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1 毫秒
1.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纂项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重点项目,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由中央宣传部委托文化和旅游部指导国家图书馆组织实施。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北京大学教授袁行霈担任项目编纂委员会主任委员。项目秉持“激活经典、熔古铸今、立足学术、面向大众”的编纂目标,遴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百种经典,萃取精华、赋予新意,深入浅出地进行解读,力求为广大读者提供一套立足学术、面向大众的古代典籍普及读本。截至2022年12月,项目已完成编纂出版图书70种。《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项目编纂工作分为筹备、试点和正式编纂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项目定位和编纂思路阐述了选目思想、原则,总结了百部书目的遴选主体、流程及细则,通过对选目成果的分类梳理,概述了选目的成果和意义:选目工作全面梳理中华传统文化,打造了新时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体系。选目成果承载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所要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主要内容,并为其他多种实施传承发展的重要工作和主要任务提供了书目参考。  相似文献   

3.
《百部经典》专家团队的组建是项目出版成果之外的又一重要成果,包括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指导国家图书馆组建的顾问、编委、解读人、审订人等专家团队近500人。成员学科、地域分布广泛,大部分年届高龄,德高望重。除了承担项目学术决策和执行职能外,作为国家图书馆发展和建设的外脑和智库,已经成为《百部经典》丛书和国家图书馆的一张名片,参与了诸多具体的公共文化活动。发挥项目集成功能,加强《百部经典》专家库可持续性建设,不仅助推项目完成及传统文化宣传和推广,增加成果活化、转化力度,更能使其在国家图书馆未来发展和文化机构在承担、落实国家文化政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羌族102部多声部《羌族妮莎诗经》的出版,是集数百部羌族文献之大成的《羌族释比经典》后又一里程碑。作为小语种文字的妮莎诗经,是羌族民众数千年历史中参与创作的民族古典口传典籍,是地域民族文化知识体系歌诗化的百科全书,其内容博大深精。妮莎诗经显示羌族独特的美学观与表述,妮莎诗经问世为羌族文化和中华多民族多元文化及其口传古籍增添了新的华彩篇章。  相似文献   

5.
田家炳先生是香港著名实业家、田氏化工厂有限公司董事长和田家炳基金会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在田家炳先生数十年的创业历程和捐资社会的义举中,体现了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发展实业,回债社会,促进祖国繁荣的真诚的爱国奉献精神。研讨和学习田家炳先生的这种精神,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人生观”,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个人追求应体现一种为民族、国家、大众奉献的整体精神,应以民族、国家。大众的利益为依归。田家炳先生出身书香…  相似文献   

6.
提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了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综合运用各级各类载体率先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普及工作,发挥报纸、书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站等各类载体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促进形成整个社会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提升中国公民的传统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7.
通过叶圣陶先生的日记,以及一些当事人的回忆资料等,对《新华字典》第一版的若干史实做了探讨.主要包括:语言学家魏建功先生等在20世纪40年代撰写的《编辑字典计划》是如何成为《新华字典》的编纂纲要的;魏建功先生与出版家叶圣陶先生如何共同领导编纂;《新华字典》第一版的排版、校对、审读、修订等情况.由出版家与语言学家合作编纂的《新华字典》标准高、范围广,其编纂意义已经上升到国家文化战略高度,因此《新华字典》第一版达到了较高的科学性、规范性与实用性,经过不断修订,成为现代汉语小字典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8.
巴金晚年创作的《随想录》,是一部和当下思想文化状况有着极高关联度的作品。《随想录》特定的思想内涵奠定了文本在读者中传播的基础,借助大量印行、多次论争以及多个传播节点获得大众读者、专业读者、当代作家的积极反应,其思想启蒙意义得到了高度释放。巴金《随想录》中影响最大的话题是"讲真话"。对共同的思想文化命运的关心是《随想录》能够继续传播下去的理由。  相似文献   

9.
国学的概念和内容可以有不同的诠释与解读,百多年来也一直争论不休,但国学本身的存在却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正是中华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绵延了五千年之久而不断、浩瀚的多学科典籍的深入研究与交融的结果。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华传统文化也正在随着中国产品越来越深入地走向世界。中华文化正面临着一个全面的辉煌时代的到来,并且必将会为全世界所全面地而不是部分地接受。我们对国学典籍进行研究,并以汉英对照表格归纳的方法加以诠释,形成一本工具书,目的就是想把“国学”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向世界推介出去。我们的研究成果之所以采用表格形,意使中英文对照的内容不致相隔太远,可突出相关内容的对比性。 如果各国人民特别是年轻人手中有了本书,相信对于他们在选择攻读方向和决定阅读材料的取舍上能够有所帮助,较快地找到自己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切入点。对于国内的青年知识界来说,又可以从本书中了解到中国各类经典的大概,启迪他们对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和进一步学习的强烈愿望。而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外国的汉学专家,本书对他们了解、深化和拓展自己的研究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对《中华大典》作了简单介绍,探讨了《中华大典》的编纂过程对现代人的意义,提出了培养古籍编纂人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编辑精选我国出版于20世纪后半叶的图画书,在保留原作原汁原味的基础上,精心编纂,使传统故事焕然一新,为读者献上这套《中国优秀图画书典藏》。该书囊括11位艺术泰斗和15位文学大家联袂奉献的经典之作,包含《小马过河》《拔萝卜》《九色鹿》等,多册荣获国际、国内大奖。书中文字内容涉及古诗、童谣、民间故事等不同的类型。《儿童学古诗》《春眠不觉晓》里优美的古诗句、经典的水墨插图,会激发小读者对中国文化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2.
澄清和梳理吐蕃时期的文献翻译和文献编纂史中的疑难问题,是整个藏文文献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难题。藏文史料中明文记载,公元4世纪印度佛教和医学文献正式传入吐蕃;公元7世纪几十部文献正式翻译成藏文,并编纂成《观自在显密二十一部》丛书;公元8世纪编纂多种《十万般若》丛书;公元9世纪,将历经两个多世纪翻译的经典文献,先后编纂为三大目录体系。这些吐蕃时期翻译的文献和编纂的丛书,以及三大目录,大部分收入到《甘珠尔》、《丹珠尔》中。文章梳理了吐蕃时期不同阶段的文献编纂史,还引用大量可信而详实的藏文原著中的资料,对当今部分学者的某些误解和质疑进行了纠正和解答。  相似文献   

13.
吐蕃时期的藏文文献编纂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澄清和梳理吐蕃时期的文献翻译和文献编纂史中的疑难问题,是整个藏文文献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难题。藏文史料中明文记载,公元4世纪印度佛教和医学文献正式传入吐蕃;公元7世纪几十部文献正式翻译成藏文,并编纂成《观自在显密二十一部》丛书;公元8世纪编纂多种《十万般若》丛书;公元9世纪,将历经两个多世纪翻译的经典文献,先后编纂为三大目录体系。这些吐蕃时期翻译的文献和编纂的丛书,以及三大目录,大部分收入到《甘珠尔》、《丹珠尔》中。文章梳理了吐蕃时期不同阶段的文献编纂史,还引用大量可信而详实的藏文原著中的资料,对当今部分学者的某些误解和质疑进行了纠正和解答。  相似文献   

14.
摆在案头的这套《荆楚文化普及丛书》,由湖北省政协王生铁主席担任总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11月出版,一共4册,包括夏日新所著的《荆楚百处名胜》,张硕所著的《荆楚百位名人》,周至、吴艳荣所著的《荆楚百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陈绍辉、董元庆、黄莹所著的《荆楚百件大事》,洋洋80万字。该丛书综合、立体、全面、深入地展示了荆楚文化的丰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5.
东岳泰山“为古圣贤登临喻道之处,历代名儒硕士展履踵接,故自孔子《邱陵歌》而下,佳篇短制,美不胜罗”(《泰山述记》卷七语)。泰山作为中华名山文化的一个典型,其中与“名人”相关联的部分,更构成其文化主线之一。近年来泰山学界对这一文化内容予以充分关注,出现了一系列独具匠心、颇富新意的探研力作,如徐北文先生《石介及其泰山学派》(载《海岱小品》)、骆承烈先生《孔子与泰山》、孔繁信先生《终老泰山的杜善夫》、王传明先生《于慎行与泰山》(均载《泰山研究论丛》)等,皆开启了这一研究的先声。近出之袁爱国先生《泰山名…  相似文献   

16.
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中说:“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而当前离职院校的文化经典教育十分缺失。有些学校除文秘专业以外,不管是文科类还是理科类的三年制高职班一律没有开设大学语文课,五年制高职班虽然开设了高职实用语文课,但片面强调应用文写作和演讲口才的训练。  相似文献   

17.
“书评”栏目由《中华读书报》“书评周刊”主编王洪波先生主持,发表图书评论文章。被评论的图书以高级科普、学术专著及科学文化图书为主,兼顾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技哲学、科学人文、科学家传记、经典科学著作、科学通俗读物、科学道德等内容的图书。  相似文献   

18.
钱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出版的著作《论语新解》,旨取通俗,以务明《论语》本义为主,求其为一部人人可读之注,指出了一条有别于学术探讨的读书道路。他的经典普及工作不仅是对《论语》的毕力钻研,也流露出对文化传承和民族复兴的殷殷期待。  相似文献   

19.
鲁枢元《陶渊明的幽灵》和《天地之中说聊斋》是生态文化批评的代表作,前者对陶渊明的历史影响、当代价值进行了研究,提供了跨文化研究的典范;后者则聚焦于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以生态文化批评的方法进行解读,为中国生态文化批评提供了跨学科研究个案。在这两部专著及近年来的一系列学术文章和访谈中,鲁枢元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态文化批评观,这是建立在精神生态、乡土思考、传统文化和绿色话语之上的研究范式,推动了中国当代生态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20.
《百家讲坛》因教授、学者在央视讲授传统经典的形式,一直被受众看做学术栏目,对其怀着学术期待。但由于转型后的《百家讲坛》为了适应最广泛受众的文化口味,模糊"学术"与"娱乐"的界限,趣说经典,甚至"误读"经典。固守学术场域的专家型受众,没有看清栏目性质变化仍以学术标准去评判《百家讲坛》,质疑学术传播与大众媒介的关系。分析认为只有大众媒介在坚守学术的前提下将学术通俗化才能更有利于学术的传播,而这要建立在大众媒介传播学术的公益性而不是市场利润驱动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