低,而过去几年里常常提到的“厄尔尼诺”现象则指的是赤道附近的太平洋海水温度变得异乎寻常的高,水温的变化会改变风的方向,因而也就改变了世界上很多地区暴风雨的分布。从美国南部到南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的广大地区,受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那现象的影响是最为明显,整个地球热…  相似文献   

14.
美国气象分析中心发现在1992年上半年骚扰了全球气候的太平洋上的“厄尔尼诺”现象从6月份起开始减弱。这是否意味着这一轮“厄尔尼诺”即将离去呢?同时,一些气象预测家们也开始指出,太平洋将马上出现反常的低温,这会对全球气候产生另一种巨大影响。目前,热带太平洋的大部分区域的水温仍高于正常值,只是在赤道附近的水温从6月底开始显著地下降,专家往往把这看作是“厄尔尼诺”结束的征兆。在热带太平洋上,有一种由当地的洋流和盛行风  相似文献   

15.
海南岛双池玛珥湖全新世高分辨率环境纪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根据沉积物特征、粒度、黏土矿物、碳/氮比值、孢粉和藻类的变化规律等, 揭示了海南岛热带玛珥湖的演化历史和短尺度的气候变化规律, 证明了玛珥湖沉积系统对短尺度气候变化的响应是敏感的, 反映出热带湖泊的全新世高温期为7200~2700 aBP. 同时, 在高温期也存在短尺度的气候波动, 如7250~6120, 4460, 3850和2700 aBP等时间段存在振荡式的气候快速变化. 晚全新世, 尤其在近于2700 aBP, 各综合分析结果均反映了气候的明显变化, 它标志着在2.7 ka左右东亚热带区域的气候模式可能发生了重大转折, 可能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的增强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另外, 高分辨率藻类记录还清楚地揭示了在最近的2.5 ka内存在长度约为0.5 ka的气候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16.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地区大气与海洋相互作用的异常事件,其对全球气候异常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热带太平洋存在两种不同类型且相对独立的ENSO事件,即以热带东太平洋海表面温度(SST)异常为主的东部(EP)型ENSO和以热带中  相似文献   

17.
准两年振荡的演变及El Nino/南方涛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崇银 《科学通报》1990,35(17):1313-1313
准两年振荡(quasi-biennial oscillation,QBO)最早是指赤道平流层低层风场的一种准周期变化现象。其后的一些研究表明,QBO是热带平流层低层大气环流演变的重要现象,不仅直接同平流层环流及环境(如O_3含量)有联系,而且对全球天气气候的演变有一定的影响。已有的一系列研究表明,这种东西风周期振荡一般发生在30km高空,并以不变的振幅向  相似文献   

18.
对于地球气候的未来而言,不管全球变暖的典型模式预示着什么,有一点是肯定的:全球变暖永远也不可能使冬季消失,对于热带以外的地区来说尤其如此.从今年初巴格达的飘雪天气到中国的特大暴风雪,过去的几个月见证了各地的反常天气.  相似文献   

19.
非洲大陆是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动物区系.12个月里持续的高温使得它没有四季的交替.一年中只有干旱和雨季两个季节。干湿交替的气候孕育了世界上最壮观的热带稀树草原.而广袤辽阔的热带稀树草原养育了大量的特有动物。除了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大型哺乳动物外.还有许多特有的鸟类。  相似文献   

20.
《科学通报》1974,19(7):335-335
广东省气象局受中央气象局的委托,于1974年4月26日至5月1日在桂林召开了1974年热带天气研究工作年会。全国共有21个省(区)气象局、军队气象单位、研究所和大专院校等4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报告了研究成果,其内容涉及热带天气学、天气气候学、低纬大气环流、客观分析与数值预报和海气交换等各个热带天气研究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