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的《儒林外史》评论,主要是以序跋、题识和评点的形式出现的.这些序跋、题识和评点从不同角度对《儒林外史》的思想和艺术作了精辟的评述,因而对后人认识与研究《儒林外史》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尤以闲斋老人的序(简称闲序)和卧闲堂主人的回末总评(简称卧评)最为重要,影响也最大.  相似文献   

2.
序跋面面观     
序跋对于一本书来说,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早年,俞平伯曾认为出版诗集不必有序,他尤其反对“恃序以诠诗”的做法。因此,他对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冬夜》初版时,曾冠以两序——朱自清序和自序,而感到后悔,以为它们是“如象之巨座,蛇之赘足”;故而到了诗集《西还》出版时,便不再作序跋(散文集《燕郊集》出版时也是如此)。但是后来,他终于发现“不带一点披挂以求知遇”的《西还》,“果然不为世所知”。  相似文献   

3.
敦煌遗书《刘子》残卷校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遗书《刘子》残卷,王重民先生《敦煌古籍叙录》著录四种:伯2546、伯3562、伯3704及罗振玉藏唐卷子本。林其锬、陈凤金《刘子集校》收录五种,所增者即刘幼云所藏、刘希亮影写、傅增湘校录唐卷子本。笔者以为伯3636《残类书》所引《刘子》亦当为一种《刘子》残卷,二书虽曾提及,但未把它作为一种《刘子》残卷看待。  相似文献   

4.
丁功谊《钱谦益文学思想研究》一书围绕八个问题展开:钱谦益的心学思想,晚明文坛复古思潮的复兴,钱谦益与天启、崇祯年间的社会思潮,钱谦益对明代诗学的扬弃,晚明宋诗风的兴起过程以及钱谦益的宗宋实践,钱谦益降清之悔与晚年创作心态的转交,钱谦益晚年在创作中的自我形象设计,钱谦益晚年文学思想与文学创作的结合。作者在对文献勾沉索隐的基础上提出己说,或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推出新说,既展现了钱谦益文学思想的形成与演进的轨迹,又尽可能地解答学界在钱谦益研究中存在的难点或热点。此书具有总结和创新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基生平史料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基是明朝的开国功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且兼通文学,留下不少诗文,其中不乏名篇。对于这样一位历史人物,很有全面深入研究的必要。我不揣浅陋,把所见到的有关刘基生平的史料,作了初步的选辑与梳理,得扎记一束,奉献给同好,就正于专家。 1、刘基,字伯温。据黄伯生撰《诚意伯刘公行状》(下文简称《行状》)及张时彻撰《诚意伯刘公神道碑铭》(下文简称《碑铭》)所记。于元武宗至大四年(公元1311)诞生于青田县南田山武阳村。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禹贡》与《五藏山经》中有关西北地区山川等内容的分析,从两部作品共有山川‘名同实异”的事实,以及二者在地理思想上的相互关系,指出在内容上,《五藏山经》取法于《禹贡》,而不是《禹贡》“取材”于《五藏山经》。从而否定了在写作时代上,《五藏山经》早于《禹贡》的流行观点。  相似文献   

7.
佛教经典经常成为钱谦益作品的题材来源,"雹论"即为其中之一。钱谦益的"雹论"明显受到《央掘魔罗经》中佛偈的影响,此偈后被永明延寿之《宗镜录》所转引。钱谦益若非直接受《央掘魔罗经》的影响,以其对《宗镜录》的熟悉程度,必受到《宗镜录》的影响无疑。  相似文献   

8.
伯启是清代满族数学家。伯启,字绘亭,满洲正白旗人,乾隆中官钦天监监付。因缺少资料,对伯启的生卒年月等不详。伯启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写出专著《勾股形内容三事和较》一书。现将伯启在此著作中所做的工作论述于下。《勾股形内容三事和较》一书的序作于乾隆四十八年。在序中伯启阐明了自己的著作思  相似文献   

9.
丁功谊《钱谦益文学思想研究》一书围绕八个问题展开:钱谦益的心学思想,晚明文坛复古思潮的复兴,钱谦益与天启、崇祯年间的社会思潮,钱谦益对明代诗学的扬弃,晚明宋诗风的兴起过程以及钱谦益的宗宋实践,钱谦益降清之悔与晚年创作心态的转变,钱谦益晚年在创作中的自我形象设计,钱谦益晚年文学思想与文学创作的结合。作者在对文献勾沉索隐的基础上提出己说,或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推出新说,既展现了钱谦益文学思想的形成与演进的轨迹,又尽可能地解答学界在钱谦益研究中存在的难点或热点。此书具有总结和创新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邦直《律吕正声》的台湾存本与林增志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邦直所著《律吕正声》在台湾存有两本,一本藏于故宫博物院图书馆,一本藏于傅斯年图书馆。其中傅斯年图书馆本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所影印的北大本完全相同,而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本虽然正文与北大本相同,但李维桢的序有个别文字改动,且多出了林增志的序。林序的存在,证明《律吕正声》虽然没有一个新的刻本,但可能是黄宗昌的一个重印本。  相似文献   

11.
作为江右王门的代表人物,邓以赞生前未有文集问世。现存所见邓以赞文集,主要是两个系统四种版本,均在邓以赞身后编刊,一出邹元标藏稿,一出家藏稿。而《明儒学案》《明儒言行录》等书所辑选的邓以赞文字则均出自邹元标系统的金陵周文光刻本。  相似文献   

12.
钱谦益《鼓吹新编序》钱谦益为明末清初的诗壇领袖,不但创作上很有成就,在论诗方面,也能别载伪体,比较精辟地阐述了自己对于诗歌的意见。尤其是对七子以来的诗風,提出了嚴正的批评。他家世与王世贞为夙好,早年曾受七子的影响。中年与袁中道游,锺惺是他同年进士,于公安、竟陵二派也有渊源。但他终于尽破旧说,于七子则斥其“牵率模拟,剽贼  相似文献   

13.
1973年我们曾赴浙江天目山作了古冰川重点考察,后以《天目山第四纪冰川纹泥的发现及其意义》为题(下面简称《发现》),在《科学通报》1974年12期作了报导。在1977年地貌学术讨论会上顾嗣亮同志提出的《浙江天目山的第四纪冰川纹泥问题一与“天目山第四纪纹泥的发现及其意义”一文商榷》[10](下面简称《商榷》)。他把我们在天目山发现的  相似文献   

14.
新近发现黑龙江省档案馆藏《黑龙江省都督府稿》中有一份《外交部咨照黑龙江省都督府公函》,详细记载我国近代第一个常设防疫机构——东三省防疫事务总处的设置背景、经费来源、机构沿革等。  相似文献   

15.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学者尊称阳明先生.成化八年(1472)九月十日生于浙江余姚,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卒[1].《年谱》说他是晋光禄大夫王览后裔(王羲之即览之曾孙)。阳明高祖王与淮精研《礼》、《易》,曾著《易微》数千言,祖父王伦(?──1490)亦有《竹轩稿》、《江湖杂稿》行于世.父亲王华(1446—1522),人称龙山公,成化十七年(1481)进土第一名,历官南京吏部尚书。龙山公爱绍兴山水佳丽,又为先世故居,遂自余姚往迁居之。阳明幼年在原籍生活,相传五岁尚不能言,十一岁随龙山公赴京师过金山寺时,却能豪迈赋诗,慧…  相似文献   

16.
《宋文宪公护法录》(简称《护法录》)是后人整理宋濂有关佛教作品的选集。万历年间高僧云栖祩宏首次辑录成编,曰《皇明护法录》。其后,钱谦益据云栖《护法录》重新修订刊刻,题名曰《宋文宪公护法录》。自宋濂至钱谦益,时跨近三百年,《护法录》编订成书的过程呈现了佛教发展的历史及作者、编订者的护法动因。宋濂深究内典,以文辞为佛事;祩宏大师丕振颓纲,稽古照今;钱谦益儒佛经世,婉述心曲。  相似文献   

17.
清人顾沅所辑未刊稿《吴郡文编》卷234《集序目》中,收有明冯梦龙撰《侯雍瞻<西堂初稿>序》一文,未署写作时间。侯雍瞻,名岐曾,是明末嘉定抗清斗争中牺牲者侯峒曾的弟弟,后因匿藏陈子龙而殉国。《西堂初稿》是他少时在西堂读书所做功课的结集。是书久已佚失。冯梦龙为之  相似文献   

18.
启功先生的《古代字体论稿》,历37年之长途跋涉,63年出版,78年重版,99年修订补充再版,似乎经久不衰,但其中的深刻意义,并没有真正被发掘出来。这是一部把汉字字体的各种现象看得十分深透、细腻的著作,是汉字史、汉字书法学的精深之作。本文注重发掘《论稿》在汉字字体学方面的独创见解,同时在《论稿》基础上,为汉字字体学这一新学科定位。  相似文献   

19.
《宋文宪公护法录》的版本主要有径山藏本、日本和刻本和奉化孙氏本。径山藏本是明天启辛酉至天启癸亥年(1621-1623)的明刻本,今所见最早《护法录》刻本;和刻本是日本宽文六年(即清1666)以径山藏本为原刻本,添加日文训读符号的翻刻本;孙氏刻本是民国八年(1919)的民国刻本。  相似文献   

20.
文天祥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诗人,还是一位见解深邃的现实主义诗歌理论家。他的诗歌理论历来为人们所忽视。主要原因是他早期的著作已在战乱中丧失,后人收集起来的只是一些应酬文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文山集》说:文天祥“生平有《文山随笔》数十大册,常以自随,遭乱后尽失之。元真、大德间,其乡人搜访,编为前集三十二卷,后集七卷。”在这些收集起来的文章中,涉及诗歌理论的序跋有十五篇,加上战乱中为自己的诗集所写的序跋,共有二十余篇。这个篇目不算少,可惜都不是专论,只是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